第一章 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99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商业
分类号: F727
页数: 5
页码: 283-2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商业:商业体制改革、网点市场、商业经营的情况。
关键词: 历城区 商贸 商业

内容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1986年,县商业局以引进竞争机制、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制;在进货上,由单一进货渠道变为多渠道进货,打破经济区划和条块分割封锁,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行厂店直接挂钩、产销直接见面的经营模式。1987年,对局属6个企业的44个门店全部实行指标到组、销售到人的承包责任制,其中12个门店签订了租赁合同。1988年,制定《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以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改革的重点,对7个公司、场、站实行公开招标、全员抵押承包,以4种承包形式(上缴利税基数包干、超收分成或分档分成,上缴利税基数包干、超收全留,亏损自补、盈利分成,亏损自补、盈利全留)签订了为期3年的承包合同。至1990年,累计完成销售收入1.43亿元,实现利润258万元,利税647万元。1990年,进一步补充修订《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与各企业签订为期3年的第二轮承包合同。
  1991年9月,区政府转发区财办等部门《关于商业实行“四放开”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意见》,就放开经营范围、内部分配、开展流动销售等6个问题做出规定。1992年,商业系统全面推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制度,减少商品流通限制,除食盐、烟草、成品油、民爆器材及部分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专营外,其他商品放开经营。在干部任用上由任命制改为聘任制;在分配上实行不同的分配办法,对零售实行百分计奖、工资浮动、百元销售工资含量内部分配办法,对批发实行任务到组“三捆”(捆工资、奖金、出发费)、“两联”(联销售、毛利)的分配办法,对服务行业实行利润提成、分成、计件、计时分配办法,职工收入明显增加。1992年2月,成立历城区商业总公司,与区商业局合署办公。1993年,在22个边、远、微、亏门店推行国有民营承包改革,即在企业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有偿使用国有资产和经营场所,实行全员风险抵押、包死上缴利润、自主经营、自主分配、亏损自补的承包经营。是年,商业局系统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728万元,利税269万元,在全省128个区县级商业局中人均创利税名列第7位。1994—1995年,对企业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
  1996年,区商业局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经营方式多元化为发展方向,进行企业组织结构、产权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调整重组。1998年,先后对20余个面临亏损的柜组、门店实行“费用自负,毛利大包干”“定毛利联销联利计酬”“资产承租、分期收回流动资金”等方式,签订合同,确保上缴,统一纳税,风险抵押,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为企业减少费用40余万元,增加利润30余万元。同时,开展租赁经营,引进山东省胜利股份有限公司资金80万元,对山大路加油站进行扩建装修改造。
  2000年始,按照“先易后难、一企一策、压茬进行”的原则,对局属6个企业推行企业改制工作。对各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资产损失约1500万元,债务4300万元;补办了6个企业的13个网点的土地证、房产证,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并对2个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2004年12月,区饮食服务公司转变经营模式,改自主经营为资产经营,引进集商务、休闲、办公、住宿为一体的山东丽舍商务酒店,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山东舜世粗粮王酒店。2005年6月,区副食品公司注销。区商业局直属公司共有5个,分别是百货公司、食品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石油公司、历城商场,资产实现全面对外出租,商品自主经营业务基本结束;全年实现资产经营收入782万元,比上年增加82万元。2006年,实现经营收入873万元。2007年,历城商场、百货公司实行社会公开竞标招租,分别增加收入3.5万元、28万元,全系统完成经营收入912万元。
  第二节 网点市场
   一、商业网点
  1986年,全县有各类商业网点4706个,从业人员9021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网点47个,从业人员781人;集体所有制商业网点606个,从业人员2380人;个体有证商业网点4053个,从业人员5860人。1988年年末,28个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管理机构有26个兼营业务,全区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经营网点发展到151个,个体有证商业网点达7053个。1990年8月,区百货公司投资15万元在仲宫镇建起综合批发部,成为济南市第一家国营商业下伸网点。年末,全区共有商业网点6354个,从业人员8988人,每万人拥有商业零售网点66个。
  1995年11月,区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济南市城市商业网点管理办法的通知》,成立区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区市场、商贸网点建设的规划管理和商业网点配套费的征收工作。截至年底,全区有商业网点8000余个,占地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过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设施12个,总面积16万平方米。1996年,历城商场投资170万元续建营业大楼,安装了中央空调,新增营业面积1000余平方米。同年3月,区政府印发《济南市历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和《<济南市历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自4月1日起,在全区推行生猪定点屠宰。至7月上旬,全区除洪家楼镇由市政府主管部门明确暂不建站外,其他19个乡镇均建立生猪定点屠宰站。1998—2000年,在全区各乡镇开展“三个一”工程建设(建设一条商业街、一个专业批发市场、一个综合商场),新建锦绣川乡、彩石乡2条商业街,改扩建商业街18条,乡镇商业街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综合商场达到每个乡镇至少1个。
   1999年,国美电器洪楼店开业。2000年,辖区内首家会员制国际连锁平价自选式综合超市——大润发超市在花园路建成开业。2004年12月,苏宁电器连锁店落户洪家楼。2006年,贵和商场洪楼店、海蔚商城、华联王舍人店等一批大中型商业企业投入运营。洪家楼商业中心区花园路商业街成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2006—2007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区共建设农家店272家,配送站7个。2007年9月,花园路沿线、二环东路以东第一家大型超市——银座购物广场华信店建成开业。2007年,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5.35亿元,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5个,从业人员7517人。
  历城区百货公司位于花园路97号。1995年2月,撤销区百货公司和区五金交电化工公司,组建历城区百货公司。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90万元,流动资产360万元,经营面积4300平方米,经营品种2万余种,当年完成商品销售额1800万元,实现利税69万元。是年,被评为省级“消费者满意单位”。1996—2001年,投资520万元,改造营业楼、增加服务设施,新增经营面积2850平方米,年均增加营业额100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1999年2月,区百货公司被评为“山东省第二届消费者满意单位”。1999—2001年,区百货公司先后在7个乡镇建立连锁店。2003年起,公司对所属经营场地全部实行租赁经营。
  历城商场位于洪家楼南路6号。1987年5月,济南市郊区百货公司随区划调整划归历城区商业局,更名为历城百货批发部。1988年1月,经区政府批准,利用历城百货批发部场地建立历城商场。1989年4月,商场零售营业大楼建成开业,经营品种达3000多个。1990年,国家放开批发经营业务,商场业务重点从批发转向零售。1994年3月,投资20万元,建成400平方米办公楼。1995年,投资30万元,装修改造营业大楼,扩大营业面积120平方米,实现年商品销售额932万元、利税39万元,被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满意单位”。1996年,投资190万元,续建营业楼1500平方米。1998年,在“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中获“全省争创无假冒商店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拥有固定资产632万元,流动资产31万元,经营面积5800平方米,经营业务以商品零售为主。2003年3月起,历城商场实行租赁经营。
   二、商贸市场
   1986年,全县有各类商贸市场54个。1987年,全区第一个专业批发市场——王舍人木材专业市场建成开业。1992年,济南市种子市场在王舍人镇建成开业。该市场每年5月8日、10月8日,分别举办一届为期3天的种子交易会,成为全国唯一以市场为依托、现货交易的全国性种子交易例会。
  1993年9月,区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八五”后3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以“三条线、十大片”为主要发展方向,即以洪家楼地区为中心,以花园路、大桥路、济青路3条交通干线为依托向外延伸,连接华山、王舍人、孙村、十六里河、仲宫、郭店、遥墙、柳埠、党家庄、大王10个乡镇驻地,建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点线连片、城乡结合的第三产业体系。1995年,对市场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形成“二五一”(两条线、五大片、一个市场群体)市场规划。两条线:一是南起甸柳庄,经东外环路、大桥路至大桥镇沿线,二是由北园路东段,经工业北路到郭店镇沿线,主要培育高标准、规模大的专业市场。五大片:南片在仲宫镇,扩大蔬菜果品为主的批发市场;东片在王舍人镇,建立以生产资料为主的批发市场;东北片在唐王镇,建立和扩大蔬菜和废旧物资批发市场;北片在大桥镇、靳家乡,建立家具、牲畜批发市场;西南片在党家庄,建立以粮油为主的批发市场。一个市场群体:即全市五大市场群体之一的花园路市场群体。为实现“二五一”规划,相继提出市场建设“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和“三先三后”的原则:大中小相结合,以中型为主;批零相结合,以批发为主;专业与综合相结合,以专业为主。市区市场建设以建大市场为主,近郊以建立专业批发市场为主,远郊以建立集市为主,搞活集贸市场。先成市后建设,先起步后发展,先繁荣后规范。1995年年底,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建成开业。市场占地面积5.3公顷,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1997年11月,全省首家汽车维修配件有形市场——济南市洪楼汽车维修配件市场开业。1999年,投资2亿元,新建盖家沟配货市场、华山建材市场、济南高科技市场、洪楼陶瓷市场、山东环联小商品批发市场等10个市场,新增面积32万平方米。
   2000年4月,全市规模最大的建材市场——济南高科建材市场正式开业。该市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设有工商、税务、银行、保险、邮电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是中国建材市场协会认证的规范化建材市场。9月,全市首家特价市场——齐鲁商贸特价市场开业。2001年,建成山东黄河巨龙机械市场、山东永君钢材市场两个大型专业市场,以省农科院为中心的农资市场发展成为全省知名的农资集散地。其中,黄河巨龙机械市场占地面积1.3万余平方米,拥有营业房、写字间、展示大棚及大型维修车间等设施,是全省第一家大型专业工程机械市场。2005年9月21日,位于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南区的银座国际汽车广场正式营业。市场占地面积9.93公顷,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是集整车销售、维修服务、汽车交易、车辆年检、驾驶员培训、汽车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现代化汽车服务贸易设施。2007年1月18日,首届山东迎春精品花卉展销会在工业北路山东花卉市场开幕,国内各大知名花卉企业代表1000余人参加展销会。开幕式上,山东花卉市场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重点花卉市场”。
   2007年,全区共有各类商贸市场126个,总占地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消费品市场106个,生产资料市场20个。
  第三节商业经营
  1986年,全县商业网点经营范围包括粮油、食品、副食品、日用百货、图书、五金交电、化工、农业生产资料、燃料等,经营品种8500余种,完成商业零售额(含供销社)1449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企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6255万元,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5734万元,个体有证商业网点完成社会商品零售额2508万元。区商业局系统每年组织“大蓬车队”深入农村,赶集摆摊,送货到基层。1988年8月,全国性商品“抢购风”波及济南市,区商业局系统充分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狠抓购销环节,搞好计划商品的货源调运和供应,抓好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全月实现销售额19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万元。9月初,市场商品销售额恢复正常。1992年,管理机构不再兼营商品购销业务。1995年,开展“行风万人评”活动,规范零售企业接待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1996年7月,18个生猪定点屠宰站通过市检查验收,获准进城经营。12月,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交易摊位发展到4000多个,蔬菜日成交量40多万公斤,果品10万多公斤,水产品近万公斤,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0年,成交额达到8亿元,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十大市场之一。2006年,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统计的21类商品中,零售额比上年增长的有19类,多数商品类别增幅超过20%。200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7亿元;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91个,其中批发业63个、零售业28个,实现销售额214.35亿元;各类商贸市场完成总成交额194亿元,其中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有济南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山东汽车城、山东济南维尔康肉类水产综合批发市场、山东永君钢材市场、齐鲁东方建材博览中心、山东钢结构配件市场等。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