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汛防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97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防汛防凌
分类号: TV882.1
页数: 2
页码: 254-25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黄河汛期防汛防凌发展情况。
关键词: 黄河治理 防汛防凌 历城区

内容

一、防汛
  黄河汛期分桃汛、伏汛、秋汛和凌汛。桃汛较小,在4月上旬和中旬;伏汛和秋汛最大,在7月—10月;凌汛在1月—2月。枯水期在11月至次年1月和5月下旬至6月上旬。
  黄河历城段属于黄河下游弯曲型窄河道,自华山镇盖家沟入境,由遥墙镇沙滩村出境。河道全长31.21公里,宽一般2公里左右。1986年前主槽过洪能力(平摊流量)5000立方米/秒,1986年后,下游来水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主槽淤积加重,河槽急剧萎缩。2002年,河道主槽过洪能力为2500立方米~3000立方米/秒左右,部分河段1800立方米/秒就可漫滩。
  为降低汛情灾害,扩大河道过洪能力,2002—2004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调水调沙试验,通过加大黄河小浪底水库泄水量,形成人造洪峰,对下游河床进行冲刷。2005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将调水调沙转为生产运行。是年,境内河道主槽的过洪能力恢复到3000立方米/秒~3500立方米/秒。至2007年,共进行4次调水调沙试验及3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境内河槽累计平均刷深1米左右。
  黄河防汛队伍主要由专业防汛队伍、群众(民兵)队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组成。每年组织召开全区防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工作,组织各界群众、民兵抗洪抢险队伍5万余人,进行防汛抢险知识培训、实战演练、工程普查、根石探测、防洪预案修订完善、国家防汛料物储备和管理、通信设备维修养护、防洪工程巡查、防汛队伍抢险技术指导、防汛责任制落实等。199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黄河济南历城段考察,到盖家沟险工视察了军警民联合防汛演习。至2007年,黄河防汛工作基本实现安全度汛。
  1986—2007年,历城河段有12年封河。封河形式为平封和插封。平封冰厚一般5厘米~15厘米,插封冰厚一般10厘米~30厘米;有9年淌凌,淌凌密度在40%~80%,凌块在7立方米~20立方米。黄河防凌主要措施是:加强监测,提高根石探测频次,加固堤防工程建设,准备物资随时破冰等。
  每年凌汛前组织落实防凌队伍1万余人,主要有基干班、防汛班、抢险连、肩负防凌汛抢险任务的各大型厂企抢险队,组建冰凌爆破队、爆土队、专业队伍等。至2007年,境内未发生较大险情。
  三、对外支援
  1998年8月19日16时,历城区接省、市防指紧急命令,要求调运石料支援长江抗洪抢险。区防汛指挥部迅速召集会议,制定实施方案,连夜组织人员,至次日8时前,调运石料2410吨,将防洪物资运往江西省九江市。
  2003年,东明县黄河滩区发生洪涝灾害。10月14日18时,历城区接市防指紧急电话,要求紧急调集车辆赶赴东明黄河滩区,支援抗洪抢险救灾。区委、区政府迅速组成支东抗洪指挥部,成立前线运输、保卫协调、后勤保障3个实施小组。当晚21时,调动就近乡镇及驻区大型厂企大吨位自卸车33部,分3批发往东明灾区。支援车辆分别于15日晨4时30分、中午13时30分、傍晚18时到达兖州许厂煤矿,抢运煤矸石,投入抗洪抢险。本次抢运路途单程210公里,运输车辆“歇人不歇车”,连续往返运输物料。至16日上午10时,共运送煤矸石约1200立方米,圆满完成任务。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