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914
颗粒名称: 第九编 林业
分类号: F326.275.2
页数: 16
页码: 209-224
摘要: 本编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的林业资源、植树造林、果品生产、林业管理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历城区 林业 林业管理

内容

1986年,全县林地面积38140.20公顷,林木覆盖率13%。1988—1990年,全区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制定“八五”林业发展规划和“九五”林业发展总体设想,适度发展规模种植、特色种植。1989年后,通过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植树基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区林木覆盖率逐年增长。1999年,通过承包、租赁、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加快新一轮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林果业发展。2001年,制订《历城区“十五”林业发展规划和2010年林业发展远景规划》,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林果业发展。2002年,组建济南市第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立区、镇、村三级护林防火网络体系。2007年,全区林地面积42648.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39.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2%,干鲜果品总产量14.13万吨,林业总产值11.27亿元。
  1993年,历城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2000年被评为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市),2001年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2005年被评为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
  第一章 林业资源
  第一节 林地
  1986年,全县林地面积38140.20公顷,林木覆盖率13%。1988年4月—1989年5月,区林业局对全区林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1990年,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全区林业用地面积45242.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0467.5公顷,疏林地1425.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5806.8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7542.1公顷;宜林面积37125公顷,已林网化面积15423.3公顷,地堰已开发面积18471公顷;村庄四旁植树594万株;林木覆盖率16.1%。同年,制订全区“八五”林业发展规划和“九五”林业发展总体设想,获省林业厅优秀设计一等奖。
  1997年4月,开展林业资源普查,全区林业用地面积48676.2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8959公顷,疏林地3322.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529.8公顷,苗圃地28.2公顷,无林地11837公顷;宜林面积41865.7公顷,已林网化面积16729公顷;全区林木覆盖率24.7%,其中,山区林木覆盖率29.9%,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7%;锦绣川乡林木覆盖率最高,为51.6%,郭店镇林木覆盖率最低,为3.7%。
  1999年,在彩石乡万粮峪、西营镇积米峪建立规模666.67公顷森林植被恢复基地,被省林业厅列为全省森林植被恢复样板基地。
  2000年,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全区林业用地面积42109.4公顷,其中,林地38457.8公顷,疏林地918.4公顷,灌木林地58.9公顷,无立木林地2504.5公顷,苗圃地169.8公顷;全区林木覆盖率30.6%,其中,南部山区林木覆盖率超过40%,西营镇林木覆盖率最高,为63.5%,郭店镇林木覆盖率最低,为4.0%。同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市)。
  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1.32万公顷。制订《历城区“十五”林业发展规划和2010年林业发展远景规划》,获省林业厅优秀设计一等奖。同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2007年,全区林地面积42648.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9.6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2%,其中,西营镇林木覆盖率最高,为67.5%,王舍人镇林木覆盖率最低,为8.7%。
  第二节 林场
  1986年,全县有国营柳埠林场、黑峪林场2处,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林场980余公顷,家庭林场1200余公顷。2007年,全区有3个国有林场,分别是柳埠林场、黑峪林场、唐王森林公园,以村为单位的集体林场2.8万余公顷,林地流转面积1500余公顷(家庭或公司承包)。
  柳埠林场 1987年,柳埠林场设办公室、林场派出所、森保站、财务室和10个林区。林场分别与莱芜、章丘及长清县的6个乡镇、60个村接壤,总面积2466.7公顷,其中,林地240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15051立方米。主要树种有侧柏、油松、赤松、黑松、刺槐、麻栎,以松类为最多。1992年11月14日,林业部批准历城区政府关于在柳埠林场筹建国家森林公园的报告,命名为柳埠国家森林公园。1994年1月25日,由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负责编制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通过省、市专家论证。1998年10月,柳埠国家森林公园被济南市政府批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1999年,历城区国营柳埠林场更名为历城区国有柳埠林场。同年9月26日,经市政府批准开发建设的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柳埠林场内)建成并对外开放。2000年5月,柳埠林场与四门塔文物管理所合并成立四门塔景区管理委员会。2001年10月,市政府批准建设市级自然保护区,以柳埠林场为核心区。2002年8月,柳埠林场与四门塔管委会分离,恢复原来的管理体制。
  黑峪林场 1987年,黑峪林场设办公室、森保站、财务室和4个林区。林场总面积551.7公顷,其中,林地545.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7796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以上。除少量刺槐及散生木外,皆为侧柏纯林,是全区侧柏母树林。1999年,黑峪林场申建蟠龙山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黑峪林场与山东鲁建世纪集团合作,开发建设蟠龙山森林公园。2003年,蟠龙山森林公园正式开园,主要经营特色旅游项目。2006年9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在黑峪林场建设济南蟠龙山省级地质公园。
  唐王森林公园 2001年,市林业局批准建设。规划为垂钓、珍禽观赏、花卉观赏、森林、休闲度假、特色农业观赏、生活服务娱乐、儿童乐园8个功能区,占地2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1%,有“天然氧吧”之称。公园内种植有毛白杨、垂柳、箭柳等100余种木本植物,以及南北名贵花木500多个品种;养殖四声杜鹃、大杜鹃、柳莺、啄木鸟等31种鸟类。茂密的森林与相邻的白云湖融为一体,极具田园风光,是全市唯一的平原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
  第三节 古树名木
  2007年,区园林局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编号挂牌。普查结果为:全区古树名木品种有26个树种,计493株;树龄100年~300年的260株,300年~1000年的230株,1000年(含1000年)以上的3株。古树名木群有板栗树群2个,侧柏树群5个。板栗树群分布情况为:西营镇藕池村、上降甘村,102株,树龄约300年。侧柏树群为:华山镇华阳宫内,500年~1000年的60余株,300年~500年的古树20余株;彩石镇石翁峪村,17株,树龄约300年;柳埠林场,20余株,树龄约200年;柳埠镇千佛崖,20余株,树龄约200年;西营镇丁家峪村,35株,树龄约100年以上,其中4株达到300年以上。
  具有代表性的古树名木有:
  编号A5-0093.侧柏,别名九顶松,柏科,树龄约2000年,位于柳埠镇四门塔景区内,四门塔北侧。树高25米,胸围580厘米,胸径184.7厘米,树冠呈伞状,冠高17米,冠幅平均16米,长势良好,伸展方向及动势均匀。树干粗大,枝权茁壮,因树上有九股平伸枝干,被称为“九顶松”。传说,此树由当年朗公寺创始人朗公亲手栽植,故又称为“千岁柏”。历史悠久、高大粗壮、枝叶繁茂的九顶松“遮荫一十八倾”,被誉为“齐鲁第一树”。
  编号A5-0133、A5-0134:侧柏2株,柏科,树龄1000年以上,位于柳埠镇九顶塔景区内,九顶塔北侧、观音殿前两侧。西侧为茶柏,东侧为烟柏。树高均为17米,胸围平均为428厘米,胸径平均为136.1厘米,冠幅平均东西10米、南北15米,长势良好、干形通直。由于两树间距较近,除内侧外,两树树枝分别向四外伸展。传说,该2株侧柏由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建造九顶塔时亲手栽植。
  编号A5-0116:五角枫,槭树科,树龄约800年,位于西营镇阁老庄山坡玉泉寺旁。树高20米,胸围225厘米,胸径71.6厘米,树干通直,气势雄伟,树皮呈黑色,开裂,质地坚硬,长势优良。
  编号A5-0110:银杏,别名白果树,银杏科,树龄约600年,位于仲宫镇北道沟普门寺。树高30米,胸围361厘米,胸径115厘米。树冠呈长方形,长势良好,枝繁叶茂。树干通直,树皮呈浅褐色,纵裂、质地较软。
  编号B5-0198~0201:千头柏4株,柏科,树龄约200年,位于彩石镇捎近村,成一字形东西排列,树干通直,树冠呈蘑菇形,垂直生长,十分旺盛。
  编号B5-0223:石榴,石榴科,树龄150年以上,位于华山镇华阳宫。树高5.7米,胸围56.5厘米,胸径18厘米,树冠呈伞状张开,长势良好。树干通直,树皮灰白色,片状开裂,质地坚硬。
  编号B5-0191~0194:圆柏4株,柏科,树龄均在250年以上,位于柳埠镇槲疃村,同植于一院。树高平均21米,树冠平均11米,胸径平均0.12米,树冠均呈松散形。干形扭曲,无枯枝,长势良好。
  编号B5-0218:丁香,木犀科,树龄约150年,位于柳埠镇四季村宾馆,树冠呈长椭圆形。
  编号B5-0227:石楠,蔷薇科,树龄约100年,位于柳埠镇四季村宾馆,树干质地坚硬,整个树冠呈伞形。
  编号A5-0106:油松,别名迎客松,松科,树龄约300年,位于西营镇赵家庄山坡上。树高25米,胸围215厘米,胸径65.5厘米,树干通直,树冠呈伞形,姿态优美,长势良好。
  第二章 植树造林
  第一节 树种林种
  境内林木树种有47个科、12个亚科、98个属、234个种。主要有侧柏、龙柏、蜀桧、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I-69杨、I-72杨、I-107杨、I-108杨、I-109杨、中林-46、中林-28、黄金柳、垂柳、黄榆、白榆、榔榆、刺槐、香花槐、泡桐、国槐、龙爪槐、黄金槐、梧桐、臭椿、苦楝、白皮松、水杉、悬铃木、紫穗槐、白蜡、雪松、黄栌、火炬、黄连木、栾树、皂荚、紫荆、楸树、构树、合欢、紫叶李、流苏、连翘、迎春、樱花、榆叶梅、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紫藤、女贞、红叶小檗。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桃、杏、山楂、核桃、柿子、大枣、葡萄、石榴、樱桃、无花果、花椒、香椿、软枣、酸枣、银杏、杜仲等。
  境内林木95%以上为人工林。林中有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防护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农田防护林,分布在华山、遥墙、王舍人、董家、郭店、唐王6个镇,以农田林网为主,主要树种是杨、柳、泡桐等;另一类是水土保持林,分布在仲宫、柳埠、西营、港沟、彩石等镇的山上,主要树种为松、柏、刺槐等纯林,少部分为刺槐、松树混交林。用材林分布在华山、遥墙、唐王等镇,主要树种为杨、柳、榆、泡桐等。经济林主要分布在仲宫、柳埠、西营、港沟、彩石等镇,主要是苹果、梨、桃、杏、樱桃、核桃、柿子、板栗、软枣等集中成片的果园及梯田地堰栽植的各类果树。特种用途林主要是风景林、纪念林和公园绿化林等,分布在各个旅游景区、公园、烈士陵园等,树种多为松、柏、黄栌、火炬混交林。
  第二节 花卉苗木
  1986年,全县利用国有苗圃、镇办苗圃、家庭苗圃,采取大田常规育苗和容器袋装育苗并举方式,育苗384.6公顷。1989年起,推广秋季容器袋装育苗。1990年,十六里河、唐王、仲宫镇分别建立联营苗圃,港沟、西营镇分别建立良种核桃、板栗苗木生产基地。1996年,郭店、唐王等镇开始发展大面积花卉苗木种植。1997年,实行基地工厂化育苗和良种苗木繁育相结合方式育苗,唐王、董家等镇培育毛白杨、杂交杨、I-72杨等大苗和园林花卉苗木;柳埠、西营、港沟等镇培育核桃、板栗、桃、杏等果树苗木;国有林场培育侧柏、火炬、黄栌、刺槐等荒山绿化苗木。2003年起,区政府制定“政府引导、招商引资、种植大户带动、市场信息拉动”发展策略,东、北部平原发挥近郊优势,通过积极引导、引进企业推动、当地种植大户带动等形式,发展花卉苗木培育,全区花卉苗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区花卉苗木协会成立,会员单位40多个,会员140多人。2005年,区林业局指导发展仲宫水培花卉、华山君子兰、遥墙切花月季及玫瑰等10余个特色花卉种植专业户(村)。2007年,全区有济南花木联合公司、世珍花卉、华达园林、阳光种苗、省花木研究中心、百合花卉等花卉苗木企业70余家,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350公顷,占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的50%,构成以济南花木联合公司为产业代表、唐王镇为基地龙头、济青高速公路为轴线的花卉苗木产业链条,形成市场连基地、基地带专业户的发展格局。
  第三节 绿化工程
  省委万亩绿化区 1989年3月,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与济南市、历城区林业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历城区林业状况进行调查,制订“省委万亩绿化区”规划设计方案。涉及港沟、孙村、彩石、郭店4个乡镇20个行政村,总面积1133.5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019.5公顷、有林地135.3公顷、疏林地35公顷、宜林荒山849.2公顷、未利用地114公顷。区委、区政府成立省委万亩绿化区指挥部,把任务分别落实到4个乡镇。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每年到绿化区义务整地造林。省委、省政府每年在植树节前后组织省直机关干部到绿化区参加植树活动。1991年底,完成绿化区规划建设任务,成为瘠薄山地造林绿化样板。
  济南市保泉绿化工程 1989年实施。总面积99315.7公顷。涉及仲宫、柳埠、西营、高而、锦绣川、港沟、党家庄、十六里河8个乡镇,面积88312公顷,其中,宜林地造林118825.1公顷、林分补植改建1150.2公顷。1993年完成。1994年通过国家计委、林业部联合检查验收。
  平原绿化达标工程1991年起,全区实施平原绿化达标工作。区委、区政府每年与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检查验收,兑现奖惩。各乡镇将任务落实到地块、沟渠、路旁。全区12个乡镇共建成农田林网面积29816.3公顷,占宜林网面积的91%;林网覆盖面积2245.9公顷,农林间作面积319.5公顷,覆盖面积34.1公顷;有林地面积4638.7公顷,占宜林地面积的94%;村镇植树523.7万株,绿化折实面积3460.1公顷,占村镇占地面积的33.7%;林木总覆盖面积10378.8公顷,林木覆盖率14.7%。1992年年底,各项指标达到部颁平原绿化县(区)标准,通过省、市检查验收。1993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
  “八五”绿化迭标工程 199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定的“八五”绿化各项指标要求,全区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参战,大打造林绿化歼灭战。每年发动2次会战,一次会战于3月—4月开展,山区以治山整地、发展梯田堰边果树为重点,平原以开展沟、渠、路旁植树,建设农田林网为重点;二次会战于7月—8月开展,山区各乡镇以荒山造林为主,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对绿化难度大、集中连片的荒山,大打植树造林突击战。每次会战上阵劳力10万人以上。区委、区政府除组织区直机关干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外,还积极协调省、市机关、驻济南部队、厂企包山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至1995年年底,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6565公顷,各项绿化指标达到省“八五”绿化标准;成立治山造林、抚育管理为重点的长年综合治理专业队伍15个、季节性专业队350多个,共1.75万人;1996年6月,通过省政府组织的检查验收。
  市长二号工程 1993年,市政府确定于当年秋冬实施重点林业工程。涉及西营、柳埠、仲宫、锦绣川、高而5个乡镇。至2000年年底,完成荒山造林10759公顷、补植造林7330公顷;栽植侧柏、黄栌、火炬等绿化苗木5811万株;退耕还果6203公顷,建成核桃、板栗、樱桃、柿子、苹果、红荷包杏、石榴、梨、桃、小杂果等数十个果品生产基地。
  “八一”园林基地 1994年3月,十六里河镇搬倒并村东南的220公顷山地,被市委、市政府规划为军民共建“八一”园林基地,驻济南部队官兵数千人、区机关干部和十六里河镇干部群众2600余人到园林参加植树活动,植树53万株,造林成活率80%以上。济南军区、省军区部队官兵及省、市、区机关干部群众,每年植树节和雨季造林季节,到“八一”园林基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999年,“八一”园林基地划入市中区。
  蓝天工程大环境绿化 2000年,市委、市政府确定,涉及孙村、彩石、港沟、仲宫、柳埠5个乡镇的国道399、绕城高速公路南线省道103旅游专线两侧的67座山头。2002年完成,共计荒山造林1267公顷,退耕还果400公顷,补植造林1000公顷。
  国债造林工程 2000年起,仲宫、柳埠、西营、港沟、彩石、高而等南部山区乡镇,利用国债造林资金(每亩国债投资100元,区级配套25元)实施造林。2000年,造林543.8公顷,其中,防护林438.5公顷、经济林105.3公顷;2001年,造林377.3公顷;2002年,造林300公顷;2003年,造林533.3公顷;2004年,造林500公顷;2005年,造林366.7公顷。累计完成国债造林2621.1公顷。
  “三川增绿”工程 2006—2008年,实施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增绿”工程。完成荒山造林4400公顷,退耕还林1400公顷,建设经济林2300公顷,发展花卉苗木1866.7公顷。
  第四节 全民义务植树
  1982年起,全区贯彻落实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出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号召境内广大群众自觉在房前屋后、沟渠路旁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1989年起,义务植树活动主要围绕植树基地开展,每年植树节前后,区委、区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到植树基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991年起,落实《济南市关于在市区实行义务植树登记制度的规定》,男18岁~60岁、女18岁~55岁,每人每年应植树3株~5株,或以资代劳缴纳代植费。1992年2月,省委书记姜春云、省人大副主任卢洪、副省长王建功等参加锦绣川乡义务植树活动。1993年起,义务植树与重点绿化工程相结合,相继建成“八一林”“三八林”“五四林”“记者林”等植树造林绿化基地。2000年10月,《济南市历城区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发布施行,全区从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打破行政界限,跨乡镇、林场实施综合封育,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各界群众,到封育地区突击植树造林。2001年,义务植树围绕公路、铁路、河道及干渠两侧开展,以常绿与落叶相结合,乔灌与花卉相结合,建设绿色通道,绿化美化环境。至2007年,省市领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团体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区人民建成一大批植树造林绿化基地,同时利用南部山区的资源多样性,建设“省城后花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游玩的旅游胜地。
  第三章 果品生产
  第一节 果品种类
  1986年,境内果树有12个属、36个种、151个品种。随着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果品种类不断优胜劣汰。至2007年,境内果树有14个属、45个种、500多个品种。
  第二节 技术推广
  1990年,区林业局承担完成玉龙雪桃丰产栽培扩种试验、金帅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标准化研究;1994年,承担完成苹果幼树丰产综合技术推广;1995年,承担完成苹果、梨改劣换优技术推广;1997年,推广良种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同年,锦绣川乡石门村建立全省第一家引进国外智力林果科技示范园;1998年,开展红荷包杏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研究与推广;2004年,进行日本甜柿引种试验;2006年,引进推广高光效苹果管理技术,推广面积130公顷。至2007年,累计引进中林46杂交杨、三倍体毛白杨、I-107及I-108速生杨、红富士苹果、三水梨、大红灯樱桃、香铃核桃等20余个树种、300多个品种,全区果树良种率75%以上,先后有20余处果园被评为省级样板园;实施树盘覆草、穴贮肥水、配方施肥、大棚育苗、容器育苗、摘叶转果、高光效、叶面喷肥、套袋、铺反光膜等30多项新技术;平均每年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40期,年培训果农6000余人次。
  第三节 基地建设
  1986年,全县林果面积5547.87公顷,干鲜果品产量2.29万吨。1986—1995年,锦绣川乡、西营镇先后建成1000公顷优质苹果种植基地,西营、柳埠、高而等乡镇分别建成1000公顷良种板栗种植基地,彩石乡建成267公顷玉龙雪桃种植基地,卧虎山水库周边地区建成200公顷石榴种植基地,柳埠镇、锦绣川乡建成70公顷大樱桃种植基地。1996年,仲宫、柳埠等镇建成万亩红荷包杏种植基地。1998年起,实施“退耕还果”战略,至1999年,果园面积增加1300余公顷。2001年,仲宫镇建成500公顷良种梨种植基地。2004年,仲宫、柳埠2个镇建成70公顷良种柿种植基地;同年区政府印发《济南市历城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暂行办法》,果园面积进一步扩大。2005年,仲宫、港沟、西营、柳埠4个镇建成400公顷良种核桃种植基地。至2007年,全区果园种植面积9322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14.13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
  第四节 名优果品选介
  鸡爪绵核桃 境内种植鸡爪绵核桃有近2000年历史。果树因枝短、形似鸡爪而得名。果实为坚果,圆形、皮薄,出仁率42%左右,果仁淡黄白色、洁净、质脆、味香,生食无涩味,含油率70%以上、蛋白质15%,是核桃中的上品。鸡爪绵核桃适应性强、耐干旱、丰产、寿命长,南部山区乡镇有150年以上的大树,单株产量50公斤以上。主要分布地区为柳埠镇、西营镇、彩石镇、港沟镇、仲宫镇等,种植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2500吨。
  仲宫红荷包杏 红荷包杏以形似“荷包”而得名,有200余年栽培历史,是境内珍贵早熟杏资源。红荷包杏幼树生长旺盛,成形快,一般3年见果,5年~6年进入盛果期。以短枝结果为主,比较丰产,盛果期平均亩产1500公斤。3月上旬开始萌动,3月20日—25日开花,5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生育期56天左右。果实椭圆形,纵径4.12厘米,横径3.56厘米,平均单果重43克,缝合线明显,果面底色全桔红,阳面有片状紫色,有光泽;果肉桔红色,离核,肉质柔细,味酸甜带浓香,果汁略少,果肉可食率80%~90%,含糖12%~15%,每百克含维生素C4.1毫克,总酸1.83毫克,果酸0.67毫克;果皮较厚,种核轻,耐贮运,主要为鲜食。红荷包杏以成熟期特早、果实个大、色艳、汁多、肉细、味香甜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被誉为质、味双优的珍果佳品。1985年被编入《山东名产》,1987年被农业部列为名、优、特品种。2000年,历城区被省林业局命名为“红荷包杏”之乡。主要分布地区为仲宫镇、西营镇、仲宫镇等。
  彩石玉龙雪桃 1953年发现于彩石乡玉龙村,是一实生变异品种,因于冬季下雪时成熟而得名。桃树四月中旬开花,10月底至11月初,果实成熟,呈浅黄绿色;果肉白至浅绿色,离核,肉软、细腻、多汁,独具冰糖风味,风味浓,可食率90%。品质优良,风味独特,1985年被评为山东名优特产,在全国晚熟桃品种中名列前茅。主要分布地区为彩石镇。
  仲宫小白梨 又称泰山小白梨,历史上称“白梨”或“白皮梨”,俗称“线穗子梨”(形如农村织布用的线穗子),亦称“泰山美人梨”。有200多年栽培历史,以其早熟、皮薄、质脆而久负盛名。据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历城县志》记载:梨有红俏、秋白、香水、鹅梨、瓶梨诸种。该品种是境内栽培的特产树种,蔷薇科,属白梨系,落叶乔木,抗性强、结果早、丰产,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成熟果实呈黄色卵圆形,果肉乳白色,皮薄、肉细、质脆、味甜、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0%~13%,成熟后常温贮存10天左右食之更佳。平均单果重100克~150克,最大单果重400克。全区14个乡镇均有栽培,总面积135公顷左右。南部山区仲宫、柳埠、西营等镇是集中分布区,约占全区种植面积的80%以上。其中仲宫镇种植面积最大,有百年以上泰山小白梨近百株,枝叶茂盛,长势良好。
  历城大红袍花椒 又名大椒、秦椒、狮子头,是花椒优良品种之一。树势高大、刺大而稀;果疏、粒大、着色较深,呈大红色,颜色鲜艳。2年~3年开花结果,4年~6年进入盛椒期,较耐寒、抗旱,耐瘠薄瘦地,寿命长。荒山坡地、河滩.路旁、房前屋后均可栽植,是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的理想树种。主要分布地区为港沟镇、西营镇、柳埠镇、仲宫镇及锦绣川办事处等。
  历城红玉杏 红玉杏又名峪杏、大峪杏、红杏,历史上称金杏、汉帝杏,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是目前国内优良品种之一。据《西京杂记》记载:“济南金杏,大如梨,黄如桔,熟最早,味最胜,一名汉帝杏、蓬莱杏,花五色,盖异种也。”唐代《酉阳杂俎》记载:“汉帝杏,济南郡之东南有分流山,山上多杏,个大如梨,色黄如橘,土人谓之汉帝杏,亦日金杏。”红玉杏6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70天左右。果实较整齐,个大,平均纵径5厘米~5.4厘米,平均横径5.2厘米~5.5厘米,圆形或椭圆形,果顶平,缝合线明显,平均单果重115克,最大可达150克;果皮果肉均为桔红色,向阳面浓红,果皮厚而韧,果肉厚而细,离核,仁苦,肉质较脆硬,纤维多,果汁中多,有芳香,味酸甜。果实较耐贮运,适于鲜食和加工。以其加工的红玉杏脯因质地好、透明度高而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据测定,每百克果肉中含糖10克、蛋白质0.9克、胡罗卜素1.67毫克、维生素C7毫克。1985年被山东省列为名、优、特产品,被编入《山东名产》。主要分布地区为柳埠镇、西营镇、彩石镇、仲宫镇等。
  仲宫磨盘柿 柿树是历城的乡土树种,广种于梯田堰边。历史上有“仲宫济南有多远,手攀柿枝上济南”的描述。磨盘柿较丰产、抗旱、抗寒、寿命长;树势强健、干性强、半开张、圆锥形;枝条粗壮、稀疏、叶大、叶片粗短。果实极大,扁圆形,中部有缢痕,形若磨盘,果顶平或凹,十月上中旬成熟,耐储运,主要以生食为主,可制饼、造酒。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单果重500克以上。柿蒂深陷,果柄粗短,萼片大而平,基部连合;果皮橙黄色到橙红色,有腊质;果肉淡黄色,果肉松、纤维少、汁多味甜、无核,含蛋白质0.7%、脂肪0.1%、碳水化合物11%、钙10%、铁0.2%、磷19%,含有多种维生素。主要分布地区为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高而办事处、柳埠镇、西营镇等。
  历城大货山楂 又名砘轱辘,是中国特产。“大货”,是指果实个头大。果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树势强健、病虫害少、管理简便、易繁殖;早产、高产,4年~5年亩产可达1500公斤;寿命长,柳埠镇三岔村有株100多年的“寿星”树,叶茂枝繁,年产果实500公斤以上。果实每公斤80个左右,耐储运,贮后果肉渐松糯、酸味轻,且微有甜味,酸甜适口;可食率为92.7%,出干率为34%,总糖量为10.6%。每百克果肉中含维生素C48.1毫克,总酸量3.66%,果胶3.7%。主要分布地区为柳埠镇、西营镇等。
  锦绣川绣丰梨 1993年,锦绣川乡果树站从一农户中选出,属于巴梨中一个特早熟品种,具有每年开三次花结三次果的奇特生物学特性,亦称“三季梨”,被省市专家称之为“梨园奇品”。绣丰梨属大型果,呈粗颈葫芦形,上市早、果实大,平均单果重280克,最大果重520克;果实呈黄白色,光滑美观;果心很小,果肉呈乳白色,肉质细,味浓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5.4%。采收后室内存放20天左右生食。主要分布地区为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
  西营板栗 又名栗子、大栗、栗果,是山毛榉科栗属中的乔木。栗树是20米~40米高落叶乔木,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10厘米~30厘米长,4厘米~10厘米宽,边缘有刺毛状齿;果实为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为5厘米~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个~7个坚果,果熟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栗子富含钾、锌、铁等矿物质。主要分布在西营镇。西营板栗因色泽好、糖分高、口味正,颇具盛名。镇域内有树龄约300年板栗古树群,被列入古树名木录进行保护。
  王家峪大樱桃 又名莺桃、含桃等,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高可达8米,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7厘米~12厘米;花白色,径约1.5厘米~2.5厘米,萼筒有毛,花期4月,先叶开放,3~6朵簇生成总状花序;果红色,近球形,径1厘米~1.5厘米,5月底至6月初成熟。樱桃营养丰富,含铁量特别高,具有调中益气、健脾和胃之功效。200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主要分布地区为柳埠镇王家峪村及周边,因其个大、色艳、味佳而名闻退迩,是国内早熟樱桃品种中的极品。
  第四章 林业管理
  第一节 林权制度改革
  1985年春,港沟镇桃科村制定“以山带地,以地养果,以果养林”优惠政策,实行大户承包,发包荒山193公顷、荒地9.7公顷。1994年,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拍卖荒山使用权的决定》,拍卖荒山5333公顷。1999年,推行新一轮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将荒山荒坡、堰边果树、疏林地、平原地区的林网、林带全部纳入改革范围。2000年3月,柳埠镇柳西村村民孙广泉购买柳东村35公顷荒山开发使用权,进行治理开发,政府给予技术、苗木扶持,成为济南市荒山治理典型。2001年3月—5月,对全区林业资源进行现场界定,划定公益林地面积2.95万公顷,其中有林地2.17万公顷,宜林荒山(地)7800公顷;商品林用地2.68万公顷。2005年,推行集体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登记发放林权证2138份,登记林地2.54万公顷。至2007年,共拍卖宜林荒山1667公顷,承包3300余公顷,其他形式开发林地670公顷,拍卖或承包沟渠道路257条(200公里),树木17万株,发放林权证488份,登记林地2.97万公顷,占全区林地总面积的52%。
  第二节 林业执法
  1986年,县林业局设林政股、林业站、种苗站、森保站,负责金县林业行政执法。1988年,区林业局设立林业公安科和柳埠林场派出所,依法对林业资源予以监督管理。实行限额采伐审批制度,征收育林基金。1989年起,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每年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期间进行宣传。1994—1995年,依法查处盗伐、滥伐林木案件23起。1998年6月28日,承办山东省及济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宣传月活动开幕式,之后,每年4月和11月定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月”,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林业法律法规。2000年,对驯养和经营野生动物专业户进行规范整顿。同年10月,区政府制定《济南市历城区封山育林管理办法》。2005年,林业公安科、森保站联合执法,对南部山区市场、饭店进行检查,查处非法收购运输青蛙案件2起。同年,区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至2007年,共查处违法案件700多起。
  第三节 森林防火
  1986年前,森林防火主要措施为宣传引导、村级为主巡查护林等,没有专业防火护林队伍。1987年4月4日16时至次日8时,西营镇藕池林区大高尖山发生一起因放羊村民吸烟引起的特大森林火灾。火灾发生后,省、市、区领导李昌安、姜春云、翟永浡、姬广文、谢传仁等赶赴现场指挥灭火,当地干部群众、解放军和武警宫兵、公安干警2000余人,经过16小时奋战,将大火扑灭。火灾过火面积102.87公顷,烧死烧伤树木14.9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9.3万元。
  1988年,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森林防火条例》。每年防火期期间,成立专门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1995年后,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公安、农委、林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护林防火指挥部(常设机构),各乡镇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护林防火领导小组。区、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乡镇镇长、派出所所长、林业站站长、村主任“四长”负责制。柳埠、黑峪两林场实行与驻地乡镇、村联防联治的护林防火制度。同时,坚持封山育林制度,防止林木火灾和各种毁林现象的发生。2002年,区林业局组建济南市第一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柳埠林场20人、黑峪林场10人)。至2007年,全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有6支120人,形成区、镇、村三级护林防火网络。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境内主要虫害有松毛虫、柏毒蛾、松针卷叶蛾、扁叶蜂、红蜘蛛、天牛、松梢螟、杨树天社蛾、天蛾、舞毒蛾、潜叶蛾、吉丁虫、木囊蛾、蝉、金龟子、椿象、避债蛾、蚜虫、叶蝉、舟形毛虫、柿蒂虫、草履介壳虫、柿粉蚧、食心虫、尺蠖等400余种。主要病害有松针落叶病、叶斑病、锈病,苹果心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根瘤、立枯病,泡桐丛枝病,枣疯病等330多种。
  1986年,柳埠镇三岔村进行山楂果实害虫共性同步防治试验。果实虫果率由试验前的90%下降到2%。1987年5月—11月,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全区分散设置调查点120个,对出入境的木本花卉、苗木、木材、果品及其林副产品,严格进行检疫。1989年,区政府下发《森林植物检疫布告》。当年,检疫林木种子2.5吨,苗木30万株,建立林果病虫害测报点5个,定期发布虫害预报。同年6月,柳埠林场发生松毛虫危害,林场职工对667公顷松林进行毒笔涂环防治。1990年,发生柏毒蛾虫灾,共喷洒农药2000多公斤,防治面积1600公顷。1992年,平原乡镇杨树潜叶蛾、柳埠林场松扁叶蜂发生严重,区林业局为各测报站配备放大镜、高枝剪等器械,加大预测和防治。1993年,全区病虫害监测站点扩大到246个,病虫害监测率100%。1995年,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及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均达到省林业厅制定的管理目标。1999年,黑峪林场侧柏纯林发生双条杉天牛危害,通过药物防治,消除危害,防治面积530公顷。2000年4月,黑峪林场引进肿腿蜂50万只,进行双条杉天牛防治试验。2007年10月,美国白蛾传入遥墙镇,很快蔓延到唐王、华山、王舍人、董家、彩石等镇,危害面积30余公顷,危害树种以法桐、白蜡、杨树为主。区林业局及时指导乡镇采取措施防治,美国白蛾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