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89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农业机械
分类号: F324
页数: 6
页码: 188-193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3—2007年山东省长春市历城区农业机械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业经济 历城区

内容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允许农民自主购买、经营农业机械,农民自买自用小型农业机械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1993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值16784.3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49022千瓦,比1983年增长76.9%。
  1994年,出现小麦跨区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现象,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激发了农民购买联合收割机和大型农业机械的热情。1998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值30594.4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85538千瓦,达到历史最高点,农业机械总量基本饱和。
  2000年,农业机械开始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科学发展。2005年,开始实施“购机补贴”“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2007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值27762.13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81198千瓦,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各类配套机具13550台套,机具配套比1∶1.6。
  第二节 农机推广
  1986—1989年,主要推广小麦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1988年,推广小麦旱田沟播机械化技术。同年9月,成立区农机推广站,区镇两级农机推广人员共50余人,根据农业生产需求,进行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1990—1993年,推广L型油量限制器;1991年,推广水稻规格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技术;1992年,推广机械化深耕技术;1996—1997年,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1997—1998年,推广BKD-904柴油节油剂;1998—1999年,推广小麦秸秆还田及玉米播种机械化技术;1998—2000年,推广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机械化增产技术;2000年,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2005—2007年,推广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
  第三节 农机购置及作业补贴
  1985年起,国家取消农机产品由农机部门统购包销的方式,农业机械购销市场化。农机供应渠道多元化发展,农机部门所占市场份额逐年缩小。2005年起,贯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开始对农机购置实行资金补贴。2006年起,为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历城区对境内高速公路、济南国际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农机作业补贴,主要用于补贴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和保护性耕作项目。至2007年,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20万元,拉动农机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农机作业补贴资金420万元,补贴面积9333.33公顷。
  第四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
  一、安全监理
  2004年5月1日前,区农机监理站受公安部门委托,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农业机械实施安全监理。其后,区农机监理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直接行使农机安全监理职权。2006年,区农机监理站被省农机办评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至2007年,全区建设农机安全示范乡镇2个(郭店、柳埠镇),示范村20个,示范户100户。
  二、管理与服务
  1995年前,农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各类农业机械牌、证审核发放,对申请办理驾驶证和操作证人员的考核,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员的年检、年审,各类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档案管理及上报,各类农业机械事故处理,无牌、无证及未检审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员的综合治理,纠正各类农业机械违规违章驾驶操作等。1995年,农机管理工作由纯管理型向全面服务型过渡,工作重点转向各乡镇农机站的管理、维修、供应、培训、推广、开发。2006年7月,成立区农机协会,主要提供信息中介、技术培训、维修配件、油料供应、机具调配、调机引援等服务。2007年,区农机局组织成立农机驾驶员协会。
  三、农机人员培训
  1986年,县农机总站培训农机管理人员77人次,农机技术人员128人次,农机修理人员127人次,拖拉机驾驶员357人次。1988年9月,区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当年,培训乡镇农机管理人员79人,农机技术人员127人,农机维修人员278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8783人。1991年12月,区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在王舍人镇陈西村建成,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90平方米。主要培训形式有集中办班、乡镇站联合办班、短期培训。1994—2000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99709人。2006年,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电气焊、工程机械操作等)培训,受训人员4378人。2007年,培训农机管理人员51人次,农机技术人员1354人次,农机修理人员452人次,拖拉机驾驶员2201人次。
  第五节 农机跨区作业
  农机跨区作业始于1994年,相邻县(区)之间为抢农时、确保粮食快速安全收获,互相调动农机支援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1997年麦收期间,区农机局组织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20台,远赴河南、安徽等省地作业,历时20余天,行程1万余公里,完成作业面积12000公顷。之后,每年三夏三秋期间,区农机局与河南、安徽等省农机部门合作,签订用机合同,及时了解各地农作物的耕种收获时间、种植种类规模、作业高峰、结算方式、交通状况乃至风俗习惯等,根据不同地域需求情况,组织跨区编队;将作业技巧、作业安全、机手健康、作业准备及各地农机和公安部门联系方式等编造成册,免费发放给机手,指导跨区作业。2007年,组织小麦跨区作业队20余支,背负式、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420台,远赴河南、安徽、江苏、河北等地,历时1个月,行程2万公里,完成作业面积25000公顷,为机手增收650万元;组织玉米跨区作业队7支,玉米联合收割机80台,历时20余天,完成作业面积5300公顷,为机手增收100余万元。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