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农业区划及产业结构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89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农业区划及产业结构调整
分类号:
F321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6—2007年山东省长春市历城区农业区划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区划
产业结构
历城区
内容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986—1990年,区委、区政府确定在党家庄镇、董家镇、孙村镇、遥墙镇、唐王镇建设商品粮及蔬菜种植基地;南部山区乡镇退耕还林,发展果园种植基地。1991—1995年,确定“南部山区发展优质干鲜果品,东部平原一带发展设施农业,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发展规模饲养奶牛和苗木花卉生产,城区近郊发展壮大市场流通服务业”发展思路。1996—2000年,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退粮还经、退耕还果”发展战略。2001年,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003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一带两区”农业发展布局:在东、北部,包括孙村镇、港沟镇、郭店镇、王舍人镇、彩石镇、遥墙镇、唐王镇、董家镇及大正小区等建设东部产业带,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精品园区、奶牛养殖和花卉苗木种植;以洪家楼为中心,辐射华山和王舍人镇建设中心商贸区,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商贸业;在南部山区,包括柳埠镇、仲宫镇、西营镇、锦绣川乡、高而乡、彩石镇、港沟镇等镇建设南部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高效经济林、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绿色产业。至2007年,全区农业基本形成南部生态经济区、北部临港都市农业区、城区洪家楼商贸服务区发展格局。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986—1989年,是城郊型农业探索阶段。根据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或一业为主,做好多种经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适应性、开发性和延伸性调整。1986年起,主要以粮、蔬、果间作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调整种植结构,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果园面积和果品产量不够稳定,起伏较大。1989年,粮食播种面积81013公顷,产量25.20万吨;蔬菜8473公顷,产量41.95万吨;果园4187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1.48万吨。农、林、牧、副、渔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54%、4.27%、23.09%、15.48%、0.62%。
1990—1997年,是城郊型农业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向城郊服务型方向发展,蔬菜、鲜食作物种植规模扩大。1990年3月,中共历城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为突破口,建设城郊型现代化市区”的指导思想。1994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一调四建”农业发展战略,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各类流通市场、龙头企业、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济南斯达乳品厂、锦绣川果品交易市场、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等相继建成开业。1996年10月,全区粮食总产量突破40万吨,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区)。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83277公顷,产量35.66万吨;蔬菜11106公顷,产量60.74万吨;果园6670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4.50万吨。农、林、牧、渔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93%、3.65%、34.28%、1.13%。
1998—2001年,是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过渡发展期。粮食面积稳中有降,品质逐步提高,蔬菜、瓜类面积逐年扩大。2000年4月,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2001年,粮食播种面积49886公顷,产量23.63万吨;蔬菜12771公顷,产量85.00万吨;果园8430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7.26万吨。同年,历城区被确定为省级放心菜生产基地县(市)和生态农业基地县(区)。农、林、牧、渔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6.98%、2.49%、29.54%、0.99%。
2002—2007年,是都市农业建设初级阶段。农业向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干一体的都市农业方向发展。2004年7月,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城乡统筹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要求制定农产品质量监控标准,逐渐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47596公顷,产量25.95万吨;蔬菜13450公顷,产量90.76万吨;果园9322公顷,干鲜果品总产量14.13万吨;建成王舍人镇、遥墙镇2个“千亩万头”奶牛基地,奶牛存栏量3.71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农、林、牧、服务、渔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83%、5.79%、31.27%、2.22%、0.9%。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
1986年后,农业产业发展主要由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自发调节,相继出现种植、养殖大户及专业村。1994年,济南斯达乳品厂建成投产,带动了周边村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存栏量达到5000余头。1995年3月,中共历城区第九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农业向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加快发展“菜篮子”“果园子”等“高产、高效、优质”农业。1998年4月,中共历城区第十次党代表会提出“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强农重工兴三产,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重点发展大棚经济、林果业、畜牧业、观光农业四大支柱产业。1999年8月18日,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强调推进全区农业产业化的五项工作重点:一是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在调减和优化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即蔬菜园艺业、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二是大规模建立商品基地;三是高起点建设龙头企业;四是多渠道开拓市场;五是完善运行机制。2004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成立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同年,济南维维乳业有限公司、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济南先行种业有限公司通过第一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2005年,济南维维乳业有限公司、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历城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区)。2006年,区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成立,是全市第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协会,出版会刊《龙头企业之家》。2007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10.34亿元,年销售收入28.34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96万美元,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48家。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