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73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2
页码: 43-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古代至2007年山东省长春市历城区建置沿革发展情况。
关键词: 建置 沿革 历城区

内容

历城因地处历山(今千佛山一带)而得名。
  1964年,历城西郊田家庄发现的远古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位于田家庄村南,玉符河畔,属北辛文化)表明:距今约6500—7400年,这里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历经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和夏、商两代。
  西周,属谭国。鲁庄公十年(前684),齐灭谭,属齐国,称泺邑。
  战国,属齐国,称历下邑。
  秦统一中国后,属济北郡。
  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始设历城县,属济南郡。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青州刺史部后,属青州济南郡。
  东汉初,属青州济南郡,后属济南国。
  三国,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又属青州济南国。
  西晋,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所从东平陵迁至历城。此后,历城为历代郡国、州府治所。
  十六国、刘宋,属青州济南郡。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属齐州济南郡。
  隋代,属齐州、齐郡。开皇三年(583)废济南郡,属齐州。大业三年(607)齐州改称齐郡。唐代,属河南道齐州(天宝时,齐州曾称临淄郡、济南郡)。
  五代梁国时,因避朱温之父名讳,历城曾一度改称历山县。至后唐复为历城县,属河南道齐州。
  后晋、后汉、后周,仍属河南道齐州。
  北宋,先后属京东路齐州、京东东路齐州。政和六年(1116)齐州升为济南府后,属京东东路济南府。
  金代,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代,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
  明代,属山东省济南府。洪武九年(1376)山东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历城,历城从此又成为山东省政治中心,被称为山东“首邑”。
  清代,仍属山东省济南府。
  民国二年(1913)废府设道,历城县属山东省岱北道,并为道治所。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历城县属济南道。1928年废道,历城县属山东省。1929年7月,国民政府析历城县城及四郊设立济南市,历城仍属山东省。1936年11月,历城县治所由济南城迁至王舍人庄。1938年,山东省国民政府划全省为17个行政督察区,此后至1948年9月,历城县属山东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其间,在1938年至1945年8月日军侵占时期,历城县曾先后于1938年3月和1940年6月,被划属日伪设立的山东省鲁北道和济南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在民主政权的政区设置中,历城县自1940年4月起属山东省鲁中行政区泰山专区。1941年11月,析出历城县南部及与之相邻的泰安县北部,设立为泰北县,亦属泰山专区。1943年5月,泰北县改称泰历县,仍与历城县同属泰山专区。1945年9月,析出胶济铁路迤北的历城县东北部、章丘县西北部,设立章历县,属泰山专区;1946年6月后改属渤海行政区第三专区。1946年年底,撤销泰历县,原属历城县的区域复入历城县。1948年7月,山东省鲁中、鲁南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后,历城县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一专区(亦称泰山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城县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泰山专区,章历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1950年5月,历城县属泰安专区,章历县属淄博专区。1953年7月,章历县撤销并入章丘县,原划出的历城县东北部随之归入章丘县。
  1958年1月,历城县改属山东省济南市。同年5月,县政府驻地由王舍人庄迁至洪家楼(此前历经多次迁移,详见1990年11月版《历城县志·政区》第四章第一节“县城”)。
  1987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历城县,设立济南市历城区。5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