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邦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97
颗粒名称: 刘安邦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895-8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坊乡刘安邦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民间艺术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张坊乡 刘安邦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刘安邦村位于县城正西偏北方向、张坊乡西南角,东南为穆家村,正南为周家村,西边为台子刘村,北边为潘庙村。明正德年间,刘安邦一家由河北省武邑枣强一带迁来,以姓名为村名,后有崔、高二姓迁入。全村116户,488人,耕地782亩。该村由刘、崔、高三姓组成。
  村庄呈正方形,庄西为红土地,庄南、庄东为白沙地,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棉花。小麦亩产1000多斤,棉花亩产300多斤。种植核桃树30亩,1300余株。小型养猪场4处。
  村政任职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传增任村党支部书记。1964-1982年,崔继德任村党支部书记。1982-1980年,崔本荣任村党支部书记。1980年,刘召江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计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小麦、玉米产量连年递增,平均亩产1000多斤。棉花产量大幅度增长,亩产400多斤。种植经济林100多亩。1980年,刘召江、崔吉功和崔吉连购置了该县第一台户营拖拉机。此事经新华社记者李进在《人民日报》上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2006年,接通西小王村的深水井,村民自己掏钱修管道,解决了日常生活用水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村两委不断增加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实现了道路硬化。2008年,村两委带领群众硬化了两条大街。2009年,投入4万元修建村委办公室,其中会议室2间、人口和计划生育室一间。
  民间艺术
  在村民崔吉功、崔元训的带领下,每年都举办鼓子秧歌,从80的老人到3岁的娃娃都积极参与。
  (刘召江)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召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安邦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