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90
颗粒名称: 苟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90-8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坊乡苟家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古迹、民间艺术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张坊乡 苟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苟家村位于张坊乡最西边,北靠王佃乙村,西靠临商河,南与大姜村接壤,东与刘庵村一沟相隔,全村共计87户,316人,530亩耕地。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种植业、畜牧业及劳务输出等。曾多次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和鼓励,并授予该村县级精神文明村和县、市级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村政任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村分别由李希光(1950-1970),王立吉(1979-1992),张吉芹(1970-1978),王立金(1993年至今)先后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1993年始由王立金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村庄建设
  1993年以来,村两委带领群众挖沟渠,建扬水站,打机井等,改变了村里的水浇条件,还带领群众种植棉花。整修了大街,盖起了一座座砖瓦房,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内有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场。该村有1人获博士学位,还有4名本科在读大学生,9名专科生。
  古迹
  相传该村两边有一古城,城墙几年前仍有痕迹,隐约可见,后因地震城池陷落,变为一片洼地。开挖临商河时,曾挖到一对铁狮及器皿等物品。
  民间艺术
  自建村以来,张、王、李三大家族和睦相处,共同谋生。张、李两家共创了花鞭鼓,流传至今,张风云,李希平两位老人是花鞭鼓的传承人。在苟家村不断创新,成为人们过年过节时的一种娱乐形式,动作主要为“六腿八步”并融入武术动作,如顿鼓、步鼓、三踢鼓、旋风鼓等。1950年以后,民间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花鞭鼓舞增加民歌唱词,舞一段、唱一段更显得生动活泼,远传到禹城、广饶、博兴等地,被全国及中央艺术团体选为民间优秀舞蹈之一。并在1965年代表商河县参加过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
  (王立金)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立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苟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