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张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76
颗粒名称: 河东张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79-8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河东张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文化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河东张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河东张村位于韩庙乡政府驻地东7.5公里处、韩阳路以南,西与东杨村相邻,东与惠民县小马村相邻,北与东孙村相邻,南与惠民县朱家村相邻。全村总面积为1116亩,其中耕地面积936亩,村庄民居占地180亩。2010年,全村共有120户,总人口420人,均为张姓,汉族。
  据碑文记载,明末清初,张氏由河北枣强一带迁入,以姓氏命名为张家村,后来因村在商东河以东,又称河东张村。该村多次被县、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民兵连”“模范团支部”等称号。
  村民经济
  1950年以前,该村耕地主要集中在村东和村南,均为白土质。东边土地平坦,约400亩,村南为洼地,约536亩。因村子不靠近自然河流,旱时又无水源浇灌,农业种植条件差。1950年以后,村里修整了斜角地、高洼不平地,以及与周围村庄也有许多插花地。当时,村民主要种植地瓜,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0%。1980年以后,村里将与周围村庄的插花地调整成方地,兴修水利,改善水浇条件,施用化肥等,粮食平均亩产量600斤以上。2000年以后,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加之使用良种、化肥、农药等,粮食亩产量达到双千斤。
  1990年开始,该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分布于天津、东营、寿光等地,从事家具、办公用品加工等。至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并有部分人员回乡创业,从事畜牧养殖、经商等,村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
  村政任职
  1966-1980年,张华任河东张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太、张洪德任委员;1980-1984年,张立太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岭任委员;1984-1986年,张岭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太任委员;1986-1990年,张华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太、张洪德任委员;1990-1995年,张立全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栋任委员;1995-1996年,张洪岭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栋、张树堂任委员;1996-1998年,张树堂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栋任委员;1998-2009年,张立红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清、张立栋任委员;2009年,张树堂任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林任委员。全村共有党员12名,村领导班子有3人组成。
  村民生活
  1985年,全村通电。1987年,村里实行街道、宅基、住房统一规划,规划为村庄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00米。1992年,村里通上自来水。2010年,该村建设了党员活动办公室,建设长30米、宽23米的文化广场,广场绿化种植法桐、冬青等苗木,投资2万元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完善文化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工程,添置办公桌椅30套、档案橱6个,普及远程教育配备电脑1台、电视1台,购置图书1500册,建立了农家书屋。至2010年,全村96%的村民住上砖瓦房,住房面积30多平方米,彩色电视机全部普及到户,电脑、空调、轿车已进入普通百姓家。
  文化生活
  该村有着唱样板戏的传统,主要演出曲剧目有《平阴作战》《沙家浜》《红灯记》等,每到过年过节便会搭起戏台开唱,参加人员有30多人,很受群众欢迎。2010年,文化大院建成后,夏天晚上人们便会在文化大院演唱。
  人物
  张立木 1924年出生,1947年南下,1948年入党。曾任宁波市委组织部部长、宁波市人大主任等职务,现居宁波。
  (张树堂)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树堂
责任者
张立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东张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