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围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97
颗粒名称: 陈围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799-8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河乡陈围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社会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沙河乡 陈围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陈围村位于商河县城东北方向15公里处,西与郭家、习家村隔河相望,南与芦家隔河相望,北与殷巷镇西长王、韩庙乡打狗店村相邻、东与赵黑豆村接壤。全村占地143公顷,其中耕地64公顷、河滩池塘及开荒地54公顷、林果10公顷、居民住房占地15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145户,总人口508人。有张、于、夏、程、王、田、邸、陈、尹9个姓氏,均为汉族。
  1982年以来,多次被中共商河县委、商河县人民政府、沙河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称号。1989年元月,被中共商河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1991年元月,被中共商河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1991年5月,被中共商河县委评为…七五’扶贫先进单位”。1995年2月,被中共县委、县政府评为“畜牧业生产先进村”。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人均收入9554元。
  该村古称陈家村,相传明永乐年间,陈氏由河北武邑一带首先迁入,由此命名,随后其他各姓人家相继迁入。清光绪年间,盗贼纷起,村民不胜其扰,于是村里乡绅大户聚资兴建围墙。当时,围墙底基二丈有余,高丈余,墙顶八尺宽,可容数人并行巡逻。有四门,南门东侧架设红衣大炮一门。墙内即百姓安居之所,东西200米,纵约300米,街道之间搭建天桥,家家相连,户户相通,秩序井然。由此,乡人皆称陈家围子,后围墙毁于战火和岁月的侵蚀,村名沿用至今,也称陈围子村或陈围村。
  村民经济
  1978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挖沟造渠,80%的河滩、盐碱地被改造成高产稳产田。1990年,粮食产量接近双千斤。1995年以来,村民先后建起蔬菜大棚,购置大型农业机械。大力发展村办、个体工业。1992年村办镁质琉璃瓦厂当年全村人均增收300元。随后个体企业纷起,有旋木厂一家、木材收购加工点一处,带动全村30个家庭近80人从事相关产业,年创收达120万元。为解决剩余闲散劳动力问题,党支部多方联系,使70多名青年学得了一技之长,大部分具备建筑装修技术,输送到天津、北京、济南、淄博等地,年收入达183万元。村内设有商店、卫生所、农机维修部2处,有三农服务站、化肥销售点、肉食店、机械加工厂、幼儿园等服务行业。
  村政任职
  1938年,陈永贵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党员。在上级党代表王守兴(化名李建春)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共陈围子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至1949年共发展党员35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有数十名青年参军,其中2名青年(邸吉周,张左)牺牲;有8名青年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支前队伍。1947-2010年,陈永贵、于成田、于成槐、王殿元、于汉荣、于汉仁、张朋义、张兴田、夏锦华,程秀明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夏方明任党支部书记,全村共有党员16人。1945年商河解放,至1953年为商河县新十区小赶乡、陈围子乡驻地,下辖13个村。1953年,互助合作运动开始,于汉杰任村长。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南社和东社,东社由陈永恒、张延胜、张存田负责,南社由于成田、于成分、程道明负责。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沙河乡丰产社驻地,下辖六个村(陈围子、郭家、习家、小刘集、朱家、宁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陈围子村生产大队,张朋义任大队长,下设4个生产小队。1967年,成立陈围大队革命委员会,夏锦华任主任。此后,夏锦分任副支书、大队长至1984年。1984年,建立陈围村民委员会,有委员3人,下设4个村民小组。1986-2010年,张秋田、张贵田、程秀明先后担任村主任。
  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 1950年成立识字班,1953年创办陈围子高小,成为当时沙河周边地区的教育中心。1958年以后,五六年级转入沙河小学就读,低年级学生继续在陈围村高小。20世纪90年代,村内两次翻修校舍,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2000年“普九”达标后,全村学生转入沙河小学学习。2001年,建成标准化幼儿园1处。该村秧歌花样繁多、粗犷豪放,周围村都来学习,尤其是2003年以后,村民自发购买锣鼓、道具、服装,春节、元宵节在街上表演或到外村进行演出。
  村民生活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住上砖瓦房。全村拥有程控电话100多部,电脑65台,各种机动车80余辆,其中轿车8辆、面包车15辆、大型收割机2台。彩电,通讯设备达到普及。1974年,村里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土房逐渐被砖瓦房代替。2005年全村主要街道进行了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2007年,村民喝上自来水。2008年村里建成卫生室,做到小病不出村。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8平方米。
  人物
  张左(1921-1947) 烈士,1946年1月参军,属西北野战军二纵六旅,翌年,升任连长。1947年在山西安运战役中牺牲。
  王佃庆(1930-1950) 烈士,1947年6月参军,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邸吉洲(1916-1943) 烈士,1943年3月参军,同月在商河邹马战斗中牺牲。
  陈浩杰(1905-1948) 烈士,1948年3月在攻克淄川战斗中牺牲。
  于汉润(1894-1976) 清宣统三年乡试中秀才,文采斐然。一生清廉朴素、厚德待人,世人视为乡贤。
  (夏方明)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夏方明
责任者
张左
相关人物
王佃庆
相关人物
邸吉洲
相关人物
陈浩杰
相关人物
于汉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陈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