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79
颗粒名称: 潘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785-7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河乡潘家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容村貌、村政任职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沙河乡 潘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潘家村位于沙河乡政府驻地南约1.5公里处,东临商东河,西与徐家村相连,南与范家村接壤,北靠大沙河,隶属沙河乡管辖。全村占地面积1223亩,其中耕地1050亩,果林50亩,企业、村庄占地90亩,池塘33亩。2010年全村共有180户,总人口683人,均为潘姓,汉族。潘姓系明朝末期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此地,以姓氏命名潘家村。
  村民经济
  民国时期,农业种植以粮食为主,农户多兼养家禽、家畜,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95%以上。1947年,实行土地改革,并对部分农田进行改造,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57年,粮食亩产量200公斤。1976年粮食亩产300公斤。1978年,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所有耕地改为稳产高产田,同时提高了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的程度,加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化肥、农药等用量增加,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该村将商东河的大堰承包给3户村民,种植苹果,发展林果业。2000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结合市场前景,精选优质地块,栽植黄金梨50亩,每亩增收2000至5000元。猪是农户饲养的主要家畜,实行圈养。改革开放前平均每户饲养1~2头,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养殖户逐步增多,养殖数量也进一步发展,2010年在村南建立了畜牧养殖小区,有小型养猪场5个,养羊场1个。 新中国成立前,潘家村的经济落后,闲散劳动力只能车推肩挑,走街串巷做点小买卖。村民都用石磨磨面,用磨将粮食磨碎。201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大多数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的房屋,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脑等进入村民家中。全村有商店2处,肉食店1处、酱菜批发部1处,建筑队1个。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0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有机动车100余辆,其中轿车20辆、面包车10余辆、大型收割机5台。电脑50余台。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60%。
  村容村貌
  20世纪70年代,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房大部分翻新,房子为砖基,土坯墙,瓦房顶。1975年2月,全村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80年代,建房由村里统一规划,街道、房屋逐步达到布局整齐划一,房屋多为砖石墙、瓦顶、玻璃窗户,卧室、客厅分别设置。90年代,房屋更加美观,墙壁用红砖、混凝土砌成,外加涂料。地面铺瓷砖,木制、铝合金、塑钢门窗,坚固耐用;玻璃窗户配以窗帘,美观明亮。村民不断进行旧房翻新或盖新房,规格为北屋五间,讲究坚固、新颖、美观大方,全部为红瓦、砖石结构,玻璃门窗,偏房一般用混凝土建成平房。至2010年,全村砖瓦结构住房几乎达100%,有居民二层楼1座。1975年,村里重新划定街巷,主街宽为9米,小巷为3.5米,先后开通村内纵横大街4条,总长1500米。1980年秋,全村通电,安装路灯。1995年7月15日,村柏油路正式通车,路长1500米。2010年,城乡环卫一体化后,全村配置垃圾箱10个,安排专人清扫街道卫生。1996年4月,程控电话开通,全村170多户先后安装电话。2005年3月安装有线电视设备。2010年6月,安装 供水设备和管道。
  村政任职
  1938年5月,潘文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全村有十几名青年参军参战,其中潘秀德、潘文同牺牲。1954年,成立互助组,1955年6月,成立初级合作社,1957年9月,成立高级合作社,社长潘秀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潘家村生产大队,潘理东任大队长,下设4个小队。1967年2月,成立潘家村革命委员会,潘理东任主任,潘文章任副主任,潘至兴任村支书,潘桂兰任妇女主任。1984年4月,建立潘家村民委员会,有委员3人,下设4个居民小组。1990年,村委会有3人组成,潘至峰任主任,潘理金任村文书,姜俊仙任村妇女主任,潘理华任委员。
   至2010年,全村共有党员32名。
   文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对学校进行改造和扩建。举办农民识字班,兴办农民夜校,发展成人业余教育,20世纪70年代基本扫除青壮年中的文盲。1983年3月,投资15 万元,新建潘家小学,设1-5年级5个教学班,教师12名,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7年9月1日,学校合并,学生全部转入济南市传播希望小学就读。全村先后有12名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本科。
  2010年,利用原潘家村小学旧址,办起农村文化大院,设有老年活动室、图书室、民兵之家、乒乓球室、篮球场等场所,配置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人物
  潘文云 1901年2月出生,1938年5月入党,是该村第一名共产党员。
  潘秀德 1916年4月出生,1938年9月入党,八路军一一五师某营营长。1940年9月,在山东阳信战斗中牺牲,革命烈士。
  潘文同 1925年7月出生,1943年1月参军,渤海军区十一团二营战士,1943年7月在山东平原百龙湾战斗中牺牲,革命烈士。
  (潘秀国)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潘秀国
责任者
潘文云
相关人物
潘秀德
相关人物
潘文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潘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