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席头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73
颗粒名称: 赵席头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79-7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河乡赵席头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社会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沙河乡 赵席头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赵席头村位于沙河乡政府东12公里处,东与棘城村接壤,西与王士希村相连,南与龙桑寺镇庞家村相望,北与大胡村相邻。全村占地总面积130公顷,其中耕地107公顷、树木12公顷、湾塘1公顷,村庄及其他占地10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202户,总人口717人。有赵、王、刘、曲四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赵姓最多。明末清初有一名叫做赵席头的人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后有王、刘、曲姓迁入,建庄后遂以先入者姓名立为村名。赵席头村1986年被沙河乡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1999年被沙河乡政府授予“文明先进村”称号。2008年被沙河乡政府授予“五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被商河县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称号。
  村民经济
  赵席头村南靠大沙河,北临改貌沟,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丰富。适合种植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蔬菜等农作物。1972年春,进行沟渠配套、土地划方、盐碱地改造、路旁植树等改造工程,使该村土地逐渐变良田。该村交通便利,3条街道中1条已经硬化。北有新源路,东有大胡路。自1995年以来,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每年养猪出栏1000余头,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1984年粮食亩产700斤,人均收入1500元,2010年粮食亩产1200斤,人均收入达6000元。
  村政任职
  1939年5月,王忠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42年4月,中共赵席头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成立。有3人曾参加淮海战役支前队伍。1951年,6人参加 抗美援朝。1949-1994年,赵洪港、赵兰举、赵丰明、赵 洪范、赵维重、赵维宪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94-2010年赵洪青任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有党员24名。2000-2010年,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赵洪青任主任,赵维增任村文书,王玉仙任妇女主任。
  社会生活
  教育 1984年以来先后有29名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 2007年投入15万元建起农村文化大院,设有农家书屋、 老年活动室。
  村民经济 2000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大多数村民都住上砖石结构的瓦房,全村拥有程控电话150部,电视机201台。2010年全村砖瓦结构住房占98%,机动车辆 300辆,其中轿车8辆、面包车10辆、大型收割机10台。 有电脑30余台,彩色电视、通讯工具达到普及。
  村庄建设
  1973年以前,村民大多住土屋,人均居住面积3平方米。1999年,安装有线电视转播设施。2004年,开始村庄规划,开通村内3条大街,总长1200米,安 装路灯30盏。2007年村民用上自来水,孤寡老病残老人 得到经济扶助。2010年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人物
  王连科 1940年7月出生,1947年3月参加革命, 1947年8月在昌邑战斗中牺牲,烈士。
  赵会海 1955年1月出生,1975年1月参加革命, 1976年2月因公殉职,烈士。
  (赵洪青)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洪青
责任者
王连科
相关人物
赵会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赵席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