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庄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69
颗粒名称: 长庄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75-7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沙河乡长庄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社会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沙河乡 长庄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长庄村位于沙河乡东南2公里处、大沙河北岸,北与烟墩村为邻,西与新庄相连,东与文丰梁村接壤。全村占地总面积835亩,其中耕地面积680亩、村庄居民宅基占地155亩。村内有树木2.4万余株,藕池45个。2010年全村共有110户,总人口440人。有李、陈、张、刘、芦5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李姓最多。该村于明末由河北武邑县迁来,原有温、谭住村东头,徐、王、霍、姚住村西头,李、陈、张、刘、芦住村中间。街长1500多米,因街长而得名长庄村。据村内老人讲,早年间,因河水泛滥河堰破坏,东头温、谭两氏不能居住,搬往大沙河南岸建房安家生活,起名温家,现龙桑寺镇温家村。东头有老古井,井壁上刻有“谭记井”字样,证明传说有据。西头徐、王、姚、霍姓去向不明,李、陈、张、刘、芦五姓继续居住。
  村民经济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只有6辆牛车、6头牛,粮食产量只有100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牛车增至105辆、牲口120头。该村不断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开挖村东南方向大沟,宽20米、长700米,耕地改造成稳产田,粮食突破亩产双千斤。2003年,在大沙河沿岸建藕池45个,人均年收入增至8000元。同时,办起养猪场、副食门市、副食、馒头房、机动车辆维修部、兽医饲料门市、手机电脑专卖维修店、建筑队、修桥专业队、铝合金门窗制作店、豆腐加工点、油条小吃店等经营场所,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增加收入50万元。2005年,引进白莲藕种植50亩,村民年增收20000元。
  村政任职
  1947年前,陈秀常、李彩云、李朝义、张安堂入党。1949年,李朝义、张安堂参军入伍。1949-1998年,陈秀常、李彩云、李朝增、刘权臣、李洪俊等先后任党支部书记。1999年,李佃福任党支部书记。
  2010年,全村共有党员20名。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长庄村生产大队,李彩云任大队长,下设4个小队。1967年,成立长庄大队革命委员会,刘廷杰任主任。1984年,成立长庄村村民委员会,有委员4人,李彩云任主任。1999年后,李佃福任主任,李龙星任文书,张玉红任妇女主任。
  社会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建起小学,先后对学校进行修建,有4名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本科。2008年,投资5万元建成村办公室。1992年,全村通电。现代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进入农村家庭,通讯设备达到普及。至2010年,有电话80多部、彩电100多台、电脑50余台、农用机动车100余辆、面包车5辆、大型收割机3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内没有像样的街道,房屋全是矮小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平方米。2004年4月,宅基地、街道实行统一规划。2005年先后开通东西2条大街776米,南北大街1100米,西大街硬化530米,打通小巷7条,长2100米。2006年,有线电视入户。2008年,村民喝上了自来水。2010年,厕所全部改造为新式水冲厕所。人均住房面积达到每人35平方米。
  人物
  姚丰林 1923年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3月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李佃福)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佃福
责任者
姚丰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长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