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33
颗粒名称: 刘安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45-7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刘安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刘安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刘安村位于孙集乡西北方向,东靠周陈村,西靠问王村,南与冯家村接壤,北与韩牟村相连,离省道316线1公里。全村耕地800亩,村庄占地约200亩。2010年,全村共有109户,450人。有王、刘2个姓氏,均为汉族。据记载明末清初,刘氏由河北省武邑迁入,村中有一庙名叫刘安庙,因此而得名刘安村。1956年入初级社,1957年入高级社,1965-1984年属于牛堡公社,1984-2005年属于牛堡乡,2005年乡镇合并划归孙集乡。
  村政任职
  1949-1968年,王茂义任村党支部书记;1968-1990年,刘焕荣任村党支部书记;1990年,王永宾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庄建设
  2000年前,村内没有整齐的街道、像样的住房。2001年后,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统一实行规划,拆除旧宅基上的房屋,先后建起全村统一标准的砖瓦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0多平方米。按照村规划,大街小巷路面全部硬化。2008年,村民喝上自来水,村大街安装路灯,家家通有线电视。2010年,投资6万元,修建村文化大院、篮球场、农村书屋、卫生室。村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该村有超市2家,汽车12辆,大型收割机5台。
  村计民生
  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万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开始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推广棉花薄膜覆盖技术,棉花单产达500斤。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人,从事第三产业人员60余人,年增收可达80万元。至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文教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建立小学并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7年,该村小学与牛堡小学合并,学生到牛堡小学就读。
  鼓子秧歌表演在该村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秧歌队由花伞、丑伞、鼓子、棒槌、花、丑组成。花伞是秧歌队的“魂”,既总指挥。指引队员的一招一式,花伞一拧一转,令人赏心悦目。
  (周克志)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克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刘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