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05
颗粒名称: 双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23-7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双庙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双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双庙村位于孙集乡牛刘路北1公里,省道316线南1.5公里处,西与北崔村融合,村东正对肖刘村,村南房屋与北崔村融为一体,北边耕地与肖刘为邻。村庄占地面积150亩,耕地面积653亩。有83户,275人。全村共3个姓氏,分别为:孙、王、李,其中李姓最多,村民均为汉族。据村碑记载,元末明初,李氏从河北省枣强县迁到此地定居,因村东部有两座庙宇东西对峙。所以得名双庙。后有王、孙氏迁到该村。
  村政任职
  1950年,李祥元任村党支部书记。1984-1986年,李树元任村党支部书记,孙立东任村委会主任。1987-2001年孙世东任党支部书记,李平元任村委会主任。2002年,李安元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2012年底,全村有党员10名。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只有一条弯曲的东西街,村民住的全是低矮的土坯房。1978年村庄初步规划,通直东西街,并与北崔村合作打通南北街。北崔村民居住房屋已与双庙村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区分,经过历年规划现已形成三横一纵的布局,4条大街均硬化。2010年后,村委会先后筹资10万元,打机井10眼,并购买电线、电机等设备用电灌溉,解决了村民灌溉问题,节约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2002与北崔合作,硬化道路2000米,安装路灯30盏。打机井8眼,疏通河道及排水沟1000米。村委会曾先后三次对街道进行硬化。2010年,建高标准篮球场1处。2011年村委会新建办公室4间,村民活动场所1处,全村改厕成功,已通过验收。图书室配齐图书9000余册。
  村计民生
  双庙村历来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作物一年两收;还种有花生、地瓜、高梁、绿豆、黄豆等经济作物。
  双庙村的主要蔬菜品种有西葫芦、丝瓜、红扁豆角、西红柿、黄瓜、菠菜,菜豆角、茄子、白菜、白萝卜、红萝卜、大葱、辣椒、大蒜等,但多以家庭院落种植为主,自种自用,一般不作为经济收入来源。
  双庙村历史上有庭院养殖的传统,种类有马、牛、羊、驴、鸡、鸭、鹅、狗、兔、猪等。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村有铁编加工小企业。村内现有超市5家,饭店1处,废品收购站1处。
  新中国成立前,多数村民生活困难,人均口粮年均不足100斤;1960年人均食粮150斤,人均纯收入13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多数村民住上砖瓦房。2004年后,全村瓦房入住率达99%,全村拥有固定电话50部,电视机90余台,轿车3辆、面包车2辆,载重汽车3辆,电脑9台,手机通讯、彩电已基本普及。
  文教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入学地点高家完小。1950年,在村东建小学1所,以满足适龄儿童上学需求。1980年学校合并,适龄儿童转移至邻村北崔学校就读。1996年全部适龄儿童移至张董学区赵集完小上学(今孙集乡赵集小学),入学率100%。1980年后,村建卫生室1所,房屋简陋,只有1名医护人员,只能看一些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已撤销。现村民看病地点为肖刘村。
  人物
  李连义 1933年生,入伍复员后被保送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曾任胜利油田华北输油管线业务科科长(副处级)。
  李顺元 1934年生,曾任南京军区驻浙江临海县某部营长,1966年因公殉职。
  李峰元 1960年生,曾任第二炮司令部人事科科长(副处级)。
  李秋元 1963年生,历任商河县牛铺中学校长,商河县龙桑寺镇教育助理。
  村民李峰茂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已去世。村民李成龙在解放战争中负伤。
  该村共有20人应征入伍。
  (刘学兴)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学兴
责任者
李连义
相关人物
李顺元
相关人物
李峰元
相关人物
李秋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双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