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桥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79
颗粒名称: 西黄桥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606-6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西黄桥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西黄桥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西黄桥村位于商河县城东部25公里处,郑路镇东南部,东与惠民县吉棘王村相连,南与河南孙村接壤,西邻秦家村,北靠徒骇河。全村占地总面积850亩,其中耕地580亩,鱼塘10亩,林地150亩,养殖小区10亩,旧河滩40亩,村庄占地60亩。2010年全村共有96户,总人口380人,有崔、张、陈、杨4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崔姓居多。明朝永乐年间黄氏由河北武邑、枣强一带迁至商河县城东五十里处立村。此地徒骇河上有一桥名曰迎仙桥,后改名黄家桥,村名为黄家桥村。后分为两个村,此村位于黄家桥西,故名为西黄桥。
  村政任职
  1940年,建立西黄桥村农民协会,之后,村农自救会、村民联防队、武装队等相继成立。1952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黄天霸任组长,之后相继成立4个生产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崔建凤任社长。1958年成立生产大队,崔建凤任大队长,下设5个小队。1965年4月,崔建吉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党员。1965年7月成立中共西黄桥村支部委员会,崔建吉任党支部书记。1967年,陈佃文任民兵连长、治安队长。1984年10月,建立西黄桥村民委员会,陈佃文任村委会主任。1986年,陈佃文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90年,杨珂福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陈玉杰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村民委员会由3人组成,崔化银任村委会主任,崔华军任村文书,陈玉莲任妇女主任。2005年7月,崔化银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崔华军任村文书,陈玉莲任妇女主任。2010年全村共有党员9名。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村内街道已硬化,柏油路由街中心穿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对徒骇河道加宽,两岸大堤加高加宽,防止汛期决口,为人民群众的旱涝保收奠定基础。1952年,成立该村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后来又相继成立4个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4年,全村群众开始治理村西和村东的洼地,用工3万个,动用土方20万立方米,将涝洼地改造成良田。1978年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7年,村委会投资5万元打机井5眼。2008年,修建高标准养殖小区4处。至2010年,村内建有丝网加工厂1处,塑料颗粒加工厂1处,全村工业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万元,利税15万元。
  2010年,该村经济总收入4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727元。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小学三次迁址,先后投入10万元对学校进行改造和扩建。1996年10月,该村和东黄桥村、高芙蓉村三村共投入10万元合建友谊小学一处,能容纳8个教学班。
  村民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年人均粮食仅5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20元。1957年,人均粮食180公斤,人均纯收入40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0年,人均纯收入285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000元,户户住上砖瓦房,全村拥有程控电话80多部,电视机100多台。至2010年,全村无危房,各种农用机动车100余辆,其中轿车9辆,面包车3辆,大型收割机1台,重型运输车1辆。电脑30余台,彩色电视、通讯设备达到普及。
  村庄建设 1968年,因徒骇河加宽,村庄向南搬迁1公里,对宅基住房街道统一规划。1987年,安装30千伏变压器一台,全村户户通电。1998年,村委会投资20万元通上柏油路,路长1800米。1995年,程控电话开通,全村80余户安装电话。2005年,全村绿化大街,更换高标准路灯。2006年,新安装50千伏变压器一台。2009年,户户通自来水。2010年,投资5万元修建老年活动室。
  (崔化银)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化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黄桥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