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72
颗粒名称: 东王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600-6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东王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东王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东王村位于商河县东南方25公里处,郑路镇东南部,东与惠民县姜楼镇董李村相邻,西与靖家村、常王庄村相连。南与惠民县姜楼镇联伍梁村相邻,北与东张村相连,全村占地面积41.8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81户,人口298人,有王、纪两个姓氏,均为汉族。王氏明末清初由郑路镇王老庄村迁来,故名老王家,1955年改名东王村。
  村政任职
  1953年,王申福、王加生成立村里第一个生产互助组(12户村民)。1955年8月,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王加生任社长。1957年8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王加生任社长,下设二个生产小组。1959年3月,村民王加林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59年11月,高级生产合作社改名为东王大队,王加林任大队长。1968年,成立东王村革命委员会,王加武任“革委会”主任。1976年1月,成立中共东王村支部委员会,王加坤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10月,农村体制改革后,成立东王村民委员会,王会尧任村委会主任兼民兵连长,王申财任文书,张佃英任妇女主任。2000年,王会尧任党支部书记。2009年,王会财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耕地低洼,亩产粮食不足百公斤。1952-1959年,组织群众打砖井5眼,粮食产量增到一百多公斤。1964年,挖渠筑田,将涝洼地改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1978年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粮食亩产量突破了双千斤。1993年,发展蔬菜大棚,至2010年,全村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170多个,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茄子、芸豆、辣椒等蔬菜,年向市场提供蔬菜80余吨,产值100多万元。20世纪80年代,有养鸡场3处,饲料销售店等个体户8户,从业人员30多人,实现产值30余万元。剩余劳动力多外出打工,每年外出人员50多人,年收入50多万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0元。
  村庄建设 1989年12月,安装30千伏变压器一台,全村户户通电。1993年,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鼓励村民按照规划拆旧建新。1996年,程控电话开通,全村34户村民先后安装电话。2007年5月,村大街240米进行柏油硬化。2009年,户户通自来水。截至2010年,全村砖瓦结构住房占98%,无危房。
  (王中波)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中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