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48
颗粒名称: 韩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580-5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韩家村概况、组织建设、村计民生、村庄建设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韩家村位于商河县城东南方向23公里处,郑路镇东部,东与李王村相邻,西与展家村相连,南靠徒骇河,北与杨家村相连。全村占地面积627亩,其中良田180亩,林地90亩,大棚108亩,河塘沟渠84亩,徒骇河大坝19亩,市场20亩,村庄住房126亩。2010年,全村共有70户,总人口330人,有韩、王、陈、靳4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韩姓最多。
  据传,明朝韩氏由河北、枣强一带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后有王氏、靳氏、陈氏陆续迁入。
  组织建设
  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佃福任社长。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陈佃福任社长,韩连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韩家生产大队,陈佃福任大队长。1963年,成立中共韩家村支部委员会,韩连杰任党支部书记。1967年,成立韩家村革命委员会,韩连杰任“革委会”主任。1984年,成立韩家村民委员会,韩连杰任党支部书记,陈金亭任村委会主任。1985年,韩秀才任党支部书记,韩连岐任村委会主任。1990年,韩连岐任党支部书记,陈朝河任村委会主任。2010年,韩连岐任党支部书记,陈宜金任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韩家村地势平坦,土质较好,靠近徒骇河,水源充足,主要生产小麦、玉米、蔬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亩产粮食不足80公斤。1952年成立互助组,粮食产量提高到亩产120公斤。1964年,开始治理村东洼地,切割成方,挖渠筑田,将涝洼地改造成良田。1984年,粮食亩产突破双千斤。1996年,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20多个,露天菜30余亩,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豆角等,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700余元。建立蔬菜市场一处,占地20亩,地面全部硬化,上罩简易大棚,建有办公室20间,专职服务人员20入。1978年以后,全村发展二、三产业。1983年,先后建起饲料加工厂、木片厂、塑料加工厂、密目网厂、水泥预制厂等。1999年,在大街西侧建起了二层商业楼20余座,经营范围有百货商店、饭店、五金门市、农机维修、农技服务站、肉食店、良种、农药、化肥专卖店等。
  村庄建设
  2010年,村民全部住上砖石结构的瓦房,全村电话、电视机普及,轿车9辆,面包车3辆,播种机3台,运输车7辆,电脑20余台。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9万元,人均收入8465元。村内4条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绿化、安装路灯,新建办公室一处,内有图书室、娱乐室,商展路由村中心穿过,交通便利。村内有蔬菜市场、饭店、车辆维修处、饲料加工厂、木片加工厂、颗粒加工厂、水泥管厂、密目网厂等。
  (韩连岐)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连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韩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