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吕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31
颗粒名称: 小吕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65-5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小吕家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小吕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小吕家村位于商河县城20公里处,郑路镇南部,东与小石家村相邻,南与李高曹村相邻,西与大杨家村相邻,北与大石家村相邻,马颊河从村北流过,徒骇河从村南流过。全村占地总面积540亩,其中耕地480亩。村庄占地38亩,其他占地23亩。2010年全村共有73户,总人口303人,有郭、吕2个姓氏,均为汉族,吕姓较多。据传,明成化年间吕氏由河北枣强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后有郭氏迁来定居。
  村政任职
  1940年,小吕家村成立农民协会,郭道山任会长。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吕长青任社长。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吕长青任社长。1958年,设立小吕家生产大队,吕长青任大队长,下设两个生产小队。1970年10月,郭道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党员。1974年,成立中共小吕家支部委员会,郭道山任党支部书记。1982年,郭京太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成立小吕家村民委员会,郭京太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88年吕丙玉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6年,郭京阳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99年,郭京太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郭佃学任村委会主任。2001年,郭佃学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04年,吕新华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小吕家村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村内东西大街全部硬化为柏油路,还有一条柏油路穿过村中心连接大杨家村。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1万元,人均纯收入6062元,村民全部住上砖石结构的大瓦房,户户有彩电、手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贫困,交通不便,亩产粮食不足70公斤。1958年,打井10眼,粮食亩产达200公斤。1964年,村民整修渠道,投工1万多个,动用土方2万立方米。1978年后,打机井2眼,挖2段蓄水沟,该村的耕地全部改造成水浇田。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没有学校,学龄儿童只能上大杨家村借读,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1974年,该村成立学校。1986年,村小学建设了砖石结构的7间教室,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8年,建村“两委”办公室,设有老年活动中心、乒乓球台、篮球场等。
  村庄建设 1975年,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1977年10月,户户通电。1999年,全村安装自来水。2000年8月,实行电改。2004年,铺柏油路。2009年,全镇统一安装自来水,村民喝上自来水。2010年,全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村民全部住上砖石结构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
  (吕新华)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吕新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小吕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