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镇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22
颗粒名称: 兴隆镇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57-5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兴隆镇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兴隆镇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兴隆镇村位于商河东南20公里处,郑路镇南部,东与陈侯村为邻,西隔丰收河与乔李石村相望,南隔徒骇河古道与白桥镇高桥村相望。全村占地1377亩,其中耕地855亩,村居占地215亩,养殖小区占地17亩,林地7亩。2010年全村共有163户,总人口663人,有刘、朱、郭、乔、孙、张、田7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刘、朱、郭3个姓氏人口较多。兴隆镇原名青龙镇,该村南有座关帝庙,庙中的青龙偃月刀与众不同,村庄因此而得名青龙镇。清朝年间刘墉路过此处,感到龙字应忌讳,因为天子乃龙子,于是说该村商贾繁华,生意兴隆,应改为兴隆镇,于是兴隆镇沿用至今。
  村政任职
  1947年,兴隆镇村建立农民协会,刘宗元任农会主任。1947年4月,中共兴隆镇支部委员会成立,郭彦温任党支部书记。1948年,朱彦江任党支部书记。1949-2010年,朱玉希、刘成绅朱维生、朱玉森、朱玉良、刘占一、朱维民、刘双一、刘忠一、刘千一先后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朱玉希任社长。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刘成绅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兴隆镇大队,郭士禄任大队长,下设三个生产小队。1967年1月,成立兴隆镇村革命委员会,朱维良任“革委会”主任。1984年10月,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兴隆镇村民委员会,朱维民任党支部书记,刘双一任村委会主任。1992年,刘双一任村委会主任。2001年,刘忠一任村委会主任。2006年,刘千一任村委会主任。2011年,刘千一任村委会主任,朱维亮、乔正华任村委会委员。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兴隆镇村南有徒骇河古道,村西有丰收河,村北有兴隆干渠环抱,建扬水站一处,村内主要种植小麦、大蒜,玉米、棉花等。主要大街全部硬化,村内有集贸市场,有商店3处。至2010年,全村砖瓦房结构住房占99%,无危房,轿车12辆,面包车2辆,电脑40余台,彩色电视、通讯设备达到普及。1952年,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后又相继成立4个互助组。1956年,在兴隆镇村和乔李石村之间开挖幸福河引用徒骇河水,并打砖井46眼。1965年,购买45马力的东方红坐机,并修建扬水站。1970年,开挖丰收河。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9年,粮食亩产达1000公斤。2004年,实施农田线路架设工程,全村耕地实现电力灌溉。2009年,村北建立90千瓦扬水站。2010年,各种机动车160余辆,其中大型收割机2台,重汽运输车2辆,农业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34万元,人均纯收入6047元。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村小学两次迁址,建立兴隆镇联中,连续招收三届初中生。1984-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
  村庄建设 1972年,对宅基住房街道实施统一规划。1973年以来,按照规划开通南北大街5条,东西大街2条,总长3000米。1983年,全村通电。1995年,通柏油路。1999年,电网改造顺利完成。2009年,该村户户通上自来水。
  民间艺术 兴隆镇的鼓子秧歌原来也是该地的“老慢板”,有一位山西艺人擅长鼓子秧歌“快板”,别具特色,因长年在兴隆镇打工,就把鼓子秧歌快板传授给兴隆镇村的乡亲。这套快板的鼓子秧歌揉进了武术、古代摆兵布阵的阵法,变换有致,潇洒飘逸,威武雄健。进村演出有探马三探三投,收放有三走三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兴隆镇的鼓子秧歌以朱维坤、朱玉盛为主力,兴隆镇的鼓子秧歌快板式很受人们的赞扬,先有白桥乡杏家村学习,后又传到其他村。1968年以后,以刘报一、朱云远为主力。兴隆镇剧团以真实武功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创出别具一格的戏剧艺术,主要演员有刘宗典、刘宗魁、刘宗第、朱延昌、朱玉盛、刘成德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兴隆镇剧团以朱维坤、朱维科、刘成绅、刘福一等人为主,一般在春节期间和结婚庆典助兴演出。
  人物
  郭士珍 1930年生,中专文化,1948年参加工作,同年入党,曾任劳动部办公室主任,已离休。
  朱云停 1948年生,1968年入伍,1969年入党,本科学历,荣立二等功一次。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分行纪检书记,正县级,曾被中纪委授予优秀纪检干部的称号。
  张斌 1966年生,1987年入伍,1991年入党,天津警备区政治部秘书群联处处长。硕士研究生,荣立三等功两次,被二十四集团军表彰为优秀党员,2008年天津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奥运安保先进个人。2007年被北京军区某
  部表彰为优秀纪检干部。
  刘成申1926年出生,1947年入伍,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二等功,战场负重伤,评为一等甲级伤残军人,复员后历任兴隆镇初级社社员,高级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郑路镇民政副主任,郑路镇窑厂厂长职务。1956年、195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当选为山东省人大代表,任职期间提出开挖丰收河建议,并获得通过。
  刘统霞1968年生,2008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九三学社会员,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刘树一)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树一
责任者
郭士珍
相关人物
朱云停
相关人物
张斌
相关人物
刘成申
相关人物
刘统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兴隆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