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228
颗粒名称: 苏家庄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65-4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贾庄镇苏家庄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民经济、文教卫生、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贾庄镇 苏家庄

内容

村庄概况
  苏家庄村位于商河县城以西7.5公里处,东至刘志石村,西至胡集街,南临商胡路,北至李辛村。该村总面积1389亩,其中耕地面积826亩。全村共有农户173户,总人口583人,村内有苏、孙、丁、张、李、邓、杨、马8个姓氏。均为汉族。
  明永乐年间,该村苏氏、孙氏祖先分别建苏家和小孙家两村,苏家在西、小孙家在东,两村之间有一条道口(此道口一直保存至2004年村庄规划后消失),因两村人口较少,只有一条宽为四三米的道口为界,两村协商后合并,更名为苏家庄村。成立人民公社前,苏家庄村隶属于七区(驻地李金香村)王天赐乡,后隶属胡集人民公社,2005年乡镇合并后隶属贾庄镇。
  村庄建设
  2004年,村庄进行了规划,大街一纵一横,全长800多米,并且全部进行混凝土浇注,修建了1500米的下水道,同时进行绿化,栽植了法桐树。每个居住户规划为东西长20米,南北宽20米的院落,胡同宽6-8米。2005年,村庄又筹集资金,修建了村“两委”办公室,坐落在村中央。2008年,村内修建了村卫生室,预制了2个活动广场,1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2009年,村里全部安上了自来水。村民建设沼气池,对修沼气池的村民进行补贴,全村沼气池达到60多个。2010年,村里进行村级改厕,改厕率100%,家家户户用上水冲式厕所。
  村政任职
  在抗日战争时期,村民苏登基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加入了抗战队伍,后参加了淮海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苏家建立了农会组织,并组建了妇救会、青年团开展自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协助部队挖战壕。
  1952年,苏家村建立党支部,苏登基担任党支部书记。1947-1952年,苏松山担任农会会长。1952-1958年,苏登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58-1973年,李现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73-1985年,孙伦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85-2001年,孙长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01-2010年,孙玉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截止2011年,全村党员已发展到13人。
  村民经济
  该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除后坡及李辛村后的土地为白沙土外,其余全部为红黏土,沟渠配套,水利条件较好,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豆类、谷物、蔬菜类。经过土地改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好转。1980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精耕细作,加大土地投入。随着国家对大型农耕具施行补贴政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苏家村有百货副食品店、化肥农药经销处、饭店、肉食店、粮油店,同时还有门窗加工、电气焊、机动车维修门市。2008年人均收入已达到5500元,2010年发展大棚20多个,大棚收益每年每个达5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7000余元。
  文教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苏家庄村有了学校,1986年,重新修建高标准校舍,内设1-5年级,提高了教学质量,确保适龄儿童接受较好的教育。2008年,村中修建了文化室,配备了图书上千册。苏家庄村的鼓子秧歌久负盛名。鼓子的打法、样式复杂多变、气势威武雄壮。
  2008年,该村新建卫生室1处,内设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通上了自来水。有医生3人,配备了吸痰器、简易呼吸器、身高体重计、便携式高压消毒锅、氧气瓶、消毒灯、诊查床、健康档案柜等设备。
  人物
  苏友华1923年生,1946年5月入伍,曾任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农校党支部书记,正处级。
  马石录 1935年生,1952年在商河县七区(李金香 家)工作,1954年参军入伍,至福建省海军部队,后转入中央人民广播事业局,任新闻采访处处长,正处级。
  苏有珍 1941年生,历任乡镇党委副书记、书记,后入商河县人大工作,正科级,已退休。
  孙玉强 1971年生,1988年入伍,北京军区空军地勤部队,副团级,转业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公安分局工作,副处级。
  苏玉生 1972年生,高中毕业考入山东省财经学院,1995年7月分配到济南市建行铁路分行工作,2005年3月调入建设银行天桥支行任纪检特派员,2010年3月调入建设银行德州市支行任纪委书记,副处级。
  尼姑庵传说
  该村东300米处,有一个尼姑庵(又名苏家庵),位于苏家、辛家、魏家、东王、刘志石、小庞家六大联庄的中心。此庵历史悠久,曾有:“先有苏家庵,后有商河城”的传说。寺院在1947年被毁,后来在寺庙的东侧建了一处学校,即现在的亚林庵学校。
  苏家庵占地面积达70余亩,其中建筑面积约20亩。当时此庵建筑气势宏伟,建有千佛殿、东西厢房,最有名还要数当时盛行的“二月二庙会”,每年阴历的二月初二都会有庙会。民国及解放时期,每年庵庙会热闹非凡,庙会会首共6人,由六大联庄组成,以苏家村会首为主,同时设庙会文书一人,管理人员有十几个,分别分布在每个市场口(如木材市场、牲口市场、百货市场、农产品市场等),来自四面八方、方圆百里的商家都云集庙会经营。庙会设有固定的戏台,在寺庙的东南角,每天的客流量达到上万人,每年庙会为期十天。至今到黄河以南章丘等地,年龄在八十多岁的老人谈起“苏家庵庙会”,总会有很多说不完的故事。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月江
责任者
刘永清
责任者
韩宪光
责任者
苏友华
相关人物
马石录
相关人物
苏有珍
相关人物
孙玉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家庄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