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告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221
颗粒名称: 王丰告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57-4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贾庄镇王丰告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变迁、村民经济、文教卫生、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贾庄镇 王丰告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王丰告村位于贾庄镇东北方向2.5公里处,东与小孙家接壤,南临香坊村,西临马集村,北临杜集村。全村有耕地860亩,共有农户109户,总人口476人,有王、郭、褚、巩、纪5个姓氏,均为汉族。
  据《王氏族谱》记载,明朝初期,王氏祖奶奶带领5个儿子:凤翔、凤冠、凤诰、凤池、凤扬从河北一带迁来,一路艰辛,来到商河后在王丰告安居(村名最初叫“小王家”)。五个儿子慢慢长大成人,三子凤诰为人仗义、开朗大方、行事稳重,为村民做了不少好事,远近闻名。一提起小王家大家自然想到王凤诰,遂改村名为王凤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王丰告”。
  据《郭氏家谱》记载,清末时期郭姓外甥到王丰告住姥姥家,从此有了郭姓。1931年承德巩家遭难,巩西德只身来到王丰告,投靠姐姐并久居王丰告。1977年纪祥岭到王丰告上门做养老女婿。
  1937年11月,商河沦陷,该村受日伪统治。1945年商河城解放,归五联防管辖。1949年3月改属六区。1952年6月隶属胡集乡,1955年5月乡改区,隶属胡集区管辖,1960年隶属贾庄人民公社,村改生产大队,下辖2个生产小队。1984年4月隶属贾庄乡,村建立村民委员会,1996年12月隶属贾庄镇管辖。
  村政任职
  1945-1949年,村长王传宗带领大家斗地主、分田地、曾被联防评为积极单位。1949-1984年,王传宗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成立了多个互助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两个初级社,王传平、郭连富任社长。后来成立了一个高级社,王传平担任社长。1958年,该村划为两个生产队,王传平、郭连富为队长。1965年,村内建成砖窑。1968年,建立轧油厂。1969年,又上了轧棉花机械、粉皮厂等。1984-1991年,王传平任村党支部书记,郭连富任村主任。1991-1992年,郭洪升任村党支部书记,郭洪平任村主任。1992-1993年,王传红任村党支部书记,郭洪平任村主任。1993-1997年,郭连福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云海任村主任。1997-1998年,郭洪平任村党支部书记,巩庆才任村主任,王同路任村文书。2001-2010年,巩庆才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庄变迁
  20世纪60年代以前,村内只有1条大街,4条小胡同。村落主要集中在原中街南北两侧,王姓分布在村庄中间,郭姓在村子的东边,西边是褚姓、巩姓,全村成菱角形分布,村庄建筑多是土房,房架均为木梁檩结构,平顶草檐大出头。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部分缺房户进行安置,主要对中大街以南部分进行规划(统一面积)。1978年,开始规划宅基地,东西18米,南北20米,在原来基础上对中大街进行整平、拓宽(220×20米),前街(220×10米)。1996年,投资7万元硬化出村路(77×4米),铺设油漆路面。2004年,投资15万元硬化3条东西大街、1条南北大街,均为油漆路面,直接连接出村路。2008年,修建了村文化室。
  村民经济
  该村以种田为主要经济来源,村民除经营土地外,利用空闲时间干点小买卖、做挂面、粉条、种菜等补贴家用。
  1947年土改后,耕者有其田,农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1970年,大规模根治河流、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善了种田条件。1980年,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大面积使用良种、化肥等科学技术,粮食产量由集体耕种的200斤增产至800斤以上。由于地块较为分散,很难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只能依靠人工耕种和打扎,费时又费力,后来土地陆续整合,从而实现耕种机械化,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剩余的劳动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截至2010年,该村共有6户孤寡老人享受低保。普及了有线电视、电话,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全村各种机动车辆80余部,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美化,个体经营成了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文教卫生
  该村传统文化是鼓子秧歌,主要包括高跷(腰鼓、打棒、上扁担),划旱船等。另外还有丑角,又称“外角”,可扮成各种滑稽角色,如赃官、傻妮、憨小、丑婆等。丑角因不在正式编制,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根据村中有无这种表演人才而定。
  1957年以村民王传丘为首组织30多人成立该村唯一一个小剧团,有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有歌剧《白毛女》,吕剧《李二嫂改嫁》《借年》《小姑贤》等,远近闻名,小有名气。
  清末时期,该村有一所私塾学校,老秀才王传喜是学校唯一一位老师。期间学校没间断过,但学校占用民房,流动性较强。1955年,村集体建立了正式学校。1969年,成立王丰告联中,两个小学班、一个初中班。马集、郇家、香坊、河沟、小孙家的学生均到此就读。1977年,撤联中恢复小学。1997年,合并学校,该村学生均到甜水井希望小学就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该村没有医生,村民看病都去邻村。后来村里有了“赤脚医生”,方便了村民看病。
  人物
  王秀路1915年5月出生,1940参加八路军,曾参加多次战斗。1948年因伤退伍,1977年病故。
  王秀善1926年9月出生,1947年参军,后升任连长,1954年10月转业到武汉市少年教管所任书记。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韩福广
责任者
王秀保
责任者
付泽元
责任者
王秀路
相关人物
王秀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王丰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