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张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76
颗粒名称: 生张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3
页码: 399-4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生张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生张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生张村位于怀仁镇政府东南方向3公里处,东与西韩村、王虎村相邻,南与刚家村毗邻,北与李家楼村接壤,西与洼李村、怀仁街村接壤。全村占地面积300多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360户,总人口1350人,有张、赵2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张氏占总人口的85%。
  据记载,明朝永乐元年(1403),张氏由河北枣强西关迁徙至怀仁东三华里沙河南定居,因始祖是一庠生,故名生张村,此后赵氏迁入该村。原属德平县怀仁区管辖,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原德平县第四区公所划归商河县,该村随原建制隶属商河县怀仁区。该村先后15次被县、镇两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村”等称号。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北临黄河故道大沙河,由于地表沙化严重,各种农作物产量极低,亩产粮食仅有几十斤。1950年后,村民挖沟排涝、抗旱打井、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造种田环境。1971年,全村为防风固沙在沙河南岸造林200余亩。1974年,全村整平土地500余亩,新增可耕地100余亩。1977年,又对闲置水湾进行了治理,修路3条。至2010年,粮食亩产量达到双千斤,青年村民利用农闲季节外出打工,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固定风沙土为怀仁镇当地特有土类,该村以该土壤为主,固定风沙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1%,含氮0.062%,碱解氮65ppm,速效磷6.5ppm,速效钾145ppm,碳氮比为22,氮磷比为1.46,代换量为18(cmo1(+)、kg),pH值在7.2,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特别适宜各种地下块根植物的生长,独特的土壤环境造就了“怀仁沙窝地瓜”这一独特地瓜品种。
  由于该风沙土尤其适合地瓜生长,在清朝年间开始种植地瓜,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传统农作物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规模种植,并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05年以后,“怀仁沙窝地瓜”在该村开展无公害化栽植,标准化生产,通过“协会十基地十农户”的产业模式,产品畅销国内市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建成集观光、旅游、娱乐、采收为一体的“怀仁沙窝地瓜”采收观光特色品牌基地,实现了农民增收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带动了生张村经济发展。
  怀仁沙窝地瓜果皮为红色,果肉为黄白色,肉质细酥脆,汁多甘甜,品质极佳;较普通地瓜富含更多的糖类、蛋白质、纤维素、钙(18mg/100g)、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亚麻油酸等营养素。除可以促进肠蠕动、减轻毒素对肠道的刺激外,还可中和人体内所累积过多的肉类、蛋类和疲劳所引起的酸化现象,降低胆固醇的沉积机率,预防动脉血管粥状硬化,是排毒、防癌、预防心血管病变不可或缺的保健食品,也是商河县传统的大宗土特产品之一。因其口感佳、营养高、耐储存的特点,“怀仁沙窝地瓜”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产品畅销山东、北京、天津、福建、广东等地。
  村政任职
  1944年3月,赵恩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位党员。1946年,成立生张村第一届支部委员会,赵恩庆任党支部书记,张芝林任副书记。1952年6月,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张芝林任组长。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恩庆任社长。1956年8月,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赵景清任社长。1958年11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人民公社成立),赵景清任大队长。1949-1974年,先后有赵恩庆、赵景清、张魁林、张林阁任村党支部书记。1974年,张林深任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张泽清任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该村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革命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有30多人参加支前队伍,其中张基金、张炳友牺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村民赵恩胜、张泽昌、张泽安、张泽星、赵恩杨参战,其中有3人牺牲。
  文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文化教育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1949-1983年,村小学先后4次搬迁,并不断改善教学条件。1983年,村里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符合六配套标准的小学教室40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至2010年,全村共有80余名学生考入高等院校,其中张增起考入清华大学,张炳权考上研究生,张炳瑞留学俄罗斯,张炳升留学澳大利亚。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没有一条正规街道,房屋多数都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3年,全村实行街道、宅基地统一规划。1982年,全村通电,家家户户安上电灯,村里安上路灯,成为全镇夜晚亮化第一村。1986年,落实土地政策,归还该村土地1000余亩。1987年,村里建砖厂1座。1990年,全村通上自来水。1994年,村内投资建成高标准村委会办公室6间,修建了自来水水塔。1996年,成为电话村。1998年,全村硬化东西大街500余米。2000年,硬化了南北集市市场路面500余米。2008年,投资40万元,硬化了前后2条东西大街1120米。至2010年,村里先后建起篮球场、乒乓球俱乐部、阅览室、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等场所。
  文化生活
  该村鼓子秧歌队闻名遐迩,其中古典鼓子秧歌花样繁多,如:四进四出、剪子鼓、十字街等。武术表演曾受到临邑、商河、乐陵等地的好评。每年有100名青年男女参加演出,场面十分壮观。地方小戏很受群众欢迎,有《李二嫂改嫁》《小姑贤》《送子参军》《张果老倒骑驴》等剧目。
  人物
  张兴世 清朝时期,被德平县令封“盛族善人,〓道独建”,因自己背土填路而得名。
  张传授 武举人,善用大刀,刀重120斤。
  张林镇 生于1954年,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商河县副县长,济南市第一监狱监狱长。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泽清
责任者
张兴世
相关人物
张传授
相关人物
张林镇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生张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