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55
颗粒名称: 东风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377-3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怀仁镇东风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怀仁镇 东风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东风村位于怀仁镇政府西北方向2公里处,东临全家村,西临东信村,北临赵家村。全村土地面积280公顷。2010年,全村共有30户人家,总人口130人,有张、王、李、赵、刘、杨、田、郭、任、尤、黄、信、朱13个姓氏,是一个多姓村庄。
  历史沿革
  1956年,原火光大社(社址在全家)在全家、东信之间建一处试验田,抽调5个人,搞粮棉、菜试验,当时建草房3间,水井1眼,水车1部。1958年,公社建红专学校,隶属公社管理,负责人有王仁安、宋学伦2人,从全公社各村抽调比较有知识的男女青年来学习,到1959年冬和1960年春,公社党委决定再次扩大规模,土地增加300余亩。王世安担任主任,孙庆环作技术员,主要经营粮食、棉花、菜园、苗圃、果园、畜牧业等。实行工资制,生产效益很好,当年盈余15000元。1961-1964年,前后收留150名孤儿,从此改称孤儿院。1965年,改叫林业队,杨佃成任大队长。1970年,孤儿们大部分长大成人,具有劳动能力,由原来的工资制,改成记工分,按劳分配,因为有菜园、苗圃、果园、畜牧等收入非常高,社员比较富裕。1972年,改称东风大队。1984年,改称东风村,因村民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孤儿,有的虽然同姓,但多数不同祖,不同亲。土地来源,有东信村、全家村、赵家村的,原来都属火光大社的土地。1984年东风村成立,杨佃成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广臣任村主任,郭宗儒任村文书。1991年,李广臣任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主任,刘文杰任村文书。
  村计民生
  20世纪70年代,该村是全镇的良种繁育基地,粮棉高产,经济富裕,是有名的富裕村。特别是鲁棉1号棉种,3年共育种5万斤。20世纪80年代,有果园、苗圃、菜园等经济作物,后菜园、苗圃老化,改种粮棉。1984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村里安装变压器,全村户户通电。1995年,全村通上了自来水。2000年后,村支部结合该村实际,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将全村所有耕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2008年,投资4.5万元硬化了村内主要街道,修建了村两委办公室。至2010年,全村95%的村民住上砖石结构的瓦房,平均每户的住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多数家庭购买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电视机、电话、摩托车、农用三轮车基本普及。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广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东风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