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席篓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26
颗粒名称: 张席篓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3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殷巷镇张席篓村地理位置、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殷巷镇 张席篓村

内容

张席篓村位于殷巷镇政府驻地南2公里处,北与李桥村接壤,南与逯家村相连,东与李大中村邻近,西与潘家村紧靠。
  据《张氏族谱》记述,明朝年间,燕王扫北路过该村,村中居民四处逃难,只有张姓一家兄弟二人在地窖中编席篓幸存,该村得名张席篓。至2010年,该村有57户,221人,全村皆姓张。全村总面积402.3亩,其中耕地面积304.8亩,人均土地约1.3亩。
  该村土地肥沃,除种植传统农作物外,另有100亩的经济林。1973年,该村成立村办棉花加工、磨面粉作坊,1980年,分田到户,分两个村民小组。1982年,进行村庄规划,延长加宽南北大街。1987年,通电。1993年,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新建蔬菜大棚9个。1999年,在西坡50亩地里种植果树,打机井3眼。2010年新种植速生杨120亩。至2010年,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有1户孤寡老人享受五保,8人享受低保。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20余辆。
  1957-1964年,该村有小学1-4年级。1965年,生产大队修建学校一处,各村小队也修建了学校。1-2年级在小队学校读书,3-5年级在大队学校读书,大队学校办有初中班、农高中班。1996年,村学校合并到崔家村。该村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多次组织演唱吕剧《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该村鼓子秧歌的特点主要是耍狮子、踩高跷等。
  1946-1949年,张清连任农会主任,张全秀任革救会主任。1951-1954年组建初级社,张茂德任会计。1955年由张席篓、李大中、逯家、栾李村联合成立六合大队。张席篓为第三生产队,队长张清连,副队长张金辉、张清跃。1973年,张金辉任队长,张清跃、张臣德、张清华任副队长,张金同任会计。1976-1979年,张金辉任小队长,张清跃、张清华任副队长,张兴德任会计;1980年张清华任党支部书记;1993年张金龙任支书,张财德任文书;1999年张清华任支书,张财德任主任,张全友任文书;2001年张清华任支书,张全友任主任、文书。2004-2010年,张全友任支书,张华德任文书。
  2004年,村民张征德,借助自家收购粮食的优势,在村西原养猪场基础上散养乌鸡。养鸡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存栏量1000只以上,主要销售乌鸡蛋。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全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席篓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