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寨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100
颗粒名称: 王家寨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341-3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殷巷镇王家寨村地理位置、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殷巷镇 王家寨村

内容

王家寨村位于殷巷镇东北部,北望韩庙乡乐义口村,南接狗皮李村,东靠李家集,西临刘堆子村。
  王氏家族原籍乐安人,明初年间,先祖徒步迁于商河定居,原村名高家寨。先祖初来时,始赘于高姓,几世后,归宗姓王,村名更为王家寨。至2010年,该村有村民110户,425人。有王、苑两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王姓占总人口的95%。全村占地总面积2022亩,其中耕地850余亩,人均土地约2亩。
  据族谱记载,清朝嘉庆至宣统年间,家族有一位三品和三位五品官员。现存宣统二年(1910)立石碑一块,碑文工楷清晰,记载了王祥麟曾任职广东海康县和工部主事及江苏丰县的履历,石碑保存完好。2008年,续修《王氏族谱》。
  1955年,王家寨、李家集、狗皮李三村联合成立了高级社。20世纪60年代在该村西门处建桥梁1座。1977年村民在村四周湾里种藕。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分田到户。1982年,办村铁编厂。1984年,通照明电。1991年,建村北桥梁。1997年,组织村民建20余个蔬菜大棚。2000年,更新村内供电线路,村内修柏油路。2007年,组织绿化河渠。2008年,安装路灯,建篮球场,购置乒乓球台、老年健身器材,全村通自来水。至2010年,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有11户孤寡老人享受低保。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120多辆。全村有大学生4名,大专生3名,高中生23名,中专生2名。
  2007年,村民王其亮夫妇由东营某养殖厂返乡创业,建占地33亩的养狐厂。带回的67只种狐经过精心饲养,达到存栏种狐2000余只,年产仔狐400只,销售额可达30万元。品种主要为从芬兰进口的雪狐和兰狐。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及周边村先后发展20多户养狐专业户。
  20世纪50年代,该村有业余剧团,演京剧。主要剧目有《打渔杀家》《红鬃烈马》《法门寺》等,演员王全路是潭派唱腔,小有名气。1964年改唱现代京剧,剧目有《沙家浜》(原剧名《芦荡火种》)、《红嫂》《红灯记》等。1964年,该村自编自演歌剧《阶级仇》,编剧为该村教师王熹田,谱曲为陈各臣,剧本在县文化馆存档。1988年,该村重新办鼓子秧歌。20世纪90年代,作家曹革非挖掘该村村史,创作了长篇小说《清水幻象》,描写王氏一家从清朝到民国期间的变迁。
  1946-1949年,孙畏公任农会主任,王鹿芹任革救会主任。1951-1960年,王文华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云路任村长。1961年,恢复自然村建制,称生产大队。苑川洪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如江任大队长。1969年,王在恩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其光任会计,王如彬任支委。1975-1990年,恢复党支部领导,王其光任支书,王文玉任副书记。1991-1992年,王文月(女)任村党支部书记,苑吉周任主任,王全景任文书。1993-2003年,王全景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在泉任主任。2004-2010年,王在泉任党支部书记,王其营任支委、文书,王在友任支委。
  王在光 解放军师级干部。
  王敬田 1949年15岁参加解放军,团级干部,在新疆退休。
  王青霞 女,军医,1948年随军南下。
  王在伦 医生,从医以来不收分文。
  1947年,村民王登山、王吉祥、王汝财、王全选,在战斗中牺牲,追认为烈士。
  1948年,村民王文祯参军,在淮海战役中受伤,成为甲级残疾军人。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在泉
责任者
王在光
相关人物
王敬田
相关人物
王青霞
相关人物
王在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王家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