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080
颗粒名称: 马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330-3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殷巷镇马家村地理位置、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殷巷镇 马家村

内容

马家村位于殷巷镇政府驻地东1公里处,北靠苑家村,西临殷巷街,东接车家村,南连张泗湖村。
  明朝末年,马氏由河北武邑迁至,以姓氏命名马家村。
  至2010年,该村有172户,人口603人。全村占地总面积1100亩,其中耕地860亩,人均土地1.3亩。
  该村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适宜种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豆类等。至2010年,全村90%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有12户孤寡老人享受低保,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普及了有线电视、电话。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93辆,大型农机具3台,养鸡大棚9个,蔬菜大棚2个。
  ,
  1921年,该村成立私塾学校,1941年迁入车家村。1949-1952年,成立夜校识字班。1958年,成立托儿所。1987年,该村建小学1-4年级,两个教学班级,3名教师任教。至2010年,全村考取大专以上7人。新中国成立后,该村村民演过京剧、吕剧,剧目有《打渔杀家》《空城计》等,1953年自编自演《得到土地真高兴》。
  1946-1949年,马世风任农会主任,马德海任副主任,先后有马世来、潘兴翠、张志娥等15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相继建立姊妹团、儿童团。1953年,马建阶任主任,马受田任副主任,成立互助组。1954-1957年,成立初级社,马受田任社长,马受德任副社长。1958-1961年,马建奇任社长,马建阶任副社长。1962-1982年,马建河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马受检任大队长。1987-1997年,马受连任村党支部书记,马受柱任主任。1997-2000年,马受柱任主任,马受升任文书。2000-2007年,马真星任村党支部书记,马受选任主任。2007-2010年,马受升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兼主任。
  马苔 后改名翊宸,字次溪,嘉庆庚申恩科举人,嘉庆己巳恩科进士,放任安徽省宁国府太平县知县。才思俊逸,性情磊落,其品端其涵养深粹,对友客恂恂似不能言,雅而不俗,冠闻皖南于当时。文笔遒健,诗词及文章有遗稿,为文胎息《四书五经》,汉史赋与唐宋八大家研究最精,诗承陶渊明归隐派。居官有政声,处处为民着想、廉洁奉公,辞官去后民思之为青天父母官。在任期间,便顽悉化,尤雅意作养人才,数年间菁莪并茂,声望非然,未及辞官,安徽、湖南各大书院争求为主讲,辞官后留皖讲学,因得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著有《江上吟》与《湖上吟》诗词稿,后来尽失。次溪书法被当时名流所推重为“银钩铁书”,丹青匹并黄瘿瓜与李复堂,或谓板桥复出,与扬州八怪同一时期,典上称,与李觯伯仲之间。评论者为:“画笔苍劲有古趣,有逸致,味在酸咸之外。”转工水墨花鸟与禽石,着笔不多而生机活泼,为当时官家用与文人雅士所珍爱,冠绝一时。吉稀之年回旋故里,主讲麦邱书院与滨州书院,并著有《滨海集》文稿藏于家中。次溪不希仕禄,有自得之乐之感,十多年造就麦邱书院名声远播。被当时赞之为“挹其吉光片羽,以名当世,掇巍科者一时不绝”。故被颂之为“名愈高,养愈粹,忠厚淳朴,望之如泰山北斗”云云。88岁高寿无疾正寝于家中。
  马受道 1928年出生,18岁参军,1947年战役中负伤。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受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马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