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玉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78
颗粒名称: 王尔玉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玉皇庙镇王尔玉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文化建设、村政任职、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玉皇庙镇 王尔玉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王尔玉村位于商河县城南15公里处,东临毕家村,西与张老五村相连,南隔白玉路与河西魏村接壤,北与许家村为邻,隶属商河县玉皇庙镇管辖。全村占地总面积1830亩,其中耕地1586亩,林木50亩,河滩30亩,村庄民居占地240亩。2010年,全村共有198户,总人口835人,有王、张、闫3姓氏,均为汉族。据传,明朝永乐年间,该村由河北枣强迁入,先有邹、刘两姓。后王姓人丁兴旺,又因有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王玺,故取名王尔玉村至今。该村隶属潘桥区河西乡,后改亓家人民公社,后归杨庄铺乡,2005年,属玉皇庙镇。
  王尔玉村自2004年是全镇十强村之一。2009年以来,多次被市、县、镇党委和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市级精神文明村”等称号。2010年被镇党委、政府授予“蔬菜大棚先进村”“优秀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等称号。
  村计民生
  王尔玉村地势平坦,盐碱地得到改造,水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蒜、蔬菜等,有香椿园2处,3亩,植被面积1420亩,覆盖率90%。2000年起,先后投资70多万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80多个,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芸豆、辣椒、芹菜等,每年向市场提供蔬菜300余吨,产值240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结构调整后,人均种植大蒜一亩,向市场提供蒜薹100万斤,收入2500万元。村内有商业综合服务处、商店、饭店、机动车维修部、建材门市等服务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大多数是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1984年11月,全村通电。2008年,安上自来水,家家户户安上有线电视,并安装了60盏路灯。村内开通了三横一纵4条混凝土大街,总长1500余米,硬化了路两旁的排水沟,大街两侧进行了美化和绿化。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普及。同年,投资20万元新建沼气池120多个,入户率达70%,数字电视基本普及。投资30万建起村办公室10间,并配有电视、电脑。书屋及大院硬化980多平方米,配有篮球场地和各种健身器材及乒乓球台两个。2010年,有居民二层楼20余座、机动车500余辆(其中轿车50余辆)、电脑80余台、大型收割机10台。
  1975年,村里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村小学二次迁址修建和扩建。
  村政任职
  1947年4月,王振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党员。在党的号召鼓励下,全村有6名青年参军参战,有王希福、王洪仁、王希训、王洪道、张明文、王振荣等人。王振荣是第一任村长,王洪道曾任特务连连长。他们参加了济南、淮海、上海等战役,参加了抗美援朝。1949-1970年,张明文、王洪道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1970年3月,成立王尔玉大队“革命委员会”,王洪道任主任,张明文任副主任,王洪升任委员。1984年,成立村民委员会,王安业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洪义任主任,王润业为副主任。2004年,闫守银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人物
  张明文 1930年出生,1947年入伍,参加过济南、淮海战役,后转福建军区任排长,1952年复员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病故。
  王洪仁 1927年出生,1947年入伍,淮海战役后任福建军区团长,后转业到商河县大岭农场任场长。
  王洪道 1928年出生,1947年入伍,参加过济南、淮海战役,后转福建军区任连指导员,复员后,在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病故。
  王希福 1931年出生,1947年入伍,淮海战役后转福建军区任干事,后回村。
  王希训 1932年出生,1950年入伍,曾参加抗美援朝,后回村。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洪胜
责任者
张明文
相关人物
王洪仁
相关人物
王洪道
相关人物
王希福
相关人物
王希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王尔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