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803
颗粒名称: 后魏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后魏村概况、村貌变化、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后魏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后魏村位于商河城区东北部,西临东外环,北至省道316线,南至商展路,东到三里庄。西隔东外环路与昝家,东酒厂为邻,南隔商展路与曹家村相毗邻,北隔316线与赵庙、薛园村接壤,东与三里庄接壤。
  该村距县城1.5公里,旧时有一条干道经昝魏村直达县城。以魏姓居住该村北而得村名。该村是小孙湾进城之通道。
  该村计有孙、魏、信、路、胡、王6姓,以孙、信、魏3姓人口最多。孙氏始祖于元末明初由直隶河间府庆云县迁居商河县城东庞家庄,定居后又于清朝初由七世祖分支迁至商河县城东1.5公里小孙家湾庄定居(后合并于后魏村),在该村已繁衍17代,人丁兴旺。为该村三大姓之一。信氏始祖于明代永乐四年( 1406)由寿光县信家桥村迁居魏家村定居,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属该村三大姓之一。魏氏始祖于1404年由河北枣强县迁居山东省济阳县魏家村,定居后由七世祖徙居商河县城西南魏集村,定居数年后又由九世祖迁居城东1公里魏家村,在该地已繁衍16代,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后分为前魏、后魏两村。此姓也是该村三大姓氏之一。路氏始祖于清朝初期由商河郑路镇路家村迁居至商河县城东魏家村,在该村已繁衍十几代,现有9户,50多口人。胡氏始祖于清代由商河县城东南姬坊村迁至城东1公里魏家村定居,在该村已繁衍6代,有5户,20多口人。另一王氏始祖于明代中叶由河北枣强县迁居商河县郑路镇营子村,定居后有分支迁至商河县城东1.5公里许家庄定居,后有分支迁入后魏村定居,在该村繁衍5代,有2户,12口人。
  截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该村计有常住人口310人,85户,总面积为419亩,其中村居占地119亩,耕地面积300亩。
  村貌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该村庄无大变化。早年村内只有一条不宽的东西大街(不足4米),大街往西有一条小路经昝魏村直达县城。村落集中于大街南北两侧,街北住户多,街南住户少(十几户),大街以南除住户外有一不深的水湾和几块闲地,整个村落呈东西长,南北短状。街北有几条宽窄不同的胡同,胡同的北端封闭不通,只有南头通街,至今如此。大街以南在住户的外围筑有围墙(用土垒成),街东西两头留有大门,是进出村庄的唯一出入口,在当时是做防盗之用。村内的建筑都为高低不平的青砖建脚,土坯墙,草檐大出头平顶房。
  20世纪80年代初,村内开始在大街南北两侧的空闲地带扩建房屋,原则是自己家的闲地自己盖,没搞统一规划。随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提高,村民自行提高了房屋的建筑质量,都是十几层高的砖建脚,土坯墙,尖顶挂瓦房屋(还有少数户墙外皮抹白灰)。1998年后,村民仍以自己家的闲地扩建房屋,但村民可以村落的整齐而确定院落的宽窄与大小,建筑标准也继续提高,一般为青石建脚,全砖墙(或混凝结构墙),尖顶挂瓦前出厦,又加之合并孙湾村,村落面积扩大。2003年,村集体对大街进行拓宽,整修,铺设沥青路面,有十几户需拆迁,拆迁户由村统一安置住宅,整个大街长约500米,宽12米。村民也陆续拆旧改建,全村建筑基本都已建成青石建脚,全砖墙或砖混结构墙,尖顶挂瓦前出厦房屋,还有4户建起了二层小楼。整个村落仍呈南北短,东西长的长方形状,村容村貌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方面由东外环路经316线、明辉路、商展路等直达县城。
  该村20世纪70年代前,墓地为分散型,都以自己祖传土地或者土改分得的土地为本家墓地,1974年,政府号召铲平坟头,村中集体划地在村落以北,316线以南建公墓一处,面积为6亩多地,从此村中耕地里面不见坟头。
  该村于1970年引电入村,当年半数以上的农户通电,到1973年全部供电入户。1998年,村内铺设自来水管道,并于当年全部供水入户。2003年,村内大街硬化,铺沥青路面。
  村政沿革
  该村新中国成立前后隶属城关区管辖,1952年后隶属城关镇。1955年,又改称城关区,该村隶属城关区。1957年,城关区又改称城关镇。1960年后,改称城关人民公社,隶属城关人民公社,村改称生产大队,辖2个小队。1984年后隶属商河镇,村建立村民委员会。2005年,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商河镇改称许商街道办事处,该村隶属许商街道办事处管辖。
  民国时期,路清岩任乡长兼该村村长。1947年以前,王成玉任村长。1948-1952年,信清玉任村长,路广玉任副村长。1953-1966年,魏同征任党支部书记,魏同荣先任大队长,后任合作社社长,路广兴任会计。1966-1970年,路来喜任“革委会”主任,魏同荣任“革委会”副主任,魏同征任党支部书记。1971-1973年,魏同荣任党支
  部书记,孙文田任党支部副书记,王成堂任村会计。1974-2003年,王成堂任党支部书记,信玉剑任大队长,胡广兴任大队会计。2003-2010年,魏之忠任党支部书记。2010年,信玉俭任党支部书记,魏之全任村文书。
  村民经济
  该村以分散型小农经济为主要经营形式,村民以经营土地为主,土地改革以后,政府颁发了土地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的限制,增产幅度小。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根治河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后来的粮食丰产奠定了基础。1980年,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在享受农田基本建设成果的同时,又逐步使用了小型的农业机械,改变了过去靠人力、畜力落后的耕作方式,科学种田,使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二三百斤增到八九百斤,有的超过千斤,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该村村民逐渐改变单一的土地经营方式,开始发展多种经营。1985年后发展建材业2户,煤炭经营2户,粮食加工1家,建筑队4个,粮食收购1家,种子经营1家,木器加工4家,室内外装修装饰5家,蔬菜运输4家,水果经营3家,屠宰业3家,有6户村民还建起了蔬菜大棚,除经营这些产业外,其他剩余劳力到外地或就近打工,每天外出打工人数达50人以上。村内有铲车1部,大小货运车15辆,私家轿车、面包车20多辆,小型农用机械(拖拉机、三轮车)85辆。个体多种经营已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教育 文化 卫生
  该村新中国成立前后都以传统的鼓子秧歌为主,每年的元宵佳节,村民都会集中于场间,观看秧歌队的精彩表演。
  20世纪60年代后,村中还盛行各种游戏,男孩玩打蹦、打鞋牌、丢窝、扣铜钱、抽陀螺、滚铁环等,女孩玩跳方、跳绳、打捂帽、吊带子、捉迷藏等,成年人利用农闲时间晚上凑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天九,白天在地头休息时,用不同的物件做棋子,安方、走四顶等,此类游戏已逐渐消失。
  该村由于以前人口较少,村内无学校,为方便该村儿童上学,1971年建起小学1处,学制为1-5年级。1995年,学校合并,该村学生合入三里庄小学就读。
  1966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村内有一名赤脚医生,为村民看病、打针提供了方便。2005年,实行新一轮合作医疗后,该村全体村民都参加合作医疗,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2011年,社区卫生机构为60岁以上的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查体。
  人物
  孙玉森 任惠民县卫生局局长。
  孙云田 大专学历,历任张坊乡乡长,怀仁镇党委副书记,民宗局局长。
  该村有大学生10人。
  1947年大参军入伍人员:
  魏同林 信玉堂 孙中田 路永福
  烈士:路永峰
  (信玉俭)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信玉俭
责任者
孙玉森
相关人物
孙云田
相关人物
魏同林
相关人物
信玉堂
相关人物
孙中田
相关人物
路永福
相关人物
路永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后魏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