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炉坊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92
颗粒名称: 徐炉坊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徐炉坊村概况、村政沿革、村貌变化、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徐炉坊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徐炉坊村坐落于商河县城北2.5公里处,南临单园村,北临刘万枝村,西靠省道248线,东临孙集乡辛家村。全村人口547人,男275人,女272入,134户。
  据传,明代有一姓徐的炉匠,由河北省武邑、枣强一带迁来定居,由此而得名徐炉坊。该村村民皆姓徐。家谱“文革”时期已毁。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有庙宇、石碑、石刻等,已不存。
  据说清朝末年徐銮开中举人,但由于家中阻拦,没能赴任。另有村民徐作武精于武功,用自制大刀砍死敌人多名,因寡不敌众而身亡。相传有一刀具重达60斤,由于经常一起练武,把过去练武的地方叫做刀马地。
  村政沿革
  解放战争初期,徐炉坊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农会,妇救会,基干队,儿童团,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多人参军,村支前人员送军粮,送弹药,抢救伤员。
  1947年,土改时徐龙图任村主任。1949年,徐清水任农会主任。1952年,建立初级社徐明海任社长。1956年,该村加入高级社,徐明海负责村里工作。1956年,建立党支部,徐明海任党支部书记至1960年。1960-1968年,徐清臻任党支部书记。1968-1982年,徐明江任党支部书记。1983-2004年,徐明泉任党支部书记。2004年,徐芳升任党支部书记。
  村貌变化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村民住着狭窄、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遇上连阴雨,房倒屋塌,常出事故。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村民的居住条件逐年提高。20世纪70年代住的是砖建脚、土墙、挂瓦的尖顶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逐渐住上了坚固、宽敞、明亮的大瓦房。
  1982年全村通电,1996年前街硬化,2007年后街硬化,2010年全村用上了自来水。
  村民经济
  该村村民除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外,主要种植露天菜,其中菠菜种植面积最大。该村村民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就有种植菠菜的习惯,但只是在闲地,少量种植,规模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家户户大面积种植越冬菠菜,少则一二亩,多则五六亩。每年秋天前后种植,小雪以前盖上塑料大棚,到来年正月十五后,新鲜的菠菜上市。前街建有批发菠菜的市场,东三省、北京、天津、德州、寿光等地的客商前来采购菠菜,日销售菠菜上万吨。每年该村菠菜收入可达9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周围村庄的群众看到种植菠菜效益高,也纷纷种植菠菜,到徐芦坊菠菜市场销售,菠菜种植带动了周边乡村经济的发展。
  徐芦坊村有200人左右外出务工,全村年收入可达150万元。2010年徐芦坊人均收入达6000元。家家户户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50%的家庭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新家具。全村有小轿车23辆,货车11辆,大型农机4台,农用三轮车遍及各户。
  教育 文化 卫生
  该村建有红白理事会,村计生协会,村民和睦相处,村风清正。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村里有一私塾,但只有几个家庭富裕的孩子就读,大多数孩子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全村95%的村民为文盲。1950年徐炉坊村里建立土坯房学校1处,大多数孩子上不了学。1983年村里建立了砖瓦结构的学校,98%的适龄儿童上了学。2002年全镇统一撤并学校,村里适龄儿童转入单园中心小学就读,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村有大中专生21名。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后,村中医疗条件差,村民因为经济条件差,小病懒得看,大病看不起。2004年村民均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就有鼓子秧歌队,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鼓子秧歌队越办越红火。正月十五前后,秧歌队都赴城里及周围各村表演,深受群众的欢迎。
  20世纪50年代初,村中有小戏班,演出过农村剧目《借年》《家庭会》《一把火》等。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后徐炉坊村设有三、八集市,1960年后集市消失。2000年集市恢复,服装、布匹、百货、副食、蔬菜、瓜果样样俱全,集市交易红火。
  人物
  徐海忠 1958年入伍,团级,1978年转业到德州市任德州市法院院长,2006年病逝。
  徐辉升 1974年参军入伍,在兰州军区任军司令部动员部部长,退休。
  徐高升 1947年参军牺牲,烈士。
  徐明庆 朝鲜战场牺牲,烈士。
  (徐方升)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方升
责任者
徐海忠
相关人物
徐辉升
相关人物
徐高升
相关人物
徐明庆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徐炉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