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后李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88
颗粒名称: 城后李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54-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城后李村概况、村政沿革、村容村貌、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城后李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城后李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距县城2.5公里,东临赵庙,西靠杨家,南临张徐,北与单园接壤。全村总人口222人,男111人,女111人,共46户。城后李全村总面积294亩,其中耕地面积240亩,住宅面积54亩。
  该村李氏于明代由河北省武邑县迁来定居,因村小人少而得名(城后李原村名小李家村,后改为城后李)。全村有李、吕、贾3个姓氏,其中李姓占总人口的60%,吕姓占30%,贾姓占10%,均为汉族。
  村政沿革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城后李村与邻村杨家、夏家建立了农会组织,并组建妇救会、基干队、青年团,开展生产自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8年该村与杨家、夏家合并为一个大队,归属商河县城关公社管辖。1960年因三年自然灾害所致,恢复自然村建制。
  1949-1976年,李连庆任党支部书记,贾思敬任大队长。“文革”时期,贾思义任“革委会”主任。1976-1980年,李连德任党支部书记。1980-1986年,吕振业任党支部书记。1986-1990年,无支部,实行村民小组自治。1990-1999年,李兆国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1999-2004年,李连胜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04年,吕振业任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村容村貌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没有一座砖瓦房,全部是土坯房。新中国成立后村民还是住着土坯房。1990年后该村村民都住上砖瓦结构的房子。
  1982年全村通电照明,结束煤油灯照明的日子。2002年该村硬化路面。2010年该村安装自来水管道。
  村民经济
  该村以种植、务工、运输业为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5515元。户户有家电、家具,该村有11辆轿车,4辆货车,大型农具1台,29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
  教育 文化 卫生
  该村1971年修建小学一处,全村入学率95%。2002年商河镇统一撤并学校,该村适龄儿童转入单园小学就读,入学率100%。该村共有大中专生9名。
  村卫生室设在大李家村,2004年全村人人都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新中国成立前后,该村与杨家、夏家一起演过农村小戏,《李二嫂改嫁》《借年》等剧目。每年元宵节组织鼓子秧歌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1969年前后,三村演过京剧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
  (吕振业)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吕振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城后李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