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75
颗粒名称: 五里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43-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五里庙村概况、村貌变化、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五里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五里庙村位于县城西北方向,东临商怀路,西靠张坊乡老窦村,南临靠城孙,北与马官寨村接壤。该村距县城2.5公里,且村有一庙,故得名五里庙。
  该村计有张、刘、王、皮、赵5姓。张姓先祖元代自河南杞县因避乱游于商河,来到该村,张姓人口最多。刘姓为该村第二大姓,先祖元末明初自寿光迁移该村。王姓为该村第三大姓,由滨州纸房迁移该村。皮姓、赵姓人口最少,无谱,迁入时况无从考证。
  截至第六次人口普查,该村常住人口803人,男404人,女399人,226户。总面积1854亩,其中,村居占地180亩,非耕地面积320亩,耕地面积1354亩。
  村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前,该村只有一条东西大街。村中心偏东一条南北半截道口与街南大湾相连,把东西大街分为两段。村落集中于大街北侧,街南东首和中心有部分住户,西部是深湾。村落建筑多土坯房,村中心街南只有一户富裕人家盖房讲究,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厢房的四合院,后来成为该村的学校。
  20世纪60年代初,村庄变化不大。70年代开始对缺宅基地的家庭进行安置。整平前大街,开通后大街。80年代,开始村庄规划,扩宽前大街,开通前大街与后大街的南北胡同。然后,在后大街以北安排住宅,标准为297.5平方米。建筑物多为砖坯结构尖顶房。90年代开始出现青石建脚砖瓦房。2000年后,村庄往东西两边延展,曲直前大街与商怀路贯通,砖瓦房普及,有二层小楼6座,三层小楼1座。
  1982年全村通电。2001年6月村民用上自来水。2005年,两条大街全部硬化。
  村政沿革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该村归城关区管辖,1957年归城关镇管辖,1960年归城关人民公社管辖。村设生产大队,辖3个生产小队。1984年6月政治体制改革后隶属商河镇管辖。建立村民委员会,成立4个村民小组。2005年11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归属许商街道办事处管辖。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后,张其敬任村长,1954-1956年任社长。1956-1958年成立五里庙高级合作社,辖17个行政村,张清香任社长。1958-1967年刘义后任党支部书记。1967-1973年张果瑄任党支部书记。1973-1979年张清香任党支部书记,刘义杰任副书记。1979-2000年张其清任党支部书记。2000-2001年张其道任党支部副书记。2001-2013年王兴勇任党支部书记。
  村民经济
  改革开放前,村民靠种地维持生活,水利条件差,地块分散,旱涝成灾,特别是村西大面积的地块收入无保障,没有机械化,只能靠人工,劳动强度大。
  改革开放后,改良盐碱荒地400亩,合并地块,地成方,沟成网,旱能浇,涝能排。使用良种、化肥、农药,粮食产量由原来生产队耕种时的几百斤,增至亩产1000斤以上。同时,使用大型机械化耕作,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机械化的耕作解放了劳动力,村民利用靠县城近的优势,成立建筑队、装饰队、木工组、车辆运输、农机维修、花卉繁育基地、预制厂、建材砂石料厂、灰膏厂、蔬菜大棚、养殖厂、日用百货小超市等。村民购置大型机械,有吊车2辆、挖土机1部、铲车2辆、玉米收割机4辆、小麦收割机5部、大型运输车14辆,家庭轿车30辆。
  教育 文化 卫生
  该村1945年有传统秧歌队近百人,有武术队,特别是“三节棍”“旋风脚”最出名,狮子队在周边地区也很有名气,已失传。20世纪70年代由团支部组织的村民剧团排练演出《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小姑贤》《李二嫂改嫁》。2010年,由张若江、王振新重新组织秧歌队,请来杨庙村秧歌队的专业人员指导排练,当年到县城及周边村庄演出。
  1967年该村建学校1处,校名为五里庙联中,有8个年级。1973年撤联中,保留小学1-5年级。1978年又恢复联中,1982年联中合并到单园中学。1985年校改,新建教室11间,办公室3间,1-5年级学生1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5%。1999年合并学校,学生到常庄完小就读。 该村有卫生室1处,医生1名,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
  人物
  王之元 南下老干部。
  张其水 县粮食局局长,政协副主席。
  张若信 德州市中国人民银行平原县支行行长。
  张吉亮 县粮食局副局长。
  刘祖洪 东营市武装部干警培训处处长。
  张吉洪 新疆建设兵团转入农业局局长。
  (王兴勇 刘维山)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兴勇
责任者
刘维山
责任者
王之元
相关人物
张其水
相关人物
张若信
相关人物
张吉亮
相关人物
刘祖洪
相关人物
张吉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五里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