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道口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73
颗粒名称: 佟道口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4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佟道口村概况、村落变迁、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佟道口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该村位于许商街道办事处与殷巷镇的交汇处,处于许商最北边,与刘万枝村相邻,西靠省道248线,南临宏业集团,东至羊角岭村。村中先后整修大街2条,总长度720米,有南北走向胡同2条。全村总人口487人,男232人,女255人,均为汉族。村庄占地面积183.75亩,耕地面积678亩,总面积861.75亩。该村共8姓,张、王、肖、卞、马、李、杨、林,张氏家族人员最多,占全村人口的60%。据张氏家谱记载,是由河北枣强迁到佟道口村,张氏家族于1991年重新修订族谱。王氏是在约500年前由商河城东营子村迁移至此,有家谱记载。肖氏家族无谱可查。卞氏家族由商河城关卞楼村迁入该村,无家 谱。马氏、李氏、林氏、杨氏均无家谱可查,杨氏到该村 最晚,从张坊乡小杨家村迁来,有90多年的时间。
  村落变迁
  据传明朝年间,佟氏由河北枣强迁入,由于紧靠一道口,立村得名。改革开放前,村中道口较多,形成米字状,前后左右大街都有道口,村中建筑房屋是土坯墙。1964年大街整修、取直,宅基规划标准为东西15米,南北15米,胡同5米。村民们盖房基础用九行砖垒成,中间土坯,没有瓦。整个村的规划设计当时被评为商河县新农村标准村。1998年大街硬化,村民住上石、砖、水泥、瓦结构,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和整洁的院落。2002年进行农 网改造。2004年又对前大街重新硬化、增加辅路。2010 年6月全村喝上自来水。
  村政沿革
  1963-1976年,张天富任党支部书记,张天立任副书记兼民兵连长。1976年,张天立任党支部书记,王本环任副书记。
  村民经济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生产生活主要是靠打短工,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商河解放后,成立了村支部,加入人民公社,恢复自然村,以大队核算。改革开放后,人们组成建筑队、装卸队,外出打工,部分村民还经营自己的商店,如电动车、厨卫和百货超市。2010年人均收入5339元。村民有轿车5辆,农用车、家用电器家家齐全。
  教育 文化卫生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学校只有3间屋作为教室,学生学习主要用石板写字,“文革”后有1-4年级。2002年该村撤销学校,学生统一到单园小学就读,入学率达到100%。该村有卫生室1处。
  1964年该村以张其富、张吉杨、张天瑞为首的高跷秧歌队到周边邻村表演,当时还被区政府安排到北京演出,有60多人参加。“文化大革命”时期,村民演出了《红灯记》,张天文、马荣吉拉二胡配乐。
  人物王
  可福 某部教官,师级。
  卞法玉 甘肃省农牧厅办公室主任。
  张吉安 北海舰队某部政治部主任。
  卞有龙 商河县民政局副局长。
  张吉志 商河县二轻局副局长。
  烈士:张其仁 卞法前
  (张天立 肖阵营)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天立
责任者
肖阵营
责任者
王可福
相关人物
卞法玉
相关人物
张吉安
相关人物
卞有龙
相关人物
张吉志
相关人物
张其仁
相关人物
卞法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佟道口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