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767
颗粒名称: 庞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庞家村概况、村政沿革、村民经济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庞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庞家村东临孟家,西靠张公亮,南临苏家,北与于家山村接壤。该村以姓氏而得名。
  该村计有庞、张、康、李、高、王、周、郭、赵9姓,庞姓人口最多,因无家谱,迁入时况无从考证。张姓据后人回忆七世由马官寨迁居该村,康姓由陵县迁居该村,李姓由章丘茂李庄迁居该村,郭姓由河北交河县迁居该村,赵姓投亲该村已有60余年。
  截至第六次人口普查,该村常住人口704人,191户。总面积1050亩,其中村居占地220亩,耕地面积850亩。
  20世纪60年代前,该村庄无大变化,村落集中于唯一一条东西大街北侧,街南有几户住宅比较分散,村落建筑全是土坯房。20世纪60年代,住宅建筑有部分红砖建脚坯墙,平房顶,70年代开始村庄规划,扩宽原大街,对缺宅基地的家庭在街南进行安置,宅基标准为306平方米,两排宅基之间留有5米的胡同,住宅建筑大部分为红砖建脚土坯尖顶瓦房,80年代开通第二条大街,住宅建筑大部分为红砖瓦房,90年代开始出现青石建脚砖瓦房,2000年前后砖瓦房普及,有部分二层小楼。
  该村1980年实现全村通电,2003年大街全部铺设沥青路面,2009年村民安装自来水。
  村政沿革
  1957-1965年,李卫恒任村长。1965-1971年,庞仁玉任党支部书记。1971-1987年,庞相义任党支部书记。1987-2006年,庞相玉任党支部书记,张连庆任村主任。2006年,庞志祥任党支部书记。
  村民经济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有集市贸易,牲畜市场很出名。村民主要以小手工业、编织、笤帚、筢子、开茶馆、炸油条、铁匠等小本经营来维持生活。20世纪50年代集市贸易市场取消,该村村民继续以小手工业、种菜为主,种地为辅。70年代集体建有红旗石棉瓦厂,有面粉加工、手编网、缝纫加工。改革开放后,该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种菜的积极性,建蔬菜大棚40多个,占家庭户的70%,30%的村民除种地外,搞起运输、建材、土产、电料、副食、超市、驾校、煤炭销售。庞志祥兴建大型养猪场,饲养加工一体化。2011年成立济南市绿源八戒食品有限公司,产品销往济南各大商场,被评为济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山东省畜牧业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常务理事。该村有吊车1部,铲车2部,大型运输车5部,大型农业机械1部,轿车30辆。个体经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教育 文化卫生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就有传统的鼓子高跷队,武场最出名。50年代失传,村民剧团演出民间小调《小八义》,改革开放后,村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
  1945年9月商河解放前该村建有初小1处,1-4年级,解放后,1955年成立联中,1985年撤销,保留小学1-5年级。1997年合班并校,该村适龄儿童转入常庄小学就读。
  该村1969年始设有卫生室,有赤脚医生一名。
  人物
  康清太 曾任商河县邮电局局长。
  李富德 上海市公安民航分局局长。
  (王德才 庞志祥)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德才
责任者
庞志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庞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