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居政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38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居政设施
分类号:
F294
页数:
10
页码:
151-160
摘要:
本章记述了香磨李村道路、桥涵、排水、供水、供电照明、交通邮电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
香磨李
居政设施
建设
内容
第一节 道路
香磨李庄建成村落后,逐步形成了几条乡间土路,连接着村落,并与外界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发展生产,方便交通,开发、拓建了许多公共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已成香磨李村的主题。在要致富,先修路的前提下,香磨李村为发展经济,扩大开放,改善交通条件,随着村庄的改造,逐步规划修建道路。1997年《香磨李居旧居改造规划草案说明》中,对全居的道路作了规划,其规划格局基本上以依托原居内道路的骨架,进行拓宽改造。主要分为干路和支路,干路有中心路济泺路,南北走向,宽50米,由南而北,穿过香磨李居。标山路,南北走向,宽30米,由南而北,穿过香磨李居。2001年底,全居共有道路6条,总长度为1800米,道路总面积为9.12余万平方米。主要道路有:
济泺路位于香磨李居中部。南起成丰桥,北至泺口黄河大坝,全长5290米,宽50米。该路在1925年称“义威路”,
为宽6米的土路;1930年改称为“五三路”;1938年改称“济泺路”。国民党统治时期,路基由6米加宽到12米,并修建了宽3米的碎石路面。1953年将碎石路加宽至7~9米,并将泺口街里至大堤段加宽。1954年将成丰桥至济泺桥一段(称南段)路面铺装34厘米厚的沥青路面。1956年又将济泺路北段(济泺桥以北)做了沥青表面处理。1958年6月3日至7月17日,将济南段沥青路面加厚35厘米。同年10月又在南段主路两侧修建煤渣路面慢车道13360平方米。1964年1月8日至2月10日,由造纸西厂等单位集资修建了东侧边沟。1969年济泺路南段拓宽为34米,其中,快车道14米,两侧隔离带各4米,慢车道各6米,全为沥青混凝土路面。1984年由天桥区市政工程养护所施工,4~5月将南段隔离带由宽4米改为3米,快车道宽度增至15米,慢车道也各增至6.5米。1985年自成丰桥到汽总路两侧慢车道又各加宽至7.5米,新建人行道各4米,并将路边沟改为100×110厘米混凝土盖板沟及直径600~700毫米管道。
1988年7月~1989年5月,以企业集资、政府拨款等方式投资497万元,拓宽了济泺路北段,长度2.2公里,宽度为50米。其中快车道15米,慢车道各宽7米,隔离带各宽3米,人行道3.5米×2,绿地各宽4米。同时修建雨水管道4公里,污水管道300米。
标山路(老济泺路)标山路南起北园路,北止泺口居,经标山居、凤凰山居、林家桥居、香磨李居、马家庄,长2700米,宽7.5米,面积20250平方米。
小滑河北路1997年,小清河进行拓宽,1998年兴建小清河北路。该路经香磨李居段长400米,宽50米,是一处新兴的道路经济增长带。
香磨李小区西路香磨李小区西路南起小清河北路,香磨李居办公楼西侧,北至居活动娱乐中心,长250米,宽8米,系2000年建成的居民小区街巷道路。
香磨李小区东路该路南起小清河北路,香磨李居办公楼东侧,北至居活动娱乐中心,长250米,宽8米,系2000年建成的居民小区街巷道路。
河滨路该路西起济泺桥,东至林家桥,小清河北岸,沿河东西行,长400米,宽8米。路南侧为绿化带,路北侧为鞋城和洛中货物集散中心,是一条商业和观光道路。
第二节 桥涵
义威桥(今济泺桥)位于济泺路跨小清河处,为三铰双骱敞肩式钢筋混凝土桥,立拱跨32米。桥长45米,宽10米。
济泺桥(原名义威桥,1930年改为“五三桥”),位于济泺路跨小清河处,是连接泺口与市区重要桥梁。1927年建成,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三铰骱敞式拱型桥,造型与赵州石桥类似。桥拱跨距32米;桥长45米,宽10米;桥面为混凝土车行道。该桥坡度大,桥面窄,过往车辆日趋增多,已不适应交通的需要,于1986年3月12日将旧桥拆除重建。新桥为钢筋混凝土钢架桥,净宽40米,长55.32米,桥面总宽30.4米,其中车行道宽22米,人行道各宽4.2米。载重汽车20吨,拖车100吨。1986年12月竣工。
林家桥位于标山路(老济泺路)跨小清河处。原桥建于明朝,为石板11空桥,空各1.5米。桥长28米,宽5.6米。1950年改为1空水泥板桥,1978年改建。1997~1998年,小清河进行拓宽,新建林家桥。该桥长50米,宽30米,是一处现代化的钢盘水泥混凝板桥。
第三节 排水
解放前,香磨李村无排水设施,雨水、污水自流。由于本村西部和北部地势低洼,坑湾较多,每逢雨季,山水横溢,南部之水沿济泺路经村南汇入小清河及低洼地带。洪水一旦暴满,小清河排放不及,形成倒灌,便淹没村民住宅及庄稼。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整修田地,兴修水利,新建或疏浚了排水沟渠及河道。特别是经过1958年深翻整平土地,1964年整地改稻田,1978年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香磨李村排水有了大的改善。随着村办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亦配套进行。道路街巷设有排水沟,住宅、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均建有排水设施。至2001年,全居共有排水主道3条,总长度为5000余米。即济泺路两旁香磨李段长1600米;老济泺路两旁香磨李段1600米;小清河北路排水道400余米;居民小区和泺口服装市场排水渠道多达55条。
排水河道香磨李居主要排水河道为小清河。此河西起济南西郊睦李庄,经本居东流直入渤海。流经本居段为:西起金牛闸,东至林家桥,全长800余米,宽50米,深达10米。常年排放南部山区及沿途厂企、居民单位排水。雨季排放洪水,最大排水量为每小时70余立方米。1996年拓宽后,排水量每小时500余立方米。
小清河流经本居段1996年前,河宽10多米,最宽处也不及20米,每遇大雨,洪水排放不及,淹没农田和房屋。1996年,小清河经过拓宽治理,宽达50余米,两岸石砌围墙高10米左右,河底深挖淤泥,水流畅通,做到防洪50年一遇。
排水沟渠香磨李居主要排水沟渠有3条,支渠多达55条,总长度为11000多米。1998年前,污水均排入小清河,1998年小清河全部改造后,污水排放由东西主干管全部排入济南污水处理厂。
济泺路污水干管:是济南市区的重要排水设施,为雨污混流干管,是减少工商河污染的重要措施,全长10.98公里。主要工程有直径350毫米的混凝土管1280米,直径600毫米的混凝土管480米,直径700毫米混凝土管740米,直径1050毫米混凝土管1030米。倒虹吸三处共计长145米;建检查井139座、暗渠2667米、明沟1280米、土明沟3500米。
天桥立交桥下排水管道:(1)雨水排水设施。1973年新建天桥时,同时改建了排水设施,天桥附近的雨水经天桥向北
直人工商河,汇水面积2.65平方公里,按二年一遇的标准,流量在铁路以南11立方米/秒,以北11.6立方米/秒。汇入小清河排出。(2)污水排水设施:天成路排污管道为纬二路污水干管的下游段,下连济泺路污水干管。汇水面积南起八里洼,北至工商河,西自纬五路,东至纬一路,面积为504.31公顷。污水管道的布置,东侧位于人行道离立沿石2.5米,西侧位于慢车道离立沿石1.7米,管径500和600毫米钢筋混凝土管。路东下游旧管道400×600毫米卵形混凝土管仍使用。该污水排水管道汇入小清河排出。
标山路(老济泺路)污水干管:标山路两旁污水干管北起二道坝,南到小清河,道两旁污水排放长1600米,原为明沟,现为水管子。污水原直排小清河,济南污水处理厂建成后,直排到污水处理厂。
小清河北路污水干管:1998年建成的济南市小清河北路,路下安有主管直径2米,支管直径1米的东西方向排水干管,直排济南污水处理厂。
居民小区排水支线:2001年全部建成的香磨李居民小区共设有20条排水线。其中,居民小区东路东西方向设有7条排水线,总长350米;居民小区西路东西方向设有8条排水线,总长400米;小区东西3条排水线,长75米;小区南北两条排水管道,总长500米。仅居民小区排水管道计长1500余米,全部排入主干道。
泺口服装市场排水干管:济南泺口服装市场从1989年建起,至2001年先后建起10大专业批发市场、2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物。排水设施纵横交错,排水管道多达60条,长达6100余米。大小管道全部汇入济泺路主干管和小清河路排水主干管,过去全部排入小清河,现在均由西向东流入济南市污水处理厂。
泺口服装市场部分排水管道:西服街干管长100米;服装精品街干管长108米;西服中心街干管长80米;南北精品街干管长100米;精品大厦前南北干管长100米;名牌大厅南北干管长90米。商贸中心外围东西干管长120米,南北长150米。交易小厅南北干管长40米。外围市场西北东南方向干管2条,长200余米;东西方向干管4条,总长300余米。羊毛衫市场南北干管3条,总长600余米;东西干管11条,总长640余米;一区干管3条,长100米。鞋城东西干管7条,总长310余米;南北干管3条,长180米;东走道下水道3条,长180余米。老泺口服装市场东西干管4条,长1200米;南北6条,长300米。“四季红”批发市场南北干管2条,长200米;东西干管6条,长360米;童装市场东西干管长150米;物流中心南北干管2条,长240米;东西干管2条,长300米。
第四节 供水
旧时,香磨李村村民饮用水主要是河水和井水,村民用水主要是从小清河提取,部分村民用井水。
解放初期,村民用水均未消毒。当时,政府作出规定,每早8时前为临河村民提取饮用水时间,不准往河内排放污水和洗涤衣物。后亦曾经采取用井水或河水消毒的办法,提取生活用水,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民供水状况。20世纪50年代,香磨李村先后打了六眼井,群众引用井水。1957年,在村内安上2个水龙头,设了村内接水站,全村80余户,480余口人吃上了自来水。时,每2分钱一担水,户家用水桶到接水站买水。从此,香磨李人民吃上了自来水。1976年,全村大部分户吃上了自来水。
为方便群众,1984年,大队投资,户家集资,使自来水进了“农家院”,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用水条件。当时规定,大队投资安主干管道,村民每户集资给7米长的水管子,每户安上一个水龙头。水管分别为:主管75毫米,副管50毫米,小胡同30毫米,进户12毫米。
从1997年起,按照新居建设规划,居内建六层楼房,住宅楼新设1条主干线,长1000余米,进户支干道长达2万多米。
济南泺口服装市场设有主干管3条,长900余米;设有支干管10条,长3000余米;进户管道500余条,长2500米。市场共有主、支、进户管道513条,长6400余米。
至2001年,香磨李居共有主干道4条,支干管12条,人户干管1800条,总长度近3万米。
水源先后有三处:一是饮用西郊水厂(峨眉山)的地下水;二是饮用黄河水厂供水;三是饮用鹊山水库供水。全居居民每月用水量1万多立方,全年用水量12万多立方,每方1.75元,水费21万元;泺口服装市场每月用水1.5万立方,全年用水18万立方,每方水费2.1元,需水费37.8万元左右;全居年共用水量近30余万立方,水费58.8万元左右。其中市场用水是民用用水的1.5倍。
第五节 供电 照明
解放前,香磨李村无供电设施,村民照明多用煤油灯、植物油灯或蜡烛。
1959年,香磨李居接通了电,安装电灯照明,是北园镇较早用上电的村之一。起初,由于大队财力不足,采取大队拿一点,户家集一点的办法,每户交安装费100元,其余大队支出,使用济泺路和林桥线供电线路,建一个变电室,100千瓦的变压器,为大队办公室和100余户村民安上电灯。当时,由于电力不足,限制用电量,村户只能安置低瓦数的灯泡,而且,灯盏数亦较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村办工商企业大力发展,村民生活逐年富裕,电器化设施、设备进入家庭,民用电量也遂之增大。为加强电业的管理,香磨李居建立物业管理办公室,由李风荣任主任,下设4人组成的水电班,具体管好水电工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济泺路、小清河北路、标山路的拓宽建设,香磨李居成为东西南北的交通汇集点,3条商业街汇集了450余家商业、饮食服务业;又加上济南泺口服装市场的扩大,服装加工户大增,用电量成倍增加。
至2001年,全居有5个配电室,9个变压器。其中:400千伏安的1台,315千伏安的5台,200千伏安的2台,100千伏安的1台。主干线有2条,即济泺线和林桥线。
香磨李居民和驻居单位线路情况:
居民小区800户,线路总长19200余米;驻居单位线路总长9800米,共29000余米,每月用电量13万度左右,每年用电量在150~160万度。居民用电每度0.52元,每年电费在78~83万元左右。
泺口服装市场线路及用电情况:济南市泺口服装城商贸中心共有干、支及入户线1847条,线路总长1万多米;羊毛衫市场共有干、支及入户线路405条,总长8430余米;鞋城市场共有干、支及入户线路403条,总长8400米;童装批发市场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285条,总长
8600余米;“四季红”商场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409条,总长8580余米;老泺口服装市场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692条,总长28800余米;泺口服装城交易小厅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505条,总长8400米;泺口服装市场交易大厅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612条,总长7100余米;精品大厦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626条,总长14200米;外围市场(三科)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201条,总长7000余米;物流中心共有主、支及入户线路65条,总长1480米;其他服务、饮食单位共有线路100余条,总长5000余米。
总计,泺口服装市场共设有主干线、支线和入户线路6150条,总长115990米。每月用电量30~40万度,全年用电量360~480万度左右。工商企业用电每度0.8元,每年电费在288~384万元左右。
全居共有线路7550条,总长144990余米,年用电量510~640万度左右,年用电费用在366~467万元左右。其中,服装市场用电占总数的3/4,民用电占1/4左右。
附
香磨李居水、电供用规则为搞好本居的正常水、电供应,根据供电局、节水办“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和“把有限的水、电管好用好为民造福”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保本居居民生活正常用水、电,发展本居经济,党委、居委研究,特制定如下规定,凡在本居用水、电者,都必须配合居水电管理办公室监督执行。
一、凡在本居用水、电者,必须备有标准计量的水电表、漏电保安器,由管理员根据有关标准,统一安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外来租房者,要办好手续交安装费。
二、对现有表计不准或表池过深、埋死、损坏无法抄表而修验又不及时者,电费每天一只灯(不超过40W)按0.3元,一个插座按2元,水费每天每人按0.20元收费,超出半月还修验不好的,要各增加一倍收费。
三、任何人都不得私拉乱接电线,更不准违章 偷用。如发现居民生活违章 ,罚款300元,搞副业违章 罚款600元,未经批准用电炉子、电烤箱等耗能高的,没收器具外罚款500元。
四、如发现党员干部包括居水电管理员、财会及各企业干部和外来人员违章 者,罚款在居民的基础上加50%。
五、对发现违章 用水电举报属实者,奖励所罚款的80%;对举报者绝对保密;如因管理员走漏消息,一切后果由管理员负责,并罚其200元作为对举报者的赔偿。
六、居民修建房屋、红、白喜事,都必须在自己表内使用,否则要按违章 处罚。如用电刨子、电锯、水泵、电夯等无法接表3天以内的临时用水、电者,必须经管理员批准预交50元保证金方可使用。电每小时按1元、水每天按5方收费。外来人员加收一倍。
七、本居水电费单位标准,电表每10个字以内加收1个字的线损。
第六节 交通 邮电
交通香磨李居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有济南市区南北贯通的主干道之一
——济泺路;有香磨李居直通济南古城的东部主干道——标山路;该路贯通居与北部诸居和外环路相接,直通黄河泺口渡口,过黄河直达黄河以北。西接济齐路,东接济青高速公路的小清河北路。各路在居辖区内设有9处市区公共汽车停车站点:小清河北路的82路和84路在居辖区设有标山、泺口服装市场和北闸子3个停车站点;济泺路的4路、5路、K50路、K68路、K90路、K53路、K57路等均设有停车站。出租汽车来往如梭。从香磨李居出发,到济南国际机场28公里;到济南火车站4公里;到济南长途汽车站2公里;到大明湖公园5公里;到趵突泉公园7公里;到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只有10公里;济南动物园近在咫尺。除乘公共交通车外,居内商业街还设有出租车提供旅游服务。
除公共汽车外,在服装市场设有火车售票处和飞机售票处,各路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水路交通运输黄河泺口港位于香磨李居以北2公里,建于20世纪初期。
泺口港是黄河航运的中心。其航线下抵海口约250公里,上溯经河南仪封、开封至郑州黄河大铁桥,航线全长900公里。泺口段设有枣树园子、上关、下关、马家道口、赵家庄(原名李家行)等5个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黄河航运局在此建港。
黄台板桥港是小清河上游最大的货运码头。小清河全长约237公里,其航线经章 丘、齐东、邹平、桓台、高宛、青城、博兴至寿光的羊角沟。在20世纪30年代可到达济南市西门、侯家场、成丰桥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在黄台板桥设航运局并建港口。
黄河客货运输据《山东经济调查》(1915~1918年)记载,民国初年,由郑州铁桥至济南泺口,往来的民船约3000只左右(其中北园一带民船约250只),从河南、山西等地运抵泺口的主要货物为粮食、草辫、茧丝、花生米等农副产品。出境货物,从山东中部、东部经泺口运往外省的货物主要有食盐、沙糖、煤油、棉纱、布匹、纸类、海产品和杂货等。从山西、河南、鲁西,经泺口运往山东内地和沿海的货物,主要有铁货、茶业、木材、竹货、草辫、豆类、小麦、杂粮、麻、药材、煤、瓷器等。
1938年,国民党在河南花园口破堤,黄河决口夺淮改道,泺口河道干涸,航运停止。1948年黄河恢复故道后,航运衰退,货运以石料为主,兼运粮食杂货。20世纪50~60年代,货运仍至梁山、郓城、利津等县,但已经衰微。黄河航运局曾发行于泺口至惠民的客运,后因乘客不多而终止。进入80年代,泺口黄河货运基本停止。
泺口横渡是黄河上的主要渡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人海后,泺口渡口成为济南通往鲁北和京、津地区的主要渡口。到70年代末,泺口渡口是最兴旺时期,最高月收入可达30多万元。80年代黄河公
路大桥建成通车后,泺口渡口日益衰退,过往车辆、行人大为减少。20世纪90年代,黄河连年断流,运输消失。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为方便南北交通,在黄河渡口搭起了浮桥。在防汛期间,为使洪峰畅通人海,根据水情,进行暂时拆除。洪峰过后,根据防汛情况,再行搭建。
小清河客货运输据《时报》(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三日)和《支那省列全志》(第四卷221页)载:小清河航运事业始于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光绪以后逐步兴盛,每天停泊白在黄台板桥装卸货物的船只约200余条。清末民初,经黄台板桥输入的货物,以食盐、棉花、粮食、杂货等农副产品为主;输出货物以棉纱、煤炭、石油、日用杂货为主。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小清河货运量减少。20世纪30~40年代输入以食盐、粮食、大葱、大白菜等农副产品为主;输出以面粉、煤炭、大粪干等为主。50~60年代,主要输出煤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70年代后因水源不足,货运基本停航。
铁路运输京沪铁路(津浦铁路)从本居东侧和北侧通过,相邻有北园车站和泺口车站,南4公里处有济南火车总站,东南4公里处有济南火车东站,铁路运输十分方便。津浦铁路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12月),北起天津,南到南京市浦口,全长1009.48公里。本地区辖内段自鹊山站南行,过黄河铁路大桥,经泺口站、北园站,至济南站计长11.5公里。1986年完成双线建设和配套工程。70年代后期,该铁路由泺口站西行,经曹圈黄河铁路大桥至宴城与北行铁路线相汇,两线同时使用。
公路运输香磨李居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境内设济南泺口长途汽车站,每天100多部大型客货运输车辆通往全国各地。济南汽车总站泺口营业处设有大型客货车,通往全国各地。济南洛中货物集散中心设有42条线路,上百部大型客货通往全国各地和俄罗斯。
运输工具解放前,香磨李居无有交通运输业,木头地排车和小推车是农民们运输的主要工具。解放后,香磨李的小推车、地排车、大马车发展到100余部。1958~1978年,香磨李大队除传统的农业交通工具外,已有12马力的小拖拉机。至1978年,全大队已有25马力拖拉机2部,28马力的拖拉机1部,50马力拖拉机1部,小型拖拉机50余部。主要搞运输业,为建筑部门拉沙、拉石,拉预制板、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1983年,香磨李村增加了50马力的链轨车。接着,解放牌、黄河牌、北京130等运输车先后进村。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香磨李居二三产业迅猛发展,集体、个体、外资企业发展到3000余家,个体业户发展到2.5万余户,交通运输工具迅速发展。至2001年,香磨李居小轿车、面包车、各种运输车辆70余部,三轮摩托、二轮摩托、轻便摩托等上百部。全居各种车辆达200余部,形成一支强大的运输队伍。
车辆管理为加强对车辆的管理,香磨李居建立了车辆管理组织,由居党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刘新志分管,对本居车辆的检查、年审、办本、挂牌、过户等,均做好车辆管理和服务工作。
邮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泺口洪宇街设立三等邮政支局,承担北郊一带的邮政业务。1947年11月,在成丰桥设立邮政代办所,随即承办北园一带投递业务。
解放后,香磨李一带的邮政业务,由市邮政局统一划分信件投递地段。群众寄钱寄物,主要到泺口邮政支局、成丰桥邮政局和堤口路邮政所办理,也有的到市内其他邮政单位办理。
电讯20世纪60年代末,香磨李居只有1部电话,安在生产大队队办企业香磨李大队翻砂厂。随着香磨李居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工商企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济南泺口服装市场的建立、发展、壮大,3条商业街的繁荣兴旺,通讯设备日臻完善。20世纪90年代,居里安装了程控电话总机,各工商企事业单位均设有直拨电话。接着,私人住宅电话先后进了居民户,尔后,个人住宅电话大量进入家庭。至2001年,香磨李居设有直拨电话800多门,手持移动电话3000多部,传呼机2000余台,对讲机1000多部。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