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山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香磨李居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3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山丘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6
页码:
74-7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香磨李马鞍山、粟山、药山、鹊山、华山等山丘地貌。
关键词:
香磨李
山丘
地貌
内容
香磨李地处济南中部山前平原带。南与标山和凤凰山两村接壤,小清河由西向东从居南经过。隔小清河与“齐烟九点”之一的标山、凤凰山相接,西邻金牛山。远望北部自西向东可观马鞍山、粟山、药山、鹊山、华山等山丘。由于燕山期岩浆岩的侵入体局部突出,地面形成独有的星点形小圆山地貌。香磨李整个地势较低,海拔高度在21.5米左右。
香磨李境北部处在小清河流域的湖泽沼洼地,20世纪80年代初,小清河排泄积水后,尚存片片水塘,植荷养莲,人们称其为“十里荷香”之地。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西还有占地10余亩的水洼塘地,深约2~3米,最深处5米,养鱼种藕。90年代初,该水塘填平修建泺口服装市场。
香磨李境域为小清河低洼地,在周围环境中,登高望远,有“齐烟九点”中的匡山、粟山、马鞍山、药山、鹊山、凤凰山、标山、华山等,点点可数,孤峰远影,历历展现在眼帘。
无影山无影山位于香磨李居西南,山坡延缓,山顶平坦,海拔51.6米,石质为辉长岩,20世纪80年代前该山产黑砂石和青砂。
据《济南市山水古迹证略》载:“无影山在市西北八里,黄家屯迤西,以日中无影故名。”西汉乐舞杂技陶俑等珍贵出土文物就是从无影山出土的。明成祖朱棣为夺取皇位兴兵来济,在无影山炮打济南,历史上有“燕王四子打济南”的传说。明代诗人王象春留有“燕王四子打济南”的诗句:城西十里耸黄岗,成祖当年控刷刷刷辅骦。火炮从天惊地裂,至今一角失金汤。史料记载: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建置》载:黄岗铺,城西北司兵五名。途经无影山南设有官道(即现在的国道),是通往西京长安的国道。据传,唐代皇帝东巡就从这条国道通过,地方官员赴京必经。清代诗人留有诗句:乱石堆云莎草铺,一鞭迢递指征途。年年八月黄岗道,驴背秋山入画图。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城市建设扩大,经房地产开发,已开发成一片六层以上楼房区,该山消失。
粟山粟山位于香磨李居西北4公里处,东与北马鞍山相对。山名取“苍海一粟”之粟,极言孤山之小。海拔61.4米,石质为辉长岩。《齐乘》载此山,该山亦为“齐烟九点”之一。山上有松柏,1962年,济南市民政局在山下建济南市火化场。
匡山匡山位于香磨李居西,系“齐烟九点”之一。匡山,原名为筐山,其形状似筐子,故名。“太白读书处”刻石立于匡山西麓,刻石高约4米,宽2米,字为行楷书,落款:甲子仲秋朱云澜书,传说为李白读书处,筐山因为杜甫赠李白诗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句子,而李白恰恰又亲到济南加入道教籍,又游过鹊山湖,于是济南人士就把“筐”去竹
改“匡”,称为匡山,并在匡山上修了一座祠庙,还立了一块碑碣,标之日:“太白读书处”。山巅有寺,入门为前殿,后为正殿,东院北堂三间,西北转又一院落有石日“白虎石”,再北为太白读书堂,现该处房舍皆荡然无存,仅余此刻石。20世纪90年代以来,匡山居委会投资,在山上筑路修亭,已成为一处旅游景点。
至于李白来此与否,金代诗人元好问的《济南杂诗》之一留有诗篇:“匡山闻有读书堂,行过山前笑一场。可惜世间无李白,今人多少贺知章 !”以此付之一笑而已。
北马鞍山北马鞍山原名鞌山。位于香磨李居西部3公里处,北邻药山,西为粟山,因山峰形似马鞍,故名。海拔87米,石质为辉长岩。
清雍正七年(1729年)《山东通志·疆域》载:“马鞍山在西北十五里,药山之南。”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89年,鲁卫等国请晋师伐齐,师陈于鞌。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鞌之战”就发生在马鞍山一带。山上有苗圃、松柏,是“齐烟九点”之一。
马鞍山西麓有卫青墓,东麓有明代后七子李攀龙墓。
药山药山位于香磨李居西北3.5公里处。无影山北路路西,南与北马鞍山相对,北望鹊山,海拔114米,石质为辉长岩。此山大小九个峰峦,故名“九顶莲花山”。《齐乘》载:“药山,山出阳起石,极佳,故名。”《历乘·舆地》称:“药山,城西北一十五里,有洞,产阳起石,上官徵取无虚日”。有讥之者云:“阳起石冈腽肭脐,登山涉海苦蒸黎,何如筐埠无穿凿,犹待花闲鸟漫啼。”
山上曾建有“药王庙”,产半夏、远志、千头菊、茵陈、柴胡、生地等多种药材,是“齐烟九点”之一。
清代,任宏远《赠药山高羽士诗》:远避云深处,结第在九峰。春前锄芍药,雨后种芙蓉。元悟心常静,丹炉火自熔。不缘卖药出,人世那能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区、镇、村多方支持,投资建设,年年义务植树造林,已建成药山公园,成为天桥区西北部的一处幽静天然旅游区,每逢五月、十月,每天来此爬山旅游的城乡人民达万人以上。
标山位于香磨李居南,隔河相望,其东隔工商河与凤凰山相对,西与金牛山相望。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乔居云庄,常游标山,并作《标山记》,其中日:“绰然亭(云庄别墅一亭,作者注)西三四里,有双山日‘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叠矗,势陂陀,可步行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士人以傍无他山,惟此岩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舆地》载:“标山,城北一十里,山石并立如标,故名”。明万历年间,在山上建有“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在山上建一钟鼓楼。标山,山石裸露,石质辉长岩,山高海拔48米。是济南景观“齐烟九点”之一。
独特峰姿,竖如标尺,标山名之。
松柏常青,秋枫染火,春柳垂丝。
养浩拨冗频临,啸散曲,悠游四时。
我化青山,青山化我,情景融诗。
注:元代文人张养浩常来标山俯仰啸傲。他曾说过:“到标山来简直不知是我化青山,还是青山化我。”
凤凰山位于香磨李居东南,隔河相望,其西隔工商河与标山相对,其东偏南为北园镇工商业区。据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标山记》载,凤凰山与标山在地图上无名称,当地人统称二山为“标山”,“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东者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清代,该山峰因其状如凤凰展翅,故易名“凤凰山”。该山高海拔49米,石质为辉长岩石,山上有松柏。是济南景观“齐烟九点”之一。
金牛山位于香磨李居西南,隔河相望。西、北两面濒临小清河,东隔工商河与标山相对。金牛山三面环水,山上松柏葱茏,山下河渠纵横,稻田荷塘,铺红衬绿,景色明媚秀润。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济南大观》载:“金牛山在市西北十里药山之南,现划为商埠公园,正谋兴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济南山水古迹纪略》载:“金牛山在市西北,森林秀蔚,亭舍豁然,现改为公园,以备夏秋间市民游览”。由于战乱,旧政府腐败,未能建成公园。直到1959年,人民政府将金牛山正式辟为公园。依山定势,错落有致地修建了熊猫馆、猩猩馆、狮虎
馆、猴山、鸣禽馆、海豹池及小动物苑等,展出各种珍禽异兽。该园定名为“金牛公园”。1988年,更名“金牛山动物园”。1989年易名“济南动物园”。该山海拔46.7米,石质为辉长岩。金牛山森林葱郁,湖水环抱,境界开阔,布局巧妙,既表现了疏密相间、风格多样的园林建筑之美,又保持了原来的天然风貌,是济南以展出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
游金牛动物园
依山傍水,皆日金牛美。
孔雀开屏争妩媚,戏耍群猴孩醉。
霎时细雨霏霏,岂能草草回归。
更有无边风月,落霞孤骛齐飞。
伫望华不注山
桀立孤峰昊天低,寺颓香火久来稀。
齐晋当年鏖战急,创雄师。
云雾润蒸华不注,黄河若练紧相依。
如画风光今胜昔,展新姿。
黄台山位于香磨李居东北5公里。该山居小清河以北,隔黄河与鹊山相望。清雍正七年(1729年)《山东通志·疆域》载:“黄台山,在县北八里,所谓黄台者,今之黄台桥也,而山随黄台得名。盖汉台县故城,在其东也”。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舆地》载:“黄台山:城北一十里,上有月阳寺”。黄台山月阳寺建于元代延祐四年(1317年)。寺内立有明、清、民国时期重修月阳寺的石碑20多通;东大殿有释加牟尼佛塑像;西大殿为老子、孔子塑像;西小院建有地母殿。寺前建有戏台,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始为庙会,唱戏3天。1943年,由于战乱停止庙会。1946年,国民党军队在月阳寺修筑炮楼,寺内塑像全部毁掉。1963年,寺院建筑全部拆除。
黄台山岩体为石灰变质的大理石,山高海拔61.4米。古时,山上树木攀藤,杂草丛生,是一座绿丘。1974年,在山
上发现一座汉墓,从墓中出土有著名的东汉《七盘舞》石刻图像等文物。七盘舞(又称盘鼓舞)这一文物,可与史籍中记载的“历七盘而纵蹑”而相互印证。黄台山历经开采,现已失去原貌。
狗屎山该山位于香磨李居南200米,西依济泺路,与济南动物园东门相对。石质为辉长岩,历经开采,现已成为孤石。
在很久以前,太上老君的坐骑——神牛,偷吃了老君炼的仙丹,被玉皇大帝贬下界,去耕耘荒山野地,并差犬看守。有一年,凡间歹人,暗施魔法,想猎取神牛归己。一日,歹人乘其不备,袭击神牛。神牛受惊,一声长吼,直奔东北面去。这时,正在吃食的神犬,听到牛的叫声,不顾一切地追赶而去。神犬离去时尚未吃的食物,天长日久变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狗食山”,后来人们把“食”谐音“屎”,山名便成了“狗屎山”。至今,狗屎山仍立在金牛山的东边。
鹊山位于香磨李居以北4公里,黄河北岸。山高海拔120.8米,石质为辉长岩。据元至元五年(1339年)《齐乘》载:“鹊山,府北二十里。王绘太白诗注云:‘扁鹊炼丹于此’。俗又为谓每岁七八月鸟鹊翔集,故名”。明崇祯六年(1633年)《历乘·舆地》载:“鹊山:城北二十里雒口镇。其山无峰,望之如翠屏,大清河流之下,盐贾所处。世传扁鹊炼丹于此”。鹊山与华山隔河相望,济南八景之一“鹊华烟雨”美景,即是对二山的描写。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留有《鹊华秋色图》,描绘了鹊、华二山之美景。《历乘》所载的十六景称鹊山“远望之若万垒云屏”,故有“翠屏丹皂”之美誉。鹊、华二山,历来被视为济南的象征。华山峻拔孤秀,如出水芙蓉;鹊山岩壁横展,似临流翠屏。每当阴雨之际,登千佛山凭高远眺,两山对峙,云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自有一种朦胧飘杳之美,无不寄托天涯游子思乡怀土之情。
鹊山,松柏葱郁,有宋代修建的“鹊山院”(又名“鹊山寺”,今已废);有明崇祯八年(1635年)曾司璥修建的“万善寺”(今已废);现尚存扁鹊墓及墓碑,于1957年被定为济南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鹊山览胜
雨霁云收,登高赏目,一扫烦愁。
岁月无情,丹炉安在?卢医名留。
揽云漫步遨游,真乃是,鹊华风流。
绿水青山,元人杰作,千古悠悠。
注:元代书画家赵盂頫的《鹊华秋色图》为传世之宝。
知识出处
《香磨李居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反映了香磨李居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限上起事物发端,断至2001年。
阅读
相关地名
香磨李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狗屎山的传说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鹊山览胜
相关作品
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无影山
相关实物
粟山
相关实物
匡山
相关实物
北马鞍山
相关实物
药山
相关实物
标山
相关实物
凤凰山
相关实物
金牛山
相关实物
黄台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