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945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2
页码: 456-457

内容

根据省市和行业有关文件精神,2001年4月,将军集团公司董事会提议、总裁办公会决定:由济南卷烟厂副厂长蒋海岩负责,由集团公司(卷烟厂)办公室具体组织编写《济南卷烟厂志》,并确定了编志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秉公直书济南卷烟厂历史发展的大事件,收录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述历史,更注重当前;重点记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集团成立以来济南卷烟厂的发展、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和基本经验;记述企业生产经营、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员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创新焕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和凝聚力以及所展现的企业精神和崭新风貌。编写要详略分明,一是详今略往,但尽量保留历史珍贵资料;二是详内略外,主要记述济南卷烟厂的大事件;三是详本略末,突出生产、管理、科技、品牌等内容;四是详特略同,重点记述突出企业特点的内容。同时,成立了《济南卷烟厂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蒋海岩,副主任公茂军、张晶;组成了编写小组,组长焦方贡,返聘袁力行参加编志工作。拟定了《厂志编写大纲》,确定厂志上限为1928年,下限为2001年12月31日,时间跨度为73年。5月,处室(车间、部门)确定兼职撰稿人,编志任务分工到人。7月,编写小组充实刘训、郭勇、崔雪梅3人,并着手查阅档案,编写大事记;制订了编志的具体制度。此时,有专职编志人员5人,兼职75人。
  2001年12月,《济南卷烟厂志》编委会由14人组成:名誉主任孙其泽,主任张富廷,副主任叶逊,成员陈贵吉、李玉斗、段玲、孟令权、安郁厚、王洪祥、蒋海岩、赵宝忠、张振国、廖旭东、公茂军、张晶。自2002年3月起,陆续形成初稿分册;4月底,全书初稿完成。初稿着力把好政治关、资料关、体例关、保密关和文字关。同年5月初,将72万字的6本分册初稿印发编委会、各处室(部门)和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并送济南市史志办公室专家审读,征求意见。集团和卷烟厂领导以及部分志书专家都对厂志初稿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依据这些意见,厂志办编写人员对厂志初稿进行了增删与修改,形成厂志第二稿(征求意见稿),提交编委会审查。
  2002年7月,召开《济南卷烟厂志》审稿会,厂志编委会、厂志办及史志专家共23人参加。会议在对第二稿给予肯定的同时,提出了“去粗取精、锤炼文字,保持志书风格,完善图片、附录”的意见。会议还确定增加鲁守仁、张敏、王佩云、王道全、钱锡荣、刘玉珍6人为特邀编委。自同年7月22日起,由厂志办副主任公茂军、张晶负责,厂志办成员袁力行、迟迁、初丰清、刘训、郭勇、崔雪梅8人集体修稿,进行厂志的修订完善工作。同年9月,通过中华书局审查,同意进一步完善后予以出版。2003年4月,召开《济南卷烟厂志》终审会,编委会、厂志办公室、部分审稿人及专家40余人参加会议。约79万字的《济南卷烟厂志》顺利通过终审,并于同月正式出版。
  一部《济南卷烟厂志》所以能在两年内较短时间出书,其原因有四:一是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原集团董事长孙其泽多次过问编志进展情况,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集团董事长张富廷、总裁叶逊、厂长段玲、党委书记孟令权等领导始终关注编志工作,并给予具体指示。各处室密切配合,鼎力相助。二是精诚团结,众手成志。老干部鲁守仁等积极提供资料、图片和线索;一些返聘的老同志也参加了厂志编写。三是借助外脑,提高水平。编志工作得到了济南市史志办领导和专家的倾力支持。四是借助历史资料的积累。1982年,编写厂史时已形成约8万字的初稿、30余份口碑资料和2万字的史料,以及1998年编写的《走向辉煌——济南卷烟厂建厂70周年》一书,这些都为此次编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和经验。
  由于时间仓促,编纂者水平所限和历史资料的欠缺,这部《济南卷烟厂志》仍存有一些错误和不足,
  敬祈领导、专家和广大员工不吝赐教,留待今后修志时,一并订正。
  本志由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林廷生,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赵华民分别作序。由易高设计有限公司装帧设计,济南大秦信息咨询公司排版,深圳嘉宾彩印有限公司印刷,中华书局审定、出版、发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2003年4月

知识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济南卷烟厂志》

本志上限为1928年,下限为2001年,大事记延至2002年6月。记述了济南卷烟厂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及经营、生产、科技、人物等各方面的历史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