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质量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82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质量管理
分类号: F273.2
页数: 7
页码: 175-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卷烟厂质量管理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C)、标准化管理、质量监督监测站等。
关键词: 济南市 质量管理 管理篇

内容

建国初期,由山东省烟草公司生产课对产品质量进行指导性管理。1952年5月27日,中共济南市政企委员会下文批准黄台烟厂郑培基为品质检查员。1953年3月,设置检验课,负责制丝检查、卷支检查、成品检查、配除检查及统计制表。1955年6月,设置生产检验科,科长张寿先,副科长吕济云、石锦元。1956年,设置检验科,陈月东任检验科副科长。
  1960年7月,检验科划归生产科。1964年,设置质量检验科,高文贵任副科长。1965年6月,质量检验科划归生产计划科,副科长高文贵负责质检工作。
  1972年10月,设置检验科,科长高文贵。1975年12月,王基欣任检验科副科长。负责枣酊生产、烟叶发酵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负责烟叶进货检验、卷烟成品的出厂检验;负责各生产车间检验员的业务管理及产品市场调查等。1983年,增加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984年5月,检验科更名质量管理科,科长王基欣。1986年1月,赵强任质量管理科副科长。1986年8月起,卷烟产品的出厂检验执行GB5606~5610-85《卷烟》国家标准。1987年8月,成立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三级站),技术科副科长郗继忠任站长。11月,质量管理科更名为质量检验科。同年,三级站人员及设备由技术科划归质量检验科,三级站下设烟叶检验组、成品检验组、烟气分析(常规化验)组。负责卷烟评吸、烟叶进货检验及卷烟成品的出厂检验;负责各生产车间检验员的业务管理及产品市场调查;负责对消费者信访的回复与处理等。1988年5月,质量检验科更名为质量管理科,王基欣任科长兼三级站站长。同年,增设辅材料检验。1989年2月,成立厂评烟委员会,王基欣任主任委员。制订《评烟委员会章程》。
  1992年11月,质量管理科更名为质量检验处,王基欣任处长兼三级站站长。三级站下设综合管理员、质量统计员及成品检验、辅料检验、烟叶检验、烟气分析(常规化验)组。
  1996年4月,发布新《卷烟》国家标准,自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6年7月,蒋海岩任质量检验处处长兼三级站站长。同年,按新国标编写《卷烟教材》一套,举办培训班多期,为厂顺利实施新国标作好充分准备。在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中,制订《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及验证方式规定》、《卷烟产品感官质量检验管理规定》等检验规程及管理规定31个。
  1998年10月,质量检验处更名为质量管理处,郑歆珏任处长,赵善强、姚学玉、李云山任副处长。1999年11月,徐伟任副处长,分管质量体系工作。质量管理处下设综合管理、售后服务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烟叶检验、辅料检验室、成品检验物测室、化学分析室。主要职能:不断完善质量体系,负责质量体系的审核工作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负责标准化管理和统计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督导分承包方改善质量,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负责原辅材料的进货检验,卷烟产品的最终检验及制订各种检验规程;定期组织产品质量评吸会,及时将产品质量情况反馈到有关部门,并监督其改进情况;定期编写质量分析报告并对外出具检验报告;负责产品售后服务,处理客户咨询、投诉,并监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参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试制,并对产品、原辅材料及产品作业标准提出改进意见;负责产品的评审和管理评审工作,对判定不合格的事项提出处理报告或意见;对检验人员及售后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指导、监督和考核。
  2001年10月,质量管理处14名售后服务人员划归调拨站。至年末,有检验规程及管理文件40余个。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TQC)
  1983年,济南卷烟厂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由检验科负责组织开展工作。1985年,开展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培训面达94.99%,全厂44.38%的职工获济南市TQC知识统考合格证书。在创优工作中,开展“创优质、争一流”的质量优胜赛,发动群众开展QC小组活动。
  1986年,企业计量工作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后,制订计量工作升二级目标,成立计量室,充实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建立计量网络,组成27人专(兼)职计量管理队伍,扩大计量检测面,计量检测率达到96.2%。同年,根据《卷烟》国标要求,购置了13台(套)先进检测仪器充实产品质量检测站,检测仪器配套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厂、分厂、工段三级质量检验网;改组厂评吸委员会,实行评委招聘制,通过考试聘用评吸委员,逐步建立起业务素质高的质检队伍。
  1987年,调整质量管理机构,TQC工作划归企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由厂长直接领导,同时成立了厂、分厂(车间)两级TQC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配备了专(兼)职质量管理员,制订了以《卷烟产品质量责任制》为主体的13项质量管理制度及产品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TQC工作形成体系。
  1988年初,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卷烟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考核评分办法》和企业实际,编制并实施年度达标计划,由企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普及质量教育、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制度。年内销售和质检部门派出9个小组共30多人进行市场调查和用户专访,消费者信访处理率达到100%。同年,济南卷烟厂被中国烟草总公司和山东省经委评定为“推行TQC达标合格单位”,企业升级考核的3项质量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
  1989年9月,调整、充实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进一步明确各级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责。济南卷烟厂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分为四级,即:厂TQC委员会、分厂(部门)TQC领导小组、生产车间TQC领导小组、工段质量管理员。厂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19人组成,主任孙其泽、副主任陈海军。职能部门为企业管理办公室。
  厂TQC委员会工作职责:讨论、审定企业推行TQC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企业TQC工作,并组织检查考核;检查考核各级TQC机构的职能落实情况;组织参与质量审核和质量成本管理;监督《卷烟产品质量责任制》的实施情况,并提出考核兑现意见;讨论制订企业重大决策和质量升级计划,并监督实施;讨论制订企业实行质量否决权的有关决定,并监督实施;对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和认证;制订质量奖惩的有关规定,并监督实施;监督上级有关质量政策和法规的执行情况;讨论审定企业方针目标实施方案,并检查考核。
  TQC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根据企业推行TQC工作计划,制订本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严格按《卷烟产品质量责任制》组织生产、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根据质量管理的特点,制订并监督实施QC小组活动计划,对本单位QC成果进行评价、认证和向上级推荐;参与工序质量管理、监督工艺标准执行情况;组织实施质量教育计划,提高职工质量意识;根据企业目标制订部门方针目标实施方案,并检查考核。
  质量管理员工作职责:组织实施厂、部门TQC规划的具体工作;组织指导本单位QC小组活动,并负责组织QC成果发布会;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负责工序质量管理、监督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组织实施上级质量管理机构布置的各项工作。
  TQC小组活动:1987年,开始建立QC小组。逐步形成厂QC小组活动网。1988~1989年,共有23个QC小组取得成果,并在省和厂QC成果发布会上发表。其中有4个小组获“山东省烟草系统优秀QC小组”称号,1个小组获“山东省优秀QC小组”称号。MK9-5卷接机组成果先后在山东省烟草系统、山东省经委QC成果发布会上发表,取得较好的名次,并获“优秀QC小组”称号,同时被山东省烟草公司推荐到中国烟草总公司。
  1998年6月,生产管理部四车间的《提高设备利用率,适应市场新需求》获济南市QC成果一等奖;六车间的《设计条烟输送自检自控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减员增效》获济南市QC成果二等奖;一车间混丝掺兑班被评为市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同年7月,生产管理部四车间“变形金刚”小组成果《适应市场需求,实行一机两用》被评为省级优秀QC成果,并在同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二十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上获“全国优秀QC小组”称号。
  1999年6月,全国烟草行业第十次优秀成果发布会在长沙召开,生产二部三车间的QC成果《改进材料包装配送模式,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作为山东烟草系统唯一入选成果参加发布会,并获QC成果二等奖。
  2000年5月,生产二部三车间“青藤”QC小组的成果获济南市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一等奖。同年8月,在山东省第十九次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全厂有6个QC小组获“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班组”称号,分别为质量管理处“雪绒花”QC小组、二部一车间“彩虹”小组、二部三车间“萤火虫”QC小组、二部四车间“工蜂”QC小组、二部三车间“青藤”QC小组、一部三车间QC小组。另外,生产二部二车间丙班获“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同月,在全国烟草行业第十一届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工蜂”QC小组的《降低嘴棒不合格支数》与一部二车间制丝QC小组的《提高烟丝掺兑精度,稳定产品内在质量》分获行业优秀QC成果二、三等奖,并获“全国烟草行业优秀QC小组”称号。
  2001年5月,二部四车间“工蜂”QC小组的成果《提高滤棒输送率》获济南市优秀QC成果一等奖,并与一部二车间QC小组同获“济南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同年8月,济南卷烟厂有5个QC小组的成果参加了全省评选交流,一部五车间“蜡烛”、二部二车间“萤火虫”、二部四车间“工蜂”等5个QC小组分别获“2001年山东省优秀QC小组”称号;“蜡烛”QC小组成果《提高空调温湿度合格率》获最佳制片奖;二部二车间质量控制组获“山东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同月,召开全国烟草行业第十二届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一部二车间“啄木鸟”QC小组成果《延长真空机冷凝箱使用寿命》获烟草行业“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全国烟草行业优秀QC小组”称号。同年10月,由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技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十三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召开。会上,一部五车间“蜡烛”QC小组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一、质量管理体系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ISO9000族系列标准。198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在烟草行业推行ISO9000族系列标准。
  1995年9月,济南卷烟厂开始推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制订《推行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实施意见》。12月5日,成立贯标认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其泽,副组长陈毅力、张振国。下设贯标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强、副主任王坤明。成员8人。12月8日,厂长孙其泽在全体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上就贯标工作作了动员,贯标认证工作拉开帷幕。
  1996年,制定济南卷烟厂质量方针、质量宗旨、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内外一流,内外满意,锲而不舍,不断追求。质量宗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质量目标:产品质量追求零缺陷,即更好的内在享受,更精良的外观品质;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要;按照GB/T19002-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瞄准市场,不断改进质量,努力开发新产品。同年7月,根据GB/T19002-ISO9002标准的要求,任命陈毅力为济南卷烟厂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职责:①经厂长授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和保持,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向厂长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需求;②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规定以外的事项,根据例外原则予以授权或亲自处理;③负责在全厂范围内促进全员顾客要求意识的形成;④负责审定质量手册,并适时组织对质量手册的评审和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⑤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并监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⑥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与联络。同月,聘请行业内专家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贯标培训。8月,贯标办公室对各要素部门(车间)推荐出的35名内审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任命为厂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同月,依据标准而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发布运行,该体系有《质量保证手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控制程序》、《合同评审控制程序》、《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等24个程序文件和约100万字的三层文件。8月20日,按照GB/T19002-1994建立的济南卷烟厂质量体系开始运行。8~12月,进行了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一次管理评审,一次模拟审核,为顺利通过体系认证打下了基础。9月,编写了《贯标认证基础知识100题》,并在集团公司内举办知识竞赛,济南、德州、临清、沂水4家烟厂共8个代表队参加。
  1997年1月6~8日,济南卷烟厂通过法国国际认证有限公司(BVQI)和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SAC)联合审核组的质量体系审核认证,标志着济南卷烟厂质量管理工作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贯标认证工作历时13个月,比原计划提前15个月完成。
  1998年9月14日,济南卷烟厂变更管理者代表,任命段玲为管理者代表。
  2000年1月26日,济南卷烟厂通过了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三年一次的复评审核。2月,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制订质量体系运行考核细则,并纳入厂经济责任制考核。同年12月15日,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发布了2000版ISO9000族标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代替了1994版ISO9001、ISO9002和ISO9002三个质量保证模式标准,成为用于审核和第三方认证的唯一标准。GB/T19001-2000标准也于同年12月28日发布,并于2001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为尽快将1994版建立的质量体系转换到2000版,同年6月,成立2000版标准转换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张富廷、副主任段玲,成员8人。
  2001年9月10日,根据GB/T1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重新编制的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厂级体系文件》发布,并于9月15日开始运行。10月29~31日进行了一次全过程、全要素部门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12月5日,济南卷烟厂通过上海审核中心的2000版转换认证。
  附:质量体系运行考核细则(2001年2月起实施)
  为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以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加强部门责任心,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考核细则。
  一、考核时间:考核为月度考核。内外审(或随时检查)按不合格项开出的当月考核,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的时间按实际月份考核,由质量管理处统计考核情况报企业策划处。
  二、考核内容:1.质量体系运行情况。2.质量体系审核不合格项的情况。3.质量体系审核不合格项的整改情况。
  三、考核办法:1.考核标准:根据承担要素的多少和责任大小,本着奖惩分明的原则,对质量体系运行承担主要要素的部门每人每月每个要素加3元奖金,相关部门每人每月每个要素加1.5元奖金,运行奖标准如下:
  2.考核奖励:部门应得奖金=运行奖标准×部门实有得奖人数。
  3.考核处罚:①在内、外审中,出现1个轻微不合格项的部门,停发该部门当月体系运行奖;出现2个不合格项的部门,在停发该部门当月运行奖的同时,并扣减实得分10分(生产一、二部扣减指标挂钩考核实得分10分)。②在内、外审中,出现1个严重不合格项或3个及以上轻微不合格项的部门,在停发该部门当月运行奖的同时,并扣减考核实得分50分(生产一、二部扣减指标挂钩考核实得分50分)。③出现不合格项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部门,停发该部门当月运行奖。④质量体系审核重复出现上一次审核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的部门,在进行相关扣罚的同时,每个不合格项再扣减实得分2分(生产一、二部再扣减指标挂钩考核实得分2分)。⑤生产一、二部两部所属车间每次审核总计出现4个(包括4个)不合格项,停发生产一、二部两部部属管理人员的当月体系运行奖。
  二、标准化管理体系
  198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在全国烟草行业推行标准化管理,并先后在上海、长沙两家卷烟厂进行试点。同年6月,济南卷烟厂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1990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的要求,建立了全厂标准化工作三级组织体系,即厂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化办公室和兼职标准化管理员。厂标准化委员会由17人组成,主任孙其泽,副主任陈毅力、钱锡荣、金增桴。
  1990年12月,发布关于1991年开展标准化活动的报告。
  1991年4月,制订实施《济南卷烟厂企业标准化水平考核工作实施意见》,举办了近400人参加的标准化管理培训班。6月,制订《济南卷烟厂企业标准体系编写提纲》。12月,完成《岗位工作标准》的编制工作。
  1992年7月,编制制丝生产线部分技术标准,制订近20万字的分厂、车间岗位工作标准,修订部分产品标准、工艺管理标准、设备技术标准、卷烟工艺规定及管理标准等。
  1993年底,制订《标准化工作条例》、《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基础标准及部分检验标准。
  1999年10月5日,修订并重新发布《济南卷烟厂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调整厂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张富廷,常务副主任段玲,副主任王洪祥、蒋海岩、孟令权、赵宝忠、张振国,委员20人。下设办公室,主任郑歆珏,成员4人。办公室职责:①贯彻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编制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②制订或组织制订、修订企业标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③组织实施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④组织对本企业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⑤参与研制新产品和改进产品技术标准的审查,提出标准化要求;⑥作好标准化效果的评价,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⑦统一归口管理标准的登记备案工作,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资料;⑧对本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对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⑨承担上级委托的有关标准化的其他任务。至1999年底,制订管理标准132个,技术标准95个,工作标准25个,建立了以质量体系文件为主体的标准体系框架。
  2000年2月21日,副厂长段玲在厂第十三届三次职代会上作了关于《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的工作报告,对标准化体系作了进一步说明,重申了标准化委员会和标准化办公室的组织机构。7月,针对企业各部门管理职能的变化,依据标准体系表,提出了各部门待建、需修改标准目录,经反复讨论,9月,以《企业标准项目任务书》的形式将待建、需修订标准下发到各部门,以求完善。至2001年3月,共制订厂级标准344个。
  2001年8月,将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转化为企业标准发布并实施。9月,根据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全厂300多个三层文件进行了综合评审,提出《三层文件评审意见》,并完成三层文件的修订工作。
  至2001年末,济南卷烟厂标准体系文件达440个,其中:技术标准213个,管理标准183个,工作标准34个,综合基础标准10个。
  第三节 质量监督检测站(三级站)
  1987年8月8日,济南卷烟厂质量监督检测站(三级站)成立,技术科副科长郗继忠任站长。1988年5月17日,质量管理科科长王基欣任站长。1996年7月,质量管理处处长蒋海岩任站长。1998年10月,质量管理处处长郑歆珏负责三级站工作。
  质量监督检测站主要负责对进厂的每批原料、辅料检测及各牌号卷烟感官质量、卷制与包装质量、焦油量、烟气烟碱量及各项理化质量指标的检验和综合质量的判定汇总分析,并及时反馈有关信息,负责集团各卷烟厂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负责进货和最终产品的检验与试验,包括感官和化学检验,提供理化测试数据;负责产品质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负责制订有关检验规定;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负责产品售后服务,做好顾客满意度的测量,提高顾客满意度;负责产品质量事故及假烟的鉴定。
  2001年,质量监督检测站下设成品检验物测室、化学分析室。有员工12名,其中:工程师4人,高级化验工3人,中级化验工1人,烟草行业中级技能考评员2人。
  第四节 评烟(吸)委员会
  1989年2月13日,成立济南卷烟厂评烟委员会,由21人组成,主任委员王基欣,副主任委员郗继忠、刘长春。同时,制订了《评烟委员会章程》。评烟委员会负责对全厂所有在产牌号卷烟的内在质量进行评吸、鉴定和监督。并配合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指导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由检验科定期组织召开评吸会。评烟委员实行连任制。评烟标准执行1985年11月发布的卷烟国家标准。
  1994年6月,派出4人参加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办的卷烟内在质量评吸培训班,全部考试及格。
  1997年1月起,评烟标准执行新发布的卷烟国家标准。3月,举办厂卷烟感官质量培训班,并经考试招聘评委,组成新一届评委会,主任委员蒋海岩,副主任委员郗继忠,有正式评委15人,特邀评委6人。同时,评委会实行换届制,定为每四年一届。制订了《卷烟产品感官质量检验管理规定》,规定由质量管理处负责每周召开评吸会1次。评吸采用暗评方式,评吸样品为一周内生产的所有牌号卷烟。同年5月,有3名厂评委取得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卷烟感官评吸合格证”证书,有8人取得山东省烟草公司“卷烟感官评吸合格证”证书。1999年,厂举办卷烟感官质量培训班,考试及格率达到80%以上。
  2001年6月,评吸委员会换届,段玲任评吸委员会主任,郗继忠任副主任,郑歆珏任常务副主任。有正式评委13人,特邀评委5人。其中,国家级评烟委员3人:郗继忠、胡延奇、孟广宇;省级评烟委员4人:胡延奇、孟广宇、陈建军、贾玉国。此外,有4人取得山东省烟草公司“卷烟感官评吸合格证”。

知识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济南卷烟厂志》

本志上限为1928年,下限为2001年,大事记延至2002年6月。记述了济南卷烟厂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及经营、生产、科技、人物等各方面的历史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