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628
颗粒名称: 地理概况
分类号: F299.275.21
页数: 6
页码: 31-3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天桥区地理概况情况包括位置境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关键词: 济南市天桥区 地理 概况

内容

位置境域 天桥区位于济南市区北部,跨黄河两岸,是济南市工业较集中地区,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济青高速公路起点与区境内北外环路相接,加强了天桥与沿海地区的联系;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置于区内,公路运输覆盖全省各地、市、县、镇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胶济、津浦铁路交汇于区内,为重要铁路运输枢纽;黄河、小清河航运均在区内设有港口码头。
  天桥区依附于济南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与泰山、曲阜、青岛、潍坊等风景名胜地往来便利。区境四周与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槐荫区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6°40 ′00″~36°45′00″,东经116°56 ′15″~117°03′ 00″。区境北起鹊山北麓,南至五龙潭,最大纵距10.1公里;东起黄台大酒店,西至小魏家庄,最大横距11.6公里。总面积为73.3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5.39平方公里,药山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北园镇面积43.92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1)地质。天桥区大地构造位于泰山穹隆的北缘和华北冲积大平原的东南边缘线上。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界灰岩为主,北部以新生界第四系黄土及沙砾沉积为主。本区基性岩浆岩岩体平面形状长轴约为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以岩床、岩株、岩脉等各种构造形状存在,奠定了天桥地区的构造基础。
  (2)地形。天桥区地处泰山山脉北麓,南部靠以石灰岩为主的山地丘陵区,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和有典型黄泛微地貌的黄河冲积平原区。辖区北部由于燕山期岩浆岩的侵入体局部突出地面,形成黄台山、鹊山、凤凰山、金牛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标山等孤丘。在黄河、小清河沿岸左近有湖沼洼地。全区整个地势南、西两面略高,北、东两面稍低。海拔高度在21~120.8米之间。
  (3)气候。天桥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寒夏暖,雨量集中。本地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南风或偏南风,春、秋季多偏南风。全年以4月份风速最大且最多,平均最大风速在18~26米/秒之间。年平均气温14.3℃,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年降水总量665.7毫米,冬、春季降水较少,夏、秋季降水颇多,7月降水较集中。年日照总时数2710小时,≥10℃积温4500℃。干燥度年平均为1.23,属水分不足的半湿润气候区。
  (4)水文。天桥区境内河流较多,主要分属于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黄河在境内流长13.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37.26亿立方米,含沙量24.22公斤/立方米,泺口坝顶海拔为37.6米,较本区工人新村地面高出14.1米,黄河已成为地上悬河。小清河在境内流长12.1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7.77立方米/秒,为省内唯一河海通航、水陆联运的河道,也是济南市区主要排水河道。区内北部众多的湖泊、坑塘,为灌溉、养殖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辖区拥有济南四大泉群之一的五龙潭泉群,有27处泉眼出露,为“泉城”济南的一大景观。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天桥区土地资源总面积73.3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39平方公里,镇村面积57.92平方公里。全区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按土地利用分类(区统计局提供1994年数据);耕地29518亩(其中年末实有耕地13243.9亩,其他占用耕地16274.1亩),园地289亩,林地4661亩,牧草地91亩,城镇及工矿用地52188亩,交通用地3351亩,水域17001亩,未利用土地2868亩。
  (2)水资源。天桥区水资源主要是降水及黄河、小清河侧渗补给的天然水,地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38%,地下水占水资源总量的62%。在地表水径流中,分布在黄河水系的占53.7%,分布在小清河水系的占46.3%。天然水资源分布特点:南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现仅到雨季,泉眼才自然喷涌;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容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水富集。
  (3)矿产资源。天桥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砂、石。黑砂石,又名“济南青”,坚硬色黑,研磨后有美丽光泽,是坚固名贵的装饰材料,主要分布于北部孤山丘中。青砂储量丰富,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分布于无影山、黄岗岭一带。
  (4)生物资源。天桥区植物有149科,1175种和变种,其中,野生植物300余种,约占植物种类的30%;栽培植物800余种,约占植物种类的70%。森林植被主要是农田林网、四旁植树等落叶阔叶林;未开发的荒山、荒滩区主要为灌木、草甸等野生自然植被;人工栽培植被多为经济林木。辖区动物种类繁多,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就有200余种,其中,两栖类6种,爬行类10种,哺乳类36种,鸟类100余种;鱼类有40余种。
  行政区划 天桥区以辖区内横跨胶济、京沪两铁路的天桥而得名。系济南市辖区之一。本辖区域,西周时期属谭国。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属齐国泺邑。战国时期改称历下邑。秦统一中国后,属济北郡历下邑。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属新设置的历城县。三国时,历城县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后属济南国。西晋时,属青州济南郡。十六国后燕时,属齐州济南郡。刘宋时,属青州济南郡。北魏高齐时,属齐州济南郡。隋属齐州、齐郡。唐代先后属齐州、河南道临淄郡、济南郡。五代后梁时,历城县曾一度改称历山县;至后唐复称历城县,属济南道齐州。北宋时,属京东东路齐州,后升为济南府。元代,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明清时期,属山东省(1368年置)济南府。本辖区自东至西为历城县鹊华一里至鹊华八里和仙台一里,辖88个村庄,98条街巷。民国初期沿用清制。1913年山东省废府改道,历城县属山东省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1927年山东省废除道制,历城县隶属山东省。自三国时期至1929年济南设市前,今天桥区境均属历城县辖领。
  1929年7月1日成立济南市,今辖区由历城县析出划归济南市,历城县仍属山东省。1930年济南市划分为10个区,本区境域属第四、五、六、八、九、十区分辖。日本侵占时期,济南划分为11个区,本地区分属东乡区、北乡区、西南乡区、西乡区、中乡区等区管辖。1945年日本投降后,济南市设11个区,本区域属第八、十一、四、五区分辖。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第八、第十一两个区政府机关驻天桥地区大杨庄和天桥东街36号。1950年12月,济南市划分为6个市区、5个郊区、2个直属乡(镇),本区分属第三区、第四区、郊一区、郊二区、郊三区、郊四区和泺口镇辖领。其中第四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天桥东街36号,郊一区人民政府机关驻黄台板桥,郊二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凤凰山村,泺口镇驻泺口。
  1955年9月8日,第四区更名为天桥区,隶属于济南市。1956年泺源区撤销,部分地区划归天桥区。全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14个乡,1个镇(泺口镇)。
  1957年12月25日,济南市郊区并入历城县,历城县划归济南市,今天桥辖区分属天桥区、历城县和齐河县等。
  1960年6月18日,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划归天桥区辖领,翌年7月,北园人民公社复归历城县领导。
  1980年4月,济南市复设郊区。北园人民公社归郊区领辖。
  1987年5月,郊区撤销,北园镇划归天桥区。全区辖12个街道办事处和北园镇。1997年,天桥区行政区划分为城区和北园镇两大部分。城区设制锦市、北坦、陈家楼、刘家庄、纬北路、天桥东街、官扎营、宝华街、堤口路、工人新村南村、工人新村北村、无影山、药山13个街道办事处;北园镇设北园、泺口、金牛、鹊山、黄台5个办事处,辖35个行政村(居)。全区共有85个城市居民委员会,49个行政村(居),94个自然村。
  制锦市街道办事处辖铜元局后街、福康街、镇武街、启盛街、北小门街、朝阳街、制锦市街、东、西杆面巷8个居民委员会,山东地方铁路局、山东邮电管理局、济南供电局3个家属委员会。
  北坦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七7个居民委员会,济南纺织工业公司1个家属委员会。
  刘家庄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四4个居民委员会。
  陈家楼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四4个居民委员会,济南针织厂、济南第三棉纺织厂2个家属委员会。
  纬北路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六6个居民委员会。
  天桥东街街道办事处辖义合北街、义合南街、天桥东街、乐康街、光明里5个居民委员会。
  官扎营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九9个居民委员会,山东省交通厅、山东省电信传输局、山东造纸总厂西厂、济南市电信局、济南第四建筑总公司5个家属委员会。
  宝华街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六6个居民委员会,济南市北山面粉厂1个家属委员会。
  堤口路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九9个居民委员会,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发动机厂、传动轴厂、田庄宿舍、济南锅炉厂、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四二二工厂5个家属委员会。
  工人新村南村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九9个居民委员会,济南第二棉纺织厂1个家属委员会。
  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办事处辖第一至第八8个居民委员会。
  无影山街道办事处辖运输新村、第二、第三、第四、黄屯西、黄屯南、黄屯北、西新河、后黄屯和黄屯小区10个居民委员会,山东省气象局、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汽车制造总厂3个家属委员会。
  药山街道办事处辖王炉、黄岗、卢家庄、安乐镇、东沙、北辛、药山张家庄、太平庄、大鲁庄、小鲁庄、丁家庄、新徐、大魏、洋涓14个行政村(居)。共有18个自然村。
  北园镇设5个办事处,辖35个行政村(居),76个自然村。
  北园镇北园办事处辖7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杨庄、水屯、边庄、清河、联四、成大村、柳云;居民委员会:白鹤、凤凰山、标山。
  北园镇泺口办事处辖4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11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新城、北徐、李庄、南徐;居民委员会:香磨李、林桥、赵庄、泺口。
  北园镇金牛办事处辖2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10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北闸子、袁庄;居民委员会:金牛、田庄、崔庙。
  北园镇鹊山办事处辖5个村民委员会,7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鹊山东、鹊山南、鹊山北、梅花山、月牙坝。
  北园镇黄台办事处辖4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23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石桥、板桥、狮子张庄、黄台;居民委员会:黄桥、沃家、柳行。
  北园镇辖区8个老居民委员会:菜市、北园、板桥、新城、泺口一居、泺口二居、药山、无影山。
  人口·民族 1997年底,天桥区总人口为38.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46万人,农业人口5.13万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分别占全区总人口的86.72%和13.28%。与1991年末相比,全区总人口增加了2.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增加了4.78万人,农业人口增加了1.19万人。1997年底,全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64人,与1991年末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407人。
  天桥区居民有16个民族成份,即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壮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高山族、锡伯族、纳西族、布依族、藏族。汉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96.6%;1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本区是济南市少数民族过万人的区县之一。

知识出处

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志

《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从不同侧面,客观地记述了本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真实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发展腾飞的全部历程,是一部反映本区市政工程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资料性工具书,是展现全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重要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天桥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