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51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
分类号: D267
页数: 3
页码: 581-583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包括基层党委建设、基层党委发展、党员代表大会、坚持两项制度,党支部建设、支部组织发展、支部工作制度、支部书记培训、“两先一优”活动等。
关键词: 党委 制度 党建设

内容

一、基层党委建设
  基层党委发展1949年10月,全局有5个党委,1985年底有126个党委。基层党委历年发展变化情况见表195。
  党员代表大会1956年前,委员会成员由上级党委任命。1956年,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审查工作报告,决定本单位的工作,选举新的委员会和出席上一级党代会的代表。路局、分局级单位的党员代表实行常任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的组织生活停止。1970年后,整顿、恢复党的各级组织,先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各级委员会。但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这一时期党的组织生活仍不够正常。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章要求,按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使之逐步走上正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坚持两项制度1956年前,全局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但在实践中落实得不够。1956年12月后,路局党委制订并实行“关于贯彻执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使党委制得到完善。1962年,开始执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各级党委分别建立民主生活会和个别谈心制度。1964年1月,路局党委发出按期召开党委生活会议的通知后,分局级党委民主生活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并有专人负责记录、整理、上报。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内组织生活一度停止。1971年开始整顿恢复组织生活,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1976年后,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和政治部(处)主任、副主任不兼行政职务。1982年11月,贯彻《中国共产党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暂行条例》,路局党委制订“实施细则”试点推行。1985年8月,铁道部批准济南铁路局为实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单位,路局自11月份开始在23个基层站段试行,这些单位的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发挥保证监督作用。
  二、党支部建设
  支部组织发展1949年末有87个支部(包括总支部)到1985年末,发展到1555个支部。党支部历年发展变化见表196。
  支部工作制度50年代初期,党支部的主要制度是支委会和小组会。1954年开始推行支部大会制度。1962年后,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1963年起建立党支部分析制度和支委民主生活会制度。“文化大革命”中,各种制度遭到破坏。1976年后,各项制度逐步恢复。1984年,经过整党,完善支部工作制度。到1985年全局车间党支部普遍建立、坚持“三会一课”、支委生活会、党支部分析、党员思想分析、党员汇报及党员分工联系群众等制度。
  支部书记培训1964年,在路局党校开办支部委员训练班,培训支部委员以上骨干近百人。各分局级党委开办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基础知识。“文化大革命”中培训工作中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基层党委坚持业余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使培训支部书记工作经常化、制度化。1981~1982年,分期分批对全局支部书记进行支部工作基础知识培训,各基层党委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支部书记987名,占支部书记总数的73.7%。1985年,以业余培训为主,组织支部书记学习《支部工作手册》,每季度进行4次答卷考试,检查自学成果。
  “两先一优”活动1959年开始,开展党支部竞赛评比活动。1960年推广济南车辆段党委开展标兵车间支部工作竞赛的经验。1977年,开展“创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争做优秀党员”活动。1981年6月底,路局党委在济南铁路工人文化宫召开全局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代表会议,表彰了49个先进党支部和102名优秀党员。1982年,贯彻铁道部政治部“关于开展争当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小组和优秀党员活动的暂行办法”,使“两先一优”活动形成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表彰的制度。路局党委历年通报表彰的先进党支部见表197。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