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卫生防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48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卫生防疫
分类号: R184
页数: 2
页码: 526-527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卫生防疫情况包括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爱国卫生。
关键词: 铁路局 卫生 防疫

内容

一、传染病防治
  1955~1966年,各防疫站贯彻执行“面向运输,面向生产,面向职工”积极地开展各项卫生防疫工作的要求。对管内多发的丝虫、钩虫等寄生虫病和麻诊、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儿童传染病进行防治工作。由防疫工作人员和基层卫生所、保健站的卫生人员组成除害灭病战斗队,深入宿舍和现场,走家串户,进行访视和投药,做到“患儿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文化大革命”中,卫生防疫工作遭受破坏,工作陷入瘫痪状态,造成急性传染病回升,卫生状况下降。1979年,各防疫站全面开展对中小学校的卫生管理,开展学生生长发育调查和近视眼病的防治使教室的采光照明条件不断改善,课桌课椅得到改进,并开展了龋齿和牙病的普查普治工作,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80年起,各防疫站积极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冷链建设,实行计划免疫门诊,使相应病种的发病率逐年明显下降。至1985年,全局范围内已连续9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连续4年无脊髓灰质炎发生,麻诊发病率已控制到1.7/10万,百日咳发病率已控制到0.5/10万,提前实现卫生部提出的1990年前发病率控制指标。
  二、公共卫生
  从建国初期至60年代,全局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组织卫生检查评比,实行除害灭病的技术指导,促进公共卫生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公共卫生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破坏。1979年,在各卫生防疫站充实公共卫生专业建设。1981年后,设置环境卫生监测试验室,增添有关的仪器设备。对各主要生产厂段和医院的污水排放全面进行监测。同时,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试行)》和铁道部发布的站车卫生标准及管理办法,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宣传,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和站车卫生管理,在全路组织的卫生检查中,站车卫生、灭鼠、灭蟑和卫生监督工作等,受到通报表扬。
  三、爱国卫生
  1952年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公然进行细菌战争,向中国东北地区和青岛市太平角、浮山所、沧口等地空撒带菌昆虫和动物,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决定,路局成立特别防疫委员会。1953年改称为济南铁路管理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并设下属组织,在路局始发的各次旅客列车上担负卫生添乘检疫任务。“文化大革命”中,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切活动均被迫停止。1978年4月,根据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指示,路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成立,由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任主任委员,共15人组成。下设办公室,由人事处卫生科兼办,后改由卫生处兼办。
  1953年以后,全局爱国卫生运动普遍开展起来。1958年,全局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开展卫生突击活动,整顿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723600吨,改造厕所603处,灭鼠40510只,全局出现175个“五洁四无”先进单位。青岛站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车站,青京21/2次列车获“四无”列车卫生先进荣誉称号。1959年,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局组成38个除害灭病战斗队,设有487个保健员,还培训1664名群众保健员,有102个“五洁四无”先进单位受到表彰。1964年,抽调26名医务人员,进行随车检疫工作,年终,评出285年先进单位和274名卫生积极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爱国卫生运动被迫停止。1978年,恢复爱国卫生活动,全局开展以消灭蚊蝇、搞好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群众性突击活动,整顿站车卫生,恢复各项鉴定检查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和列车检疫工作的管理。1985年,开展以治脏为重点,以洁、齐、美为目标的“卫生达标”活动,各单位、车站和列车卫生达标率分别是93.4%、90%和84%,实现了卫生达标的近期规划。青岛车站在1985年11月9日被国务院6个部委命名为无鼠害火车站,青京239/240次车队荣获全国贯彻《食品卫生法》先进集体的称号。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