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电子工业科技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科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025
颗粒名称: 四、电子工业科技发展概况
分类号: G322.752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工业科技发展概况的电子工业科技发展概况,电子工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新兴工业,其发展水平和开发深度是一个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济南 科技志 工业科技 电子工业

内容

电子工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新兴工业,其发展水平和开发深度是一个地区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解放前,济南只有国民党联勤部济南电信分厂。1949年成立了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修理部(山东电视机厂前身),1951年研制成功了电子管收音机和扩音机,1954年试制成功舌簧扬声器。1958年11月成立了济南市科学研究院半导体研究所(济南市半导体元件实验所的前身),1959年研制成功计数管、锗钨键二极管2AP1-7、管状热敏电阻、球状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台面二极管和锗小功率三极管等8种元器件。1962年后研制的金键开关二极管,曾用于国内第一台百万次电子计算机和国际科学大会下旗机。60年代初期,山东无线电器材厂试制成功二管晶体管收音机和有线广播转播台成套设备。1965年11月成立无线电工业公司,辖有三个厂,并对19个集体企业实行产、供、销归口管理,初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门类。在一年的时间里开发了电阻、电容、接插件、扬声器等十几种元器件和收音机等四种整机。拥有机床通用设备100台,专用设备105台,测量仪器122台。有职工3893人,其中科技人员94人,占职工总数的2.4%。
  “三五”期间。1966年济南市电子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项目20项,能生产45种元器件,基本满足了收音机配套所需。半导体器件以二、三极管为主,二极管以质量好著称。基础元器件除为本市配套外,还为国防工业、国家重点工程和兄弟省市有关项目配套。1966年,电子产品品种已达39种,产值、利税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先进水平。1968年将19个企业划归无线电工业公司领导,实行行业管理。同年,研制成功了磁芯自动测试机并投入批量试生产。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产品方向由民品逐渐转向军工产品,1968年军品占9.7%,1970年达到11.7%。1970年出现大办电子工业新局面,当年有90多个厂家上马,完成新产品开发62项。其中311乙炮瞄雷达于11月总装成功第一台样机。由于新建厂家条件简陋、技术力量缺乏等原因,产品质量低劣,难以生存,1971年下半年有60多家转产或下马。
  “四五”期间。1971年济南电子工业完成开发项目46项,其中有单路电力载波电话机、12路明线载波电话机、携带式磁石电话机和209数字终端机。磁石电话机声电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山东广播器材厂研制成功了712型5频道电子管35厘米黑白电视机。1972~1974年,不少厂家因动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975年开始重视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一年内开发新产品60项。“四五”期间出口产品有高纯镓,三种型号的示波器、天线磁棒、万用电源和晶牌日光灯继电器等。产品方向进一步向军工产品发展,军品为41.9%,民品为58.1%。
  “五五”期间。这期间济南市的电子工业有了转机,1976年开发4项新产品,有舞台扬声设备、221终端机、QFC-1型汽车发动机综合参数测试仪,电子血细胞计数器等,有的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年,山东电子设备厂试制成功ZDC-101型低速磁带机,与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等三家联合试制成功CBJ-1型磁芯板自动测试机,这是国内第一台用计算机检测的磁芯板测试机。1977年开发新产品40项,整机产品有6路数字电话终端机、晶体管测试仪等。同年,山东广播器材厂在省内首家试制成功泰山牌HP47-1型48厘米12频道晶体管黑白电视机。1978年开发新产品28项,311乙炮瞄雷达、CBJ-1型磁芯板自动测试机等产品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QFC-1型汽车发动机测试仪获省、市1978年科学大会奖,机械滤波器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1979年开发新产品106项,通过鉴定或投产的20项。为油田服务的电子应用整机,使原油脱水后质量达到出口标准。SB系列顺序自动开机与保护装置、CK-1型采煤通讯信号控制装置,相当于英国70年代水平。1979年增量32路数字电话复用设备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防工业重大技术改进三等奖。1980年开发新产品6项。7504舞台扩声设备获文化部科技成果奖,QFC-2型汽车发动机测试仪等4种产品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CK-1型采煤通讯信号控制装置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同年,ZDC-106型和ZDC-101型磁带机在全国首届评比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ZPC-102型磁带机和ZDC-202型单片可换磁带机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半导体元件实验所、半导体一厂、半导体四厂的器件定为“七专高可靠”产品,用于人造卫星和通信卫星,多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防科工委的嘉奖和表扬。1979~ 1980年,济南电子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次高峰,各种产品都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五五”期间出口产品有两种示波器、万用电源、天线磁棒、高纯镓、计数器、涤纶电容器等十几种。产品方向逐步由军品向民品发展。军品占24%,民品占76%。职工总数16315人,其中科技人员714人,占职工总数的4%。
  “六五”期间。1981年开发新产品33项。新产品产值574.19万元,占总产值的6%,利税162.97万元。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1项,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被电子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项,省优质产品2项。1982年开发新产品42项。新产品产值148.93万元,占总产值的2.5%,利税14.35万元。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项。1983年开发新产品18项,新产品产值512.8万元,占总产值的7%,利税97.2万元。CK-1型综合采煤通讯信号控制装置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国家优秀新产品奖(金龙奖)11项, 12ZD- 26和12ZDR- 19载波电话机获国家银质奖。3CG1硅PNP高频小功率三极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3年,对主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6项。同年,中国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山东分公司成立,研制生产两种微型单板机。山东电视机厂试制成功35厘米集成电路全频道黑白电视机和35厘米彩色电视机。1984年开发新产品33项,新产品产值达2391.74万元,占总产值的21%,利税253.17万元。新产品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半导体元件实验所生产的三极管3个系列13个品种的“七专”产品获电子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一等奖。引进关键设备3项,引进先进生产线3项,已投入生产。同年,山东电子设备厂先后投资55.2万元,引进了微机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1985年开发新产品50项。新产品产值为1974.28万元,占总产值的13%,利税236.53万元。半导体元件实验所试制生产的三极管有6项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引进关键设备2项,引进先进的生产线7项。同年浪潮牌0520微机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1984~1985年技术改造投资5300万元,对主要产品电视机、电容器、半导体器件和彩电电路、触头材料等引进生产线和主要设备、测量仪器。通过技术改造,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为“七五”期间电子工业的发展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六五”期间产品方向,军品占16.6%,民品占83.4%。全系统有职工14210人,其中科技人员992人,占职工总数的7%。有机床通用设备1093台,专用设备1665台,测量仪器3911台。电子工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正在加强与提高。

知识出处

济南科技志

《济南科技志》

本书《济南科技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以实事求是、略古详今、坚持“四新”(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体例)为原则,以济南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为依据,分门别类地记述了科学技术在济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