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金观音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551
颗粒名称: 丘陵山地金观音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71.1
页数: 5
页码: 223-22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福建省华安县在茶叶栽培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成果,主要包括金观音矮化密植栽培示范以及茶园管理技术。通过良种选用、合理密植、定型修剪、无公害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等措施,成功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华安县 金观音 无公害管理

内容

华安县地处漳州市西北部,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段,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之间,土地面积1315平方公里,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茶叶栽培在我县已有近千年历史,已成为我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我县早春回温快,水源丰富,有机质含量高,生态条件良好,经检测,大气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上壤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核定标准。现全县茶园面积15.6万亩,品种以铁观音为主,总产值达8亿元以上,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茶叶已成为华安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为探索茶园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在新圩镇新圩村建立金观音矮化密植栽培示范面积100亩,取得显著效益。现将其主要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用良种。我地主要选用金观音。“金观音”品种,为铁观音品系中的优良品种,这类品种耐密植、小乔木型,中叶类,分枝较密,发芽密度大且整齐,叶片呈水平状着生。种植点位于海拔300-500m高度,距县城13公里,项目点常年云雾缭绕,凉爽怡人,日夜温差较大,茶园空气质量、土壤环境,灌溉水源均符合生产无公害茶叶的产地环境条件要
  求,具备生产“五季茶”的自然、地理和区位优势。
  二、合理密植。由传统的“双行单株条植”、“单行双株(单株)条植”模式改进为“三行双株条植”栽培模式,亩植7000-8000株的适当密植栽培模式。目前采用较多的密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大行距1.5米,小行距33厘米,丛距20厘米,每丛植茶苗2-3株,每亩3645丛7290-10935株;另一种是大行距1.5米,小行距26-30厘米,丛距20厘米,每丛植2-3株,每亩3790丛7580-11370株。据试验和示范总结,推广这项技术,亩年产量可增30%。
  三、定型修剪。密植茶园的产量构成,主要靠发挥个体的顶端优势,顶芽多,芽头壮。降低修剪部位,使树型矮脚化,缩短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距离,促进顶芽生长,这是矮化的目的。因此,种后翌年3月上旬,当苗高平均超过20厘米时,距地面15厘米处剪去上部枝叶。这年7-8月,一般苗高平均要超过40厘米,可先打顶采摘一部分鲜叶,然后在30厘米处进行平剪。由于幼龄茶树长势旺盛,第三年3月上旬如果苗高平均达50厘米时,可在40厘米处进行平剪。茶树经过三次定型矮化修剪后,以后每年3月上旬只须在树冠上进行2-3厘米的轻剪。
  四、无公害栽培管理
  (一)病虫害管理。在病虫害管理方面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杜绝使用农药,应充分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原理,重视病虫害测报,并根据环境条件、天气的变化,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1、清洁园地:利用冬春休闲季节,将茶园中的枯枝落叶、杂草蒿秆清理出园,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来年的初侵染源。
  2、生物防治:从县农业局引进利用天敌“捕食螨”和生物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印楝素”、苦参碱等和微生物源农药“BT”病毒杀虫剂和苏云金杆菌等防治茶树病虫害。加强对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保护,以虫治虫。
  3、物理防治:在茶园内插黄板和悬挂杀虫灯进行诱杀。每亩茶园插黄板20-25片,杀虫灯每15亩悬挂一盏。通过诱杀,可极大降低茶园中虫口基数,减轻害虫的发生为害。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小绿叶蝉、蚜虫的防治工作。
  (二)肥水管理
  基地选用“玖源生态BB肥”等缓释性肥料,根据茶树施肥特点,应用N∶P∶K=18∶5∶7进行配方施肥,并通过叶面追施“农大哥”、“RH202”等生物有机肥,补充茶树所需的全营养微量元素。密植茶园的茶树,通常比常规茶园多6-8倍,高密度的多20-30倍,投产早、单产高,合理增加施肥量是必要的。据田间测定和统计,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每季比常规施肥的茶园增产15%以上,单位面积增收节支140元以上。
  (三)应用茶园地膜覆盖和遮阳网技术。在茶苗定植过程当中,应用地膜覆盖可保温保湿,减少杂草危害,提高茶苗成活率,据统计,基地茶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我基地春、冬季采取简易塑料大棚覆盖、喷灌技术和应用生物技术手段等一系列农艺措施,打破茶叶常规的生产阶段,使我
  县春茶早萌芽、早采摘,生产“明前茶”。冬季促进茶芽萌动,利用我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配套应用作物生产调节和促进剂,保持冬季茶叶整齐生长,增加一季“冬片茶”,形成五季茶,生产我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覆膜的时间选择在12月底至1月上旬。太早覆盖茶叶休眠时间太短,营养积累不足,芽头不壮,成品茶品质低而且产量不高。搭棚时用竹片将2个茶行搭成一个园拱,每隔1-2m搭一个拱,拱的高度为1m,然后用4m宽聚乙烯薄膜覆盖,用土块压紧薄膜。白天揭膜晚上覆膜,除阴天、雨天外,早上10时以后及时揭膜,下午4时以后再覆膜,保证棚内气温不高于35℃,以防止茶叶烧伤。在茶叶新梢长一芽一叶期(即在3月上中旬),即可揭膜炼苗,以防覆膜时间过长引起枝梢徒长。夏季应用遮阳网,降低田间温度,促进茶叶正常生长。据统计,通过应用上述一系列农艺措施,基地比正常露天茶园提早10-20天采摘,实现亩增收800元以上,提高经济效益30%以上。
  五、杂草控制。茶园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对产生危害的杂草,在茶树种植前,或荒芜茶园在土壤垦复前,对有害宿根性杂草植物的根茎应彻底消除。茶园土壤覆盖各种有机物、遮阴网等,以抑制杂草萌发。适时进行机械或人工除草。生物防治控制杂草生长,如用真菌除草剂(如棕榈疫霉等);放养大型食草动物(如羊、鹅等)。
  六、适宜采摘。茶树在幼年期要注意采、留结合,为尽快提高单产准备条件,因此,茶树经过第一次修剪后,当树高达40厘米时,打顶采一芽一、二叶,保持树高40-50厘米。
  七、效益小结
  项目的实施,我通过选择茶叶良种,改变传统的密植栽培模式,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经调查亩产量在传统基础上增加40-50kg,实现亩增收1200-1500元,最终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话茶论道; 第二部分茶史回眸; 第三部分兴茶富民; 第四部分茶香两岸; 第五部分放声茶歌; 第六部分茶技茶艺; 第七部分茗茶巡展; 第八部分茶榜题名。

阅读

相关人物

詹庆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