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茶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513
颗粒名称: 漫漫茶之路
其他题名: 记华安茶叶产业发展的二三事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6
摘要: 华安县通过引导茶农开发山地种植果、竹、林,发展农村经济,并采取多项措施推动茶叶产业化发展,实现持续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小康之路。通过建设茶都、发展旅游业等措施,推动茶产业平衡发展,提升农民增收水平。华安铁观音茶叶知名度提高,茶文化旅游发展迅速,茶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
关键词: 华安县 茶产业 经济发展

内容

华安茶史源远流长,据《华安县志》记载:“华安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据传唐朝开始,仙都、华丰已有产茶,县城华丰称为‘茶烘’。物换星移,岁月峥嵘,“工业兴县、兴茶富民”战略犹如接力棒一届一届传递。华安茶叶产业快速发展,闯出一条持续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绿色小康之路。
  念好山字经
  1996年,林晓锋书记调任到华安工作,他在一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代表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念好山字经”的号召,引导农民开发山地,种植果、竹、林,发展农村经济。全县的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热情很高,发展的愿望也很强烈,掀起开发山地竞赛的热潮。
  然而,受到毛主席批语的仙都镇的成效却不佳。发展经济愿望最强烈的地方出现拖后腿,林晓锋书记组织多次专题调研发现两种情况:一、仙都镇因气候条件制约,霜期较长,果、竹受冻严重,二、仙都镇群众有种茶历史、习惯、技术,干部群众建议用种茶的面积来抵种果、竹的面积。林书记一行,在调研的基础上,认为群众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
  就采纳意见。
  把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委、县政府、仙都镇党委、政府十分关注仙都群众的种茶热情,主动创造条件,提供组织保障。
  1998年初,县委邀请省茶科院的专家来仙都调研,得到的结论是,华安地理、气候、生态非常适宜茶叶种植。县委同意仙都镇致力发展优质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
  同年,县委把华安茶叶公司的林锦江经理调任仙都镇当镇长助理,主抓茶叶工作;聘请熟悉仙都农业生产情况的本地人、原县人大主任刘炳南同志和曾在仙都镇任书记的郭惠民同志为顾问。
  仙都镇党委、村委多措并举,积极行动起来。一是参观学习:由镇党委牵头,组织各村书记、主任到安溪县大坪村参观学习经验;分阶段,分批次组织种茶大户、及加工大户到大坪村参观学习;二是深入调研:镇党委、政府多次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茶农座谈、探讨如何发展茶叶生产;三是典型示范:镇政府在大地村际头片作示范带动,镇政府出茶苗,并每亩补助200元,把山上连片梯田改种茶叶;四是成立服务机构:成立仙都镇茶叶服务中心,华安县同业公会。
  首届茶王赛
  华安县仙都镇人多地少,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聪明勇敢的仙都人大部分热衷于竹凉席加工与销售,可是竹凉席的
  产业能否可持续地发展呢?一来原材料在外,当地无法提供,二来销售在外,产品需要到外面去拓展市场。而适合当地发展的茶叶产业竟然没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没有一定的规模,形成不了市场,农民茶叶收入还是不明显。华安县委、县政府大胆作出“走出去”决定。林晓锋书记指定郭惠民、林绵江、郭木材到武夷山参加“武夷岩茶节”,观摩学习茶王赛及茶叶拍卖会。考察团的武夷山行后,认真总结他人的经验,及时向县委汇报。为了进一步鼓舞全县茶农的士气,县委邀请茶叶泰斗张天福为主评、陈郁榕等五人为评委举办首届茶王赛,并邀请漳州拍卖行到华安组织茶叶拍卖会。
  1998年12月,华安在县宾馆举办了首届华安乌龙茶茶王赛。参赛的制茶能手有八十多人,全是清一色的仙都人。茶叶仅用锡箔纸简易包装,虽然没有现在的精良,但是茶农敢拼爱赢的斗志洋溢在脸庞。参赛的茶品种是华安肉桂、铁观音、黄金桂。茶王赛如期邀请了茶界泰斗张天福前来品评,张先生一句“没想到华安茶居然这么好”,让大家吃了颗定心丸。仙都镇市后村的詹春生、詹文化、刘火城分别摘取了华安肉桂、铁观音、黄金桂“茶王”的桂冠,评定的“茶王”茶当场分别以每市斤18.6万元、16.8万元、12.8万元的价格被外商买走。“茶王”茶天价拍卖成交,在华安茶史上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茶农们振奋不已,全县种茶的范围、面积、人数、迅速扩展开来。
  产业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初,华安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谢毅泰书记、县长蒋一婷代表全县十六万干部群众提出了:“工业兴县、兴茶富民”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步伐,有力助推茶叶的生产。茶叶产业兴旺之初,一斤茶青卖到四五十元,尝到到甜头的茶农,种茶的热情更是居高不下,有的连夜开荒山,有的毁林种茶,有的在茶叶采摘前喷洒520(化学药品),无序的种植生产影响到茶叶的健康发展。
  2006年华安县成立茶叶产业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县茶叶协会。先后出台《关于加强茶叶生产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化进程工作方案》、《关于加强茶叶加工环节整治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全县茶业向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要求茶农正确处理茶叶种植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禁止毁林开山种茶,防止水土流失;对过度开发山地的茶区,采取强硬措施,通过植树造林,抓好茶园植被恢复,达到茶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效果。同时,加大农残超标治理力度,积极引导茶农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
  随后,为了推进全县茶产业平衡发展,统筹提升东、西部农民增收水平,一方面抓好全县茶叶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一方面抓住良马线水泥路竣工通车的契机,采取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鼓励高安、高车、马坑三个西部乡镇发展茶叶生产。
  华仙茶都
  随着华安铁观音茶叶知名度的持续提高,市场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愈日益显现。为进一步完善茶叶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华安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把茶文化、闽南风格和现代建筑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较高的商业氛围和文化品位。华安县于2005年启动茶都建设项目。
  华仙茶都是农业部批准的第12批定点市场,也是华安展现茶文化及游客体验华安茶文化的关键参观点,是市级重点项目,位于华安县仙都镇,省道金上线旁,项目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设交易商铺412间,茶叶交易大厅及茶文化推广中心约5000平方米,以及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约1.3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分别于2007年、2009年完工。
  在华安县各级领导以及开发商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茶叶行业的巨头——天福集团决定依托华仙茶都投资建设华仙茶都天福茶厂,此茶厂为天福集团铁观音茶叶全国连锁店的加工配送中心,同时也是天福茶学院的学生实习基地,受天福集团进驻华仙茶都这一重大利好消息的带动,茶都的销售以及日后市场氛围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华安县及周边地区整个茶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华安、走进华仙茶都。在“第二届海峡两岸茶文化节”
  开幕式上,《乡村大世界》栏目联合华安当地的文艺工作者,以及张帝、孙悦、郝歌、高明骏、陈寒柏等演艺明星一道,为远道而来的嘉宾和华安的茶农们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演出。美丽的华安走上中央电视台,全国人民及全世界都知道华安铁观音。华安茶叶知名度得到迅速扩展。
  同时,华安土楼“申遗”成功,也大大提高了华安的知名度,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涌向华安,带动华安茶叶的快速发展。
  如今,华安县的茶产业使广大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也带动了茶叶精深加工、机械制造、包装印刷、物流贸易、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发展,形成涵盖一、二、三产的“大茶业”发展格局。发展茶产业的地位已被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其作用正在不断增强,其效果与效益持续惠及华安人民。
  (作者李诚山系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邹木东系县政协办借用干部)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话茶论道; 第二部分茶史回眸; 第三部分兴茶富民; 第四部分茶香两岸; 第五部分放声茶歌; 第六部分茶技茶艺; 第七部分茗茶巡展; 第八部分茶榜题名。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诚山
责任者
邹木东
责任者
林晓锋
相关人物
林锦江
相关人物
刘炳南
相关人物
郭惠民
相关人物
林绵江
相关人物
郭木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华安茶叶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