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506
颗粒名称: 发挥区位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分类号: F326.12;S571.1
页数: 4
页码: 22-25
摘要: 该文详细介绍了华安县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优势,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现状,提出了加强领导、制定政策、提高品质、创新营销模式、整合品牌和推进茶文化建设等对策思考。这些对策旨在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并提高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关键词: 茶叶产业 发展优势 对策思考

内容

一、我县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国第二大铁观音茶叶生产基地,全县种植面积16.8万亩,产量1.8万吨,产值达18亿多元。近年来相继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铁观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现有12000多家茶叶初制加工厂,100多家精制加工企业,20多家茶叶营销龙头企业,其中茶叶注册商标98个。2010年,“华安铁观音”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2年农民人均茶产业收入65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茶产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46.7%。
  二、我县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我县属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地带,气候温和,雨充沛,无霜期达350天,全县海拔梯度25-1030米,农业用地土壤多属砖红壤、黄壤,特别适宜茶叶等农作物生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水质、大气均达国家一级标准,优良的自然环境为我县发展优质
  铁观音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历史文化深厚。我县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制茶工艺精湛。茶叶栽培始于唐朝,县城素有“茶烘”之美誉。据《龙溪县志》记载,我县明朝已产贡茶。明清时期,制茶业达到鼎盛,制茶工人到台湾传授制茶技术,大批量茶叶作为家乡特产由华侨经由茶烘、新圩古榕渡口带出传至南洋,直到19世纪至20世纪二十年代,制茶业进入繁荣鼎盛时期。
  3、政策导向凸显。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叶产业当做民生产业来抓,提出了“兴茶富民”的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茶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正确引导了茶叶产业发展方向。
  4、科技创新助力。适时调整品种结构,不断摸索研究茶叶生产新技术,推广矮化密植栽培等模式,实现当年回收投资成本。率先应用空调制茶技术,生产出轻发酵型茶叶,茶叶质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产品价格成倍增长。
  但是,目前,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舆论导向、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产业规模不大、销售渠道狭窄、品牌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增强我县茶叶的区域竞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做大做强我县茶叶产业的对策思考
  1、加强领导,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加强对茶叶产业的领导,继续推进“兴茶富民”的发展战略,引导茶农以积极心态面对波浪式的经济发展规律,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通过实施建基地、扶龙头、树品
  牌、拓市场等措施,提升华安茶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2、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贯彻实施《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对实施生态茶园、清洁化加工、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品牌整合、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协作交流、闽台合作和休闲旅游等项目给予扶持奖励。
  3、提高品质,解决核心问题。引导茶农从片面追求产量转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上来,提高茶叶品质,建立生态茶园,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良好的基础。控制农残,引导茶农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替代农药,特别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技术,降低茶叶农药残留,确保茶叶卫生质量;推广低质茶园改造、翻耕轮作模式;注重先进制茶工艺与设备的引进和革新,禁止使用土制的“压茶机”,改进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的制优率,引领铁观音乌龙茶的高端品质。
  4、创新模式,破解营销困局。充分利用安溪县强大的营销网络和营销能力,为茶产业发展助力。探索建立茶叶质量互信机制,在成立六县区铁观音质量安全战略联盟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整体提高铁观音茶叶的公平竞争力。
  5、整合品牌,规范商标管理。鼓励全县经销户广泛使用“华安铁观音”这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及省市各主流媒体投入“华安铁观音”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华安铁观音茶叶)生产基地的公益广告,在茶叶连锁企业产品包装上标注“华安铁观音”字样,形成具有统一竞
  争力的“华安铁观音”,增强华安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6、文化兴茶,举办茶事活动。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县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出版涉茶书籍、创作涉茶书画摄影作品、组织茶文化艺术团巡回表演等多种途径,挖掘和宣传我县茶文化,搜集我县茶叶生产和发展历史资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借助土楼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最具潜力、最具魅力、最具活力的中国名茶之乡。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二十六辑》

本书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话茶论道; 第二部分茶史回眸; 第三部分兴茶富民; 第四部分茶香两岸; 第五部分放声茶歌; 第六部分茶技茶艺; 第七部分茗茶巡展; 第八部分茶榜题名。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伟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台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