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酸茶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652
专题名称: 丰山酸茶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6/001
起始页: 026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丰山酸茶称“酸茶”“圣茶”“仙茶”“七叶茶”“消食茶”“长寿茶”。茶之色泽乌亮光泽,条索不肥不壮,卷曲紧结,黑棕明显,汤色深金黄色稍红,清澈见底,滋味醇厚甘鲜,素有“杨梅味”之称。饮之齿颊酸喤,喉底回甘、回甜,令人心旷神怡,雅兴悠远的境界。 始建于南北朝时的仙公山丰山仙洞,历史上以产茶闻名。《仙公山志》记载,仙公山的白水岩峭绝壁中,有一株天生茶树,高1米左右,靠天地雨露,滋润成长,枝繁叶茂,四季常青。传说采此茶一叶,冲泡热水数碗,饮之,可提神祛病,故名之“仙茶”。此株仙茶,数百年来被称为山中珍宝。酸茶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采摘工艺有采摘期、采摘标准和采摘技术。初制工艺有晒青—凉青—炒青—揉捻—炒青—揉捻—炒青—揉捻—炒青—揉捻—发酵—烘干12道工序。精制工艺有筛分—拣剔—拼堆—包装4道工序。在整个制茶工艺中,要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灵活掌握“看天季节、气候做青”技术。主要制作方法是:茶青在人为控制和调节下,经晒青、凉青、炒青使茶青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化学变化,构成独特的色、香、味内质;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而后又进行反复揉捻、发酵、烘焙,形成带有天然的“苔味、岩味”和特殊的酸厚甘甜高雅品质。福建省农林大学运用现代技术对酸茶进行检验数据:含多酸类46.238%、氨基酸0.796%、咖啡因0.135%、黄酮类8.096%、儿茶素11.380mg/g、茶多糖2.169%、茶褐素1.071%、茶红素9.769%、茶黄素0.855%、水浸出物56.17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泉州市洛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述尽量上溯事物发端,下限断至2007年,记述断限内洛江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与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规划建设、经济总情、工业、农业、国内商贸服务业、对外经贸、金融、经济综合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洛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