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区七夕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3151
专题名称: 丰泽区七夕习俗
其他名称: 七娘生;七巧节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89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农历七月初七日,俗称“七娘生”或“七巧”节。当天中午,家家户户做糖粿,备花粉、胭脂、果盒、龟粿、三牲、油香饭和各色菜肴,纸轿纸亭,每种供品以“7”凑数,在厅檐口供奉七娘妈。小儿解下端午所系长命缕置于神前,礼毕扔上屋顶。 民间小孩有拜七娘妈为义母之俗。初生儿第一个七夕,举行缔契仪式,俗称做“新契”;16岁七夕,举行解契仪式,俗称“洗契”。这两次“七娘生”最为热闹。当日,孩子家备寿包、米龟、碱粽等礼品馈赠亲友邻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做七娘生、契七娘妈旧俗渐废,而七夕吃糖粿习俗延续至今。 七夕有“卜针乞巧”之俗。未出阁少女焚香拜月,备清水一盆,轻放绣针于水面,观看盆底针影变化,以卜姑娘来日女红的巧拙;也有在星月微光下对空穿针引线,谁穿好针,就算求到巧了。相传七夕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在天河鹊桥相会的日子。20世纪90年代始,辖区青年特别是大中专学生视这天为中国“情人节”,到时开展交异性朋友、约会等活动。

知识出处

泉州市丰泽区志

《泉州市丰泽区志》

本书收录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综合经济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农业与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服务业,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军事法治,劳动人事与社会保障,民政,华侨华人,港澳台乡亲,教育,科技,文体旅游,艺文,医疗卫生,风俗宗教民间信仰,街道概况,方言和人物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丰泽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