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2636
专题名称: 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410.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位于南安市中部,东与洪濑镇接壤,西与康美镇相邻,南连南洪公路,北倚杨梅山麓,距闽南名刹雪峰寺2公里。全区土地面积1平方千米。人口778人,其中印尼、越南归侨318人,归侨子女341人,三峡移民20人。 开发区前身为雪峰华侨农场。1960年4月,为安置印尼归国难侨,晋江地区侨办在归侨李春禧创办的雪峰茶场旧址及附近5个山头范围,创立雪峰华侨农场,隶属省侨委主管。1960年9月,安置印尼归侨653人。1961年9月,永春下洋上姚铁矿部分矿工及家属转入雪峰华侨农场。1962年10月,洪濑林场并入。1970年2月,农场下放南安县管辖。1978年5月又收归省侨办主管。1978年7月,安置越南归国难民328人。1997年4月全省华侨农场领导体制改革,农场又下放南安市政府管辖。1997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原雪峰华侨农场范围设立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比照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1998年3月成立开发区管委会。2005年10月成立开发区党工委。 2008年,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工农业总产值13783.99万元,人均收入7388元。 1989—2008年,雪峰开发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2003—2008年,经济指标大幅上升。2008年,工业产值13702万元,工商税收1010.1万元,比2002年的22.1万元增长近50倍。2003—2008年,新开发工业园区601亩,入驻机械制造、鞋材鞋服、工艺五金等类型工业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7859万元。 开发区农业以果业为主,有龙眼160亩,年产龙眼5万公斤;荔枝75亩,年产15000公斤。2008年农业总产值81.99万元。 开发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所、老人活动中心及建有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场等场地的文化广场。 开发区有农业职工296人,其中在册职工120人,退休职工176人。2008年全区就业率98.6%。1999—2008年,实施侨居造福工程,新建住房及廉租房327套39427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供排水、电力、道路、绿化、环卫、通信、有线电视等设施,归难侨的居住条件全面改善。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