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布袋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2179
专题名称:
布袋戏
其他名称:
掌中班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9/001
起始页:
099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泉州称掌中木偶戏为掌中班,因木偶内有形似布袋的布制内套,又俗称布袋戏,相传明清间传入泉州府五县。清道光、咸丰间(1821~1861年),泉州布袋戏顶手师傅金猪和林九二人技艺杰出,颇负盛名,几十出拿手好戏皆系二位大师薪火相传下来,如《士久弄》、《鸳鸯扇》、《朱箔艺》等。布袋戏偶人形象,仿提线木偶而略小,吸收梨园戏的表演和提线木偶戏的声腔,文武戏并重。漳州布袋戏为北派,泉州布袋戏为南派,流传于闽南、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 布袋戏的唱腔及场景音乐大多吸收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声腔,但又自成一体,文乐弦管吹,武乐钲锣鼓。开场的程式依次是先一阵锣鼓套,后台齐唱“唠哩嗹”,演员表演加冠晋禄,然后演戏;剧终,生、旦披古服出场拜贺团圆。 传统的布袋戏班只有二位演员,一主演称顶手师傅,一助手称下手师傅,演出时前后台人员全按顶手师傅的意图行事。行当有生、旦、贴、丑、净、泼、外,表演时按男女老少诸态、喜怒哀乐诸情尽力发挥,潇洒自如,不同场合还有飞禽走兽、水族、车、马、轿、船、担等表演。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