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与红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唯一号: 130334020230001730
专题名称: 李光地与红稻
文件路径: 1303/01/object/PDF/130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146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1940年前,县内普遍栽种一种红稻,早熟高产,营养丰富。后来,由于推广矮化良种,种植逐渐减少,现在只在偏远山区尚有少量种植。然则这种红稻米的栽种始于何时,查阅有关史料,发现康熙五十四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的李光地,乞假二年回乡获准,陛辞时康熙皇帝赐发红稻一石,让其试种于乡。李光地回乡后,次年春即在湖头私宅前择地栽播,发现其种比当时其他诸种吐穗成实皆早十余日,其米颗比诸种尤较长大。光地一面又试续栽晚季之秧,一面具摺向康熙呈报晚秧已油油畅发,并请示“可否广传于民间”。康熙皇帝览奏摺后除朱批“知道了”三字外,还在“广传民间”四字旁加朱圈认可。这或许可以说明,至少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李光地就引进红稻到县内试种,距今已历270多年。当然,现在栽种的红稻是否就是当年康熙皇帝赐给李光地栽种的品种,则尚需进一步考证。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